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驴耳朵豆角

这一天,九十七岁的老母亲对我说,想吃一锅鲜清焖驴耳朵豆角。

于是,我匆匆从农贸市场淘换来淘换去,终于淘换到了驴耳朵豆角。妻子赶紧择边洗净、横切竖丝,然后热锅尬汤、爆火放油,佐以五花肉,配以葱姜蒜,也就有半个点儿,连同暄腾腾的杨镇戗面高庄馒头,一块端到了母亲面前。

母亲只尝了一口,皱了皱眉,就放下了筷子。

我赶紧问,咋地?

母亲说,不咋地。不是那个味儿。

我问,是哪个味儿?

母亲脸色沉下来,那个味儿你难道忘了?

那些岁月,那个味道,我如何忘得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那时的母亲也就四十七八岁。她从陈年的葫芦头里倒出十几粒驴耳朵豆角籽。豆角籽是扁的、鼓的、椭圆形,浑身黑色却镶一道白边儿。黑豆角籽被放进一只白瓷碟子里,并不贮水,而是用一块旧蓝碎花软布,蘸湿了,蒙在碟子上,像孵小鸡。每天她要将蓝碎花布用清水涮一涮,再蒙上。这样大概过了五六天,豆角籽肿胀了,发胖了,那还不够。直待豆角籽破开,吐出雀舌一样的嫩芽儿,才开始播种。

播种是穴播。母亲沿着篱笆的里边,隔三尺开外挖一个水桶大小深浅的坑,然后填上鸡粪与猪粪与羊粪与驴粪与狗粪,上面压上黄土,足足地浇上两桶水,却并不急于下种。待水气下沉,湿气上返时,才播下种子。每穴只播两三粒,共十几穴,一周遭的篱笆也就种齐了。

初时我常常蹲下去看,种子很沉得住气,一点动静也没有。我几乎怀疑,在碟子里咧嘴的嫩芽是否会蔫回去。就在一天清晨,阳光透过篱笆照进来,那一穴黄土忽然有了松动,一小片土盖翘着支棱起来。下面竟是三棵幼芽,头钩状,浅绿;身体胖墩墩,豆黄;下半身柱形,白色。像两个稚气的问号,共同撑起一面天窗。很快,这面天窗就被幼苗掀翻。

幼苗先是锥形,叶子是尖尖的,像绿色的剑,直指青天。几天以后,叶子成对成对出现,如孪生的姐妹,傲然不群。尔后扶摇生长,纤细的茎丝儿不断抽长、延伸、探索、攀援,一对一对圆圆的叶子紧随其后,步伐跟得很紧很紧。每一对叶子的根部,都是一条分枝,每一条分枝的叶子,都掩映一簇花朵。花朵蓝盈盈的,开放状如蓝蝴蝶,造型美如兰花指。每一朵花朵凋谢后,驴耳朵豆角就钻出来。

驴耳朵豆角真像驴耳朵。长,恰到好处,宽,比例适宜。周边一道紫边绿线,中间凹凸肉厚肥实。这种豆角很低调,不像五月鲜地豆那样先声夺人,也不像白不老豆角那样故作清白,更不像十八粒架豆那样垂垂挂挂,显摆显摆。当其它豆角相继谢世后,驴耳朵豆角在秋头子上才热闹起来。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中午从生产队地里收工回来,未进栅栏门,先从当街用胳膊夹一个棒秸拖进院来,然后从土窗台上摸出钥匙,点脚儿开门。棒秸这才被她放下,先点火,后刷锅,然后舀棒子面,掺水和面。往锅里添一瓢水,往灶里攘一把柴。迅即奔出门外,钻进稠得不能再稠的绿豆角秧中去了。只一小会儿,她就兜了一大衣襟驴耳朵豆角。这时,锅底的水似开未开,灶膛里的火似灭未灭。她又往灶里续了柴,将那一片一片豆角,从脊背一掐,老丝儿绕成一卷一圈,纷纷跌落在她脚背上。然后用手一振,抛入锅底。这时,棒子面也醒好了,锅也热了,“啪!啪!啪!”顺锅沿儿于豆角上面,贴一溜玉米面饽饽。此时,倘火从灶里燃出来,手又沾着棒子面,母亲只是屈脚将柴火往灶门里一蹚,手里照样干活,其动作干净利落像个武林高手,锅里活儿完毕,扣上锅盖,周围用手巾、抹布圈严,压上瓦盆。再往灶里填上一大掐子棒骨,这才搬梯子上房,趁锅冒大气、等待饭熟的时间,将白薯干翻晾一遍。

