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71978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于令。

(摘编自《管子·重令》)

【乙】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阖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说通而化奋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摘编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重则君——尊,指受尊重,《过秦论》中“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的“尊”意思与此不同。
B.则百吏皆——喜,指怠慢,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意思不相同。
C.本莫于令——要,通“邀”,指约请,邀请。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意思相同。
D.不赏而民——劝,指努力向善,与《劝学》中“劝学”的“劝”意思不同。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轻君卑                 金就砺
B.故安国在尊君          其闻道也固先
C.莫如                    物喜
D.不罚邪止                 登高
3.对文中有关句子的句式判断及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是个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可以翻译为“所有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没有对法令不重视的”。
B.“此神农、黄帝之政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可以翻译为“这是神农、黄帝的为政之道”。
C.“罚不严,令不行”是个省略句,可补全为“(百吏)罚不严,(则)令不行”,可以翻译为“如果百官刑罚不严明,那么法令就得不到执行”。
D.“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是个宾语前置句,可以翻译为“高大的华山,险峻的会稽山,都不能阻拦”。
4.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故古之人①身隐②而功著③形息④而名彰⑤说通⑥而化奋⑦利行乎天下⑧而民不识
A.①④⑥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②③⑤⑦
5.对于“严罚”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两则材料的认识是不同的。如果让你治理本市的“闯红灯”现象,你会“严罚”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业:传授学业
C.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道:懂得道理
D.师道                         师道:学习道理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能振其威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方千里       方:方圆。B.日夜行不休已       已:同“矣”,了。
C.禽夫差于干遂       禽:同“擒”,捕捉。D.诚能振其威也       诚:实在。
2.文中,苏秦游说魏王的策略主要是(     
A.阿谀奉承B.提振信心C.威胁恐吓D.散布谣言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要成为学者就一定要拜师学习。
B.作者认为老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
C.在我之后出生的人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D.这世界上的人是没有贵贱长少之分的。
4.第②段运用了三组对比,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出人远而从师——今之众人下圣人远却耻师
B.为不知句读的儿子择师——自己有惑不解却耻于从师
C.士大夫之族看不起百工之人——自己见识却不如他们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笑人从师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