母亲下房来时,揭开锅盖。锅底,青色的驴耳朵豆角,散发着淡淡清香;四周,黄灿灿玉米面饼子,定格着母亲的指痕。母亲将驴耳朵豆角捞出,用凉水一过。然后在上面撒一小把盐,用筷子一拌。锅底的余温仍可利用,添两瓢水,抓三捧糠,掺一小碗白薯面,兑半桶泄水,猪也饿得“咣、咣、咣”用嘴头子狂拱猪圈门子。

母亲嘴嚼着饼子,生产队上工的钟“当、当、当”又敲响了。

弟弟很懂事,听母亲说驴耳朵豆角不是那个味儿,特特从自己开垦的十边地上揪下紫边的驴耳朵豆角,不搁油,只放盐,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法炮制了一回。

母亲这回尝了,点点头,就是这个味儿。

我尝了,直咧嘴,顺口说出,又苦又涩!

母亲又沉下脸来,不苦不涩,那还叫驴耳朵豆角吗?

是啊是啊,生活中假如没有苦涩,那还叫生活吗?

(选自《光明日报》,有修改)

(1)如何理解题目“驴耳朵豆角”的作用与含义?
(2)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一次和第三次做驴耳朵豆角,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为什么会提到“五月鲜地豆”“白不老豆角”“十八粒架豆”?
(5)文章结尾说“生活中假如没有苦涩,那还叫生活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4-06-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泰安市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卫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写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自《读者》2011年第3期)

1.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4.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理工学校职教高考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滩谣

廖静仁

1)我怎么也忘不了少年时那段拉纤的生活经历。

2)那时,我还只有十三四岁,刚刚小学毕业。因为家父蒙难,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了,无可奈何,我只好离开学校,跟随一位堂伯走上了艰难的纤道。

3)其实沿江是有一条较好的路的,但那是一条人行道。而纤道却是时断时续的,遇到崖嘴和较大的江湾子,拉纤人便只能攀藤抓草爬过山崖,或和衣过江湾。这种时候,一帮纤夫中,最艰辛的要数拉头纤的人了。拉头纤的人肩上还要负着沉重的一卷纤缆,那是拉远距离所必需的,所以拉头纤的人在攀崖嘴或和衣过江湾时,因纤缆拖累而摔倒,那是常有的事情。每见到这种情景,我真有些受不住了,然而我那拉头纤的伯父却一笑置之,说:这算么子,你还根本就没尝到拉纤的苦味呢!

4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是在那个严寒的冬天。

5)那是年关将近了。俗话说:有力好攒年关钱,一天硬要抵两天。一帮纤夫,在年关时包一两艘长途船,装货老板比起平常日子来是要慷慨得多。

6)我们那回包的是一艘从洞庭湖区启碇的装粮船。那路程是相当远的:得转沅江,溯益阳、桃江等好几个县城才能到达目的地安化。沿途有八八六十四滩呐!而偏偏又碰上大雪纷飞的天气。沿江的行人道上,人迹已被白雪覆盖,就连平素弄潮戏水的啄鱼鸟也早已藏匿进崖巢里去了,那纤夫们用脚掌抠挖出来的纤道,就更难寻见了。而我们,就凭着过去对它的熟悉,一步一探地摸索着行走。

7)起初,尽管我们怎样把脚踝严严实实地用棕片紧裹起来,再套上益阳板子草鞋,但那雪水还是渗进了皮肉,像是有千根万根针尖在猛扎。到后来,便渐渐地麻木了,双脚完全失去了知觉,只有耳朵听见脚掌咔嚓咔嚓地抠进雪地里去的声音。直到拼命拉滩了,才全身发起热来,于是那冻僵过的双脚便感到了痛楚,那是一种奇痒无比的痛楚啊!

8)到得崩洪滩时,我被这条闻名整个资江的险滩吓得目瞪口呆,然而就此时,从我伯父的口中突然迸出了一声悲壮的《过滩谣》的号子声来:呃——纤夫过滩哪——嗬嘿!

9)陡地,我发现纤夫们全都一震,抬起沉重地勾着的头颅,用异样的目光投向江心。我曾听伯父说过,纤夫号子是非常单调的:呃哩喂哟——嗬!呃哩喂哟——嗬!就这么反复咏叹。而像今天这种悲愤的《过滩谣》却是轻易不喊的,只有在纤帮中有同伙遇了难时,才会喊起这种号子来。究竟出了什么事?我定睛看那灰朦朦的江心,果然有一具尸体被寒流冲了下来,那一定是拉纤人没有辨清路线或者是过崖嘴没有攀住藤蔓而失足掉在江中的——他的肩膀上,还紧紧地系着纤绳呢。

10)一声惊呼,我倒在了纤道上……应该感谢纤夫们那陡然同呼的悲壮的《过滩谣》——纤夫过滩哪——嗬嘿!

不惜命哪——荷嘿!

前面有人坠下滩哪——嗬嘿!

后面纤道脚板响哪——嗬嘿!

11……凝重、深沉,越来越响,越来越响。朦胧中,我倏忽意识到那惊心动魄的呐喊是在呼唤着我。顿时,只觉得周身的骨骼、肌肉在膨胀,血管里的热血在流淌……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12)伯父他们已经把我甩下一段路了。我不能看着船被拉上滩,不能等着伯父来把我抬上船。我的眼睛里迸着火焰,腾地爬了起来,不顾一切地拖着一双结冰的脚向前面滩涂赶去。

13)船仿佛被冰冻凝住在滩涂上了。

14尽管北风呼呼地嚎叫,但所有的纤夫的躯体却在咝咝地冒着热气。他们的脊背都弓成桥拱状,在嘎吧嘎吧地作响;他们都把铁耙般的脚掌死死地抠进积雪,抠进地面;而那一双双粗手,都颤颤抖抖地向前伸着,企图抓到一点点能够牵引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缕细藤,哪怕是一棵小草,那也是救星呀!

15)除了那凝重、深沉的《过滩谣》还在江峡中回荡,却听不到哪怕是一丝一缕的呻吟和唉叹。如果自己不是一名纤夫,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在这种冰天雪地的严冬,把一艘沉重的木船拉过资水第一险滩——崩洪滩的滋味是什么。

16)我发狂般地吼叫着:我来了!——我来了!——一个懦弱者的灵魂,在这苍凉、激越的《过滩谣》的号子的冲漱下,毫无畏惧地重又迈进了这支负着人生苦痛,却又能征服激流险滩的队伍!

选自《新华文摘》(1987年第4期)(有改动)

1.从文中看,“我”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括。
2.文中第14段画线文字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我”伯父和纤夫们在过险滩时迸发出的《过滩谣》这层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4.作者为什么要写“怎么也忘不了少年时那段拉纤的生活经历”?试作探究。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文化科目测试试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对蔡先生大施压力与恫吓;至于侦探之跟随,是极小的事了。有一天晚上,蔡先生在他当时的一个谋客家中谈起此事,还有一个谋客也在。当时蔡先生有此两谋客,专商量如何对付北洋政府的,其中的那个老谋客说了无穷的话,劝蔡先生解陈独秀先生之聘,并要制约胡适之先生一下。其理由无非是要保存机关,保存北方读书人,一类似是而非之谈。蔡先生一直不说一句话。直到他们说了几个钟头以后,蔡先生站起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这话在现在听来或不感觉如何,但试想当年的情景,北京城中,只是些北洋军匪、安福贼徒、袁氏遗孽,其人形之识字者,寥寥可数,蔡先生一人在那里办北大,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革命的种子,是何等大无畏的行事!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概括选文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2.选文是从哪些角度刻画蔡先生的人物形象的?
3.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这件事表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精神?
4.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轮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一次鲁迅先生保持了很长时间,没有下楼更没有到外边去过。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的花朵。

记得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着色的木刻。鲁迅先生有很多画,为什么只选了这张放在枕边。许先生告诉我的,她也不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这小画。

这一次鲁迅先生好了。还有一样不同的,觉得做事要多做……

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又过了三个月。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1.鲁迅为什么要将那幅小画放在床边不断看着?
2.文中具体交代了鲁迅最后病重的时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如何理解这里的“休息”?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本文材料丰富,连缀这些材料的线索是什么?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

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概括选文所写的事件。
2.选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层与层之间是什么关系?
3.先生引用《论语》中的话,表明了怎样的处世观:
4.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职业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像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1.根据示例,把文中中秋夜的场景补充完整。(每个场景不超过4字)
中秋晚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辈闲情→___________
2.文章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4.文章结尾说道:“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
2024-06-2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继愈先生漫谈录

张国风

任继愈先生去世快七年了,我早该写一点文字来纪念我所敬重的先生。第一次去冯钟芸先生家,恰好任先生在家。面对一位大哲学家,我心中忐忑,非常拘谨。渐渐地,见得多了,就放松了许多。再往后,比较熟悉了,就觉得非常亲切,聊起来如沐春风。

我曾经对王弼的《老子指略》很感兴趣。当然是不自量力,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老子指略》翻译成了现代汉语。请任先生给我看一下。任先生看了以后,对我说:翻译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要弄清他使用的主要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光用古汉语的方法是不够的。古人抽象思维的水平,无法与今人相比,他们所用的概念,不能达到今人所达到的高度抽象的水准。我听了以后,非常惭愧。回去以后,又重读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译》,初步明白了任先生的方法,譬如这个概念,任先生把《道德经》里出现字的句子都找了出来,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含义,看老子所谓的有几种含义。

任先生家里有一副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我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

硕士生阶段,我跟冯钟芸先生学的是诗歌。1985年,因为林庚先生当年不想招生,我只好改学小说,报考了吴组先生的博士生。当时我已近不惑之年,无法等第二年再考。冯先生送了我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词话》,任先生送了我一句话:你虽然改为攻读小说了,平时还是要读读唐诗宋词,去俗。我想是这个道理。虽然以后主攻的方向变为小说了,但还是要经常读读唐诗宋词,保持诗歌高远飘逸的境界。

我的博士论文是《〈儒林外史〉及其时代》,分析吴敬梓对科举、对八股的批判。任先生提议我写一篇八股文,找找感觉。可是因为懒,我没有写,对八股的认识,确实是不深的。任先生说: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验。我体会到了任先生的意思,对八股和科举也不能一味地否定。

追星,一个收集制作名师授课录像的公司,仰慕任先生的名声,希望采访任先生,请我去动员。任先生婉言谢绝了,说他的时间很紧:我一年比一年衰弱,就好像银行的存款,你们的存折上还有100元,我的存折上只有5元了。我的任务很重,还有一些项目没完成。我要集中精力,把这些项目做完。

2001年,由任先生推荐,我在国图文津街老馆讲了一次《红楼梦》,主持人是蔡萍老师。讲完以后,蔡老师告诉我:任馆长来听讲座了。我一惊,问蔡老师:任先生现在在哪儿?蔡老师说:走了。我说:你怎么没告诉我呢?蔡老师向我解释说:任先生不让告诉,怕你紧张吧。任先生经常来听讲座。

任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光,住在北京医院。我去看任先生,任先生的女儿任远在。任先生说:医院不愿意病人长住,占着床位。我说:医院考虑的是收益……先秦的法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利害关系。任先生说:只讲利益,就不能长久。任远告诉我:你和他谈别的,他就困。你和他谈学问,他就来精神。

我的回忆如此琐碎,不能成为一篇文章,只是一种记录,希望这些琐碎的记录,能够挽留住渐行渐远的回忆。

(选自201611月《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①任继愈,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②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王弼的《老子指略》翻译成现代汉语给任先生看,任先生没有明确指出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是委婉地告诉作者,可以看看他的《老子新译》。
B.任先生提议作者写一篇八股文,但是因为作者懒,再加上对八股文认识不深,最终没有写。任先生认为写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试,不能一味否定。
C.因为文章是漫谈录,所以文章选材偏重于生活中为学之小事,展现了任继愈为人和为学的风范,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结尾做到了呼应开头,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明确地交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2)任继愈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任继愈先生家中的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4-06-2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女子

彭荆风

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赤着脚站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

山高水急,地苦雾多,这是沈从文先生对凤凰的描述,他还告诉我们,这地处湘、黔、川三省边境的小城,人民一向崇尚武侠,好勇善斗,从前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地的士兵却有七千,再加上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也就终年鼓角烽烟、战乱频仍了。

那样多的男子从军、修碉堡、守营汛去了,家事农作只能依靠妇女来撑持,这山高水急的地方,怎能不地苦雾多!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时过多年,那历史的创伤还在吗?凤凰人是怎样在男丁减少、土地贫瘠的条件下奋发劳作的?浓雾逐渐稀薄,我却怕大雾消散后,看到的是一个贫穷颓败的小城,那是多么不愉快!

小城很安静。不是假日又不是四乡群集的赶街天,街上的人也就不怎样拥挤,像许多既经历了岁月和沧桑又进入了新的时代的边远小县城一样,城区也是由老街和新街组成,宽敞的新街表达了这个地方的发展,老街弯曲的小巷、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则纪念着那过往的辛酸岁月。听说,凤凰人很珍惜这些老屋,舍不得拆去,特别是那些妇女对旧居更是充满依恋,一砖一柱令她们回味的事太多了。我住了几天,穿城走巷几次之后,也觉得为了扩建,拆去了有过多少神秘故事的天王庙、充满商业竞争意味的万寿宫,以及那诞生了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宅院,非常可惜,那还有什么特色呢?

凤凰女人的怀旧,实际是深含对历史和美的审视。凤凰人珍惜旧城,还珍惜那傍城而过,河水清澈,多鳜鱼、鲫鱼、鲤鱼的沱江。春季水浅,江底大石块凹凸可见,浮游的小鱼也清晰可数,江上有小船,渔人在默默撒网,矫健又从容;听说,沈从文先生在1982年以八十高龄最后一次返回凤凰时,就是乘着一只水木船漂游于沱江,深情眺望他眷恋着的故乡山水,对江水的洁净深感欣慰;他去世后,凤凰人远去北京把他的骨灰迁回葬在沱江边上,他们知道沈先生爱水,他生前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

但我却觉得明丽的沱江给凤凰女子的影响更多,她们的温柔、柔弱中的强韧,与这长河是多么相似。

凤凰的朋友们同意我这看法,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万千苦难都能承受的凤凰女子,有什么不能包容呢!人们还记得在日寇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这个当时的人家不过六千户、人口不到两万的凤凰城,却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仅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凤凰籍士兵就付出了伤亡两千八百人的代价。八年抗战,几乎家家有寡妇,户户有哀声,那艰难的年月,小城的劳作大多由这些善良、温柔的妇女来承担!

因为小城的军伍人家爹(解放前,凤凰出了七名中将、二十七名少将,团、营、连、排长更是不计其数),既有荣光,也有灾难,特别是文革时期,不少家庭都再次受到冲击,温柔的凤凰女子又陷入了忧伤,恐惧之中……

尽管这小城有过花翎闪动、冠盖如云的辉煌时代,似乎那时候的男子不可一世,我敬仰的还是那些温柔、贤良的凤凰女子,她们才是小城的基石!

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似乎那些事,只是如同她们平日的描花绣朵的手工艺一样,虽然精巧艳丽,在她们看来却已习以为常了!

如今苦难的时代已经结束,凤凰也冲出了浓雾展翅飞翔,年轻一代的凤凰女子也早已走出家门,投身到各项建设事业中去,无论是雄踞苗岭大山中,高四十二米,宽八米,长二百四十一米,被誉为全国石肋拱桥中的首位的乌巢河大桥,还是坝高八十一点六米,发电量一万多千瓦的长潭岗电站,那年税利亿元以上的凤凰烟厂,甚至遍布苗乡的学校里都有她们的身影。

离开凤凰时,一位苗族姑娘赶来送我,她家的庭院里种满了黄的迎春、红的玫瑰、白的山茶,她却把一盆虎耳草珍重的赠给我。虎耳草是湘西特产,生命力很强,这也是凤凰女子的个性吧!

1.用三个词语准确概括出凤凰女子的主要性格特征。
2.作者认为凤凰女子“才是小城的基石”,你认为其理由是什么?依据全文内容,分条表述。
3.作者着力描写了凤凰古城经历的沧桑岁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开头把凤凰女子的美丽形象置于清澈的溪水中,文中又以明丽的陀江水比拟她们美好的品德,呈现了以水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特点。
B.本文开头描写凤凰女子美丽的形象与后文记叙她们苦难的经历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凤凰女子承受的万千苦难。
C.“我想找几个老少妇人谈谈过去和现在,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她们面对过去和现在“温柔地甜笑”表现了凤凰女子能承受万千苦难的如水般包容的品性。
D.凤凰女子不仅依恋着印证她们沧桑岁月的旧居,也依恋着滋养了一代文学大师的故乡山水,这实际上反映了她们对历史和美的审视。
E.全文首尾描写生动,中间叙说朴实,作者在这种“生动”与“朴实”对比中展现了凤凰女子坎坷曲折的命运。
2024-06-2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职业学校2010-201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舟曲,从一碗热豆腐说起

①二十年前,我毕业分配到了舟曲县城工作,在白龙江畔这座如南方古镇般温婉灵秀的小城里结婚生子,度过了此生最美好的年华。最喜欢听城里的老人们讲古经,说翠峰山是由二郎神的一面令旗幻化而来,山下的舟曲城里原本有一百眼清泉,预示着这里会出个皇帝,于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就跑来斩龙脉,把一眼泉捅到宕昌去了,至此滋养舟曲古城的就只有九十九眼泉。

②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南门的薛家泉水源丰沛水量最大。一眼清泉在四方池中喷涌着 浪花,黝黑深邃。它冬暖夏凉,一年四季不增不减。从清晨到黄昏,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一只木桶掩下去提上来就是满满当当一桶水,根本不需要拿水瓢来舀。它的出水很大,水流喧哗转得动一盘老旧的石磨。泉眼周围和水渠两边长满青翠的苔藓,放眼望去苔茸厚密泠泠滴水。

③仿佛从一场梦里醒来,西关的莲花池摇身一变,就有了凉亭、拱桥和规划齐整的汲水池、淘菜池、洗衣池等不同的功能区,是西关人治理得最好的一眼泉。因为泉水,舟曲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家里的自来水当然也能喝能用,可就是没有泉水清冽甘甜。沏茶、做饭、浇花等一应用度,还是泉水最好。提壶汲水,抡棰浆洗,抑或提一篮青菜在水泉里淘洗,那画面总是美得醉人。

④水,人称龙涎水。舟曲人就用此物来点豆腐,做出来的豆腐香嫩可口。

⑤舟曲人的清晨,就是从一碗热豆腐开始的。豆腐箱内热气腾腾,卖豆腐的趁热用刀切块儿装碗,豆腐嫩白,香气四溢,麻溜儿地调上芫荽葱蒜辣椒等料汁,一青二白三红四绿全在碗里。食客们或坐或蹲或站,就在街边左手捧碗、右手拿调羹一勺一勺挖来吃。他伯,来了撒?吃碗热豆腐!老板扯开洪亮的嗓音招呼食客,食客也在那边呼朋引伴:   哥,急啥宅(着啥急)?牙麻(赶紧)吃碗豆腐再打拳去。就这样,男女老少都把热豆腐吃上了瘾,大家闺秀不好意思在街边吃的,打一碗拿回去也一样吃得有滋有味,恒久不变地缱绻在舌尖之上……

⑥姨妈每天早上梳洗整齐,第一件事就是上街买菜,菜篮子里永远放着一只打豆腐的洋瓷缸子。回到家,把娃娃们喊醒,一家人围着餐桌撕油饼、掰麻花、吃热乎乎的嫩豆腐,我觉得幸福就是这样一种味道,或者说幸福就是一茶一饭间的和和美美。

1.对本文第五段关于豆腐之美味的描写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动作描写,“切”“调”等字,写出制作豆腐的流程。
B.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人们品尝豆腐时候的满足。
C.运用细节描写,“豆腐嫩白”“芫荽葱蒜辣椒”等细节展现豆腐的色香味。
D.运用正面描写,写大家闺秀在家吃豆腐的行为,展现豆腐的滋味。
2.关于第六段划线句子中“味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福就是一种味道,第一是品尝美味的味道,美食令人愉悦。
B.这味道是生活的味道,平淡的幸福,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C.原本是普通豆腐的味道,并不是美味,但是有家人的陪伴才变得令人愉悦。
D.幸福的味道在于一茶一饭,离不开美味和亲情的双重加持。
2024-06-1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