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8476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对蔡先生大施压力与恫吓;至于侦探之跟随,是极小的事了。有一天晚上,蔡先生在他当时的一个谋客家中谈起此事,还有一个谋客也在。当时蔡先生有此两谋客,专商量如何对付北洋政府的,其中的那个老谋客说了无穷的话,劝蔡先生解陈独秀先生之聘,并要制约胡适之先生一下。其理由无非是要保存机关,保存北方读书人,一类似是而非之谈。蔡先生一直不说一句话。直到他们说了几个钟头以后,蔡先生站起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这话在现在听来或不感觉如何,但试想当年的情景,北京城中,只是些北洋军匪、安福贼徒、袁氏遗孽,其人形之识字者,寥寥可数,蔡先生一人在那里办北大,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革命的种子,是何等大无畏的行事!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概括选文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2.选文是从哪些角度刻画蔡先生的人物形象的?
3.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这件事表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精神?
4.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四小题。

老屋后的槐花树

白莹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了洋槐,含苞的、已开的、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的,挂满了洋槐枝头。风儿袭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不仅勾引着我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

又是在这个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般浮现在了我的眼前。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土墙,小小的院子,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树,屋后的洋槐,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

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铃挂满枝头,摇曳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这帮孩子。每每这时,奶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好地儿,支起长梯子,爬上房顶。低的地方就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较繁的槐花枝,快速转动竹竿,轻松地就拧断槐树枝,扔到院子里。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槐花一串一串撸下,放进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大口嚼起来。甜甜的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用袖子擦去口水,想再吃一串,却被奶奶及时阻止:狗娃,这东西生吃多了不好,婆给你蒸熟再吃。

奶奶端起满筛子的槐花,急忙回灶房,洗干净,沥干水分,拌上干面粉,用手来回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粉充分包裹槐花。奶奶说,这样做出来的槐花筋道,入味。麻利地备好一切后,奶奶便坐在风箱前呼哧呼哧地拉起风箱,我则趴在她腿上,手里拿着偷偷藏起的还未盛开的槐花吃了起来。奶奶和蔼地笑道:少吃些,少吃些,蒸熟了,狗娃多吃些。我则咯咯咯地笑了起来,香甜的槐花早已下肚。

随着我一年年长大,绑钩子的竹竿也越来越长,老屋后头的槐花树也越长越高,但是可以够到的槐花越来越少,只因年复一年树枝低的地方经常被折断,时间一长,低的树枝都折没了,高的慢慢够不着了,槐花越来越少了,奶奶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了。记得有一年五一放假,馋嘴的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嚷嚷着要吃槐花麦饭。那时已至五月,大多洋槐早已过了花期,就是有槐花,也都老了,不鲜不嫩了,很是失望。放假回家盼的就是能吃上一碗槐花麦饭,可还是迟了。第二天,奶奶带着我满村子转悠,终于在村西边找到一棵槐树,花已经开得很大了,但奶奶还是踮起脚,挑拣着好的、稍微嫩的槐花……我美美地吃了一顿槐花麦饭,跟奶奶诉着多日不见的思念,说着学校里的新鲜事,给奶奶洗洗头发,擦擦身子,剪剪指甲,给奶奶说好哪个药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反反复复叮嘱着。她不停地点头:狗娃,你去吧,在学校要好好学,下回放假了再看婆。

离家的日子里,思念越深,乡愁便越浓,心中总有藕断丝连般的牵挂,离家的梦境里,总有奶奶坐在旧藤椅上的身影,她依旧顶着淡蓝格子手帕,穿着斜襟子粗布衣服、蓝色裤子、黑布鞋,拿着旧蒲扇,面孔慈祥,对着我笑,嘴里念着曾经哄我入睡的口婆:马蹄杠,红杆杆,额是额婆滴心坎坎,额婆把额打一把,额把额婆卖了去,额爷回来要老婆,一斗荞麦换两个……梦醒后,只留下清泪两行,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槐花麦饭了。

近几年来,吃槐花麦饭的心境大不如从前,自己虽然也买来做,但总觉得缺些什么。如今,又是槐花飘香季,街上卖槐花的小贩估计也多起来了,今日,随同事去撸了些来,看着如同当年一样奶白色的槐花,心里五味杂陈,当年折槐花的钩子已经锈迹斑斑,盛槐花的竹筛子依旧孤单地挂在门檐上,蒸槐花用的荆耙,麦秸结的席子、大铁锅、木锅盖也静静地搁在灶房,只是上面沾满了灰,挂满了蛛网,物件都在,可蒸槐花的人却今生再难见。

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父亲站在梯子上钩槐花枝,其他人说笑着撸槐花,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狗娃,婆给你蒸麦饭,你等一哈。

我折下一串槐花,放进嘴里,和着泪水,轻轻地嚼,浓烈的香甜渗入心底,就如同当年的槐花麦饭,似乎还是那个味儿。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屋后的槐花树”这一标题意蕴丰富,满载着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B.文章首段连用两个“勾引”,形象地写出了迷人的槐花香诱发了作者对往昔故乡生活的追忆,用词新鲜生动。
C.“今日入夜,会不会梦见槐花开满了老屋……”中“会不会”一词,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表达了作者对重温旧时光的渴盼。
D.锈迹斑斑的钩子、门檐上孤单的竹筛子、静搁在灶房的荆耙等老物件,沉积着岁月的灰尘,深化了乡土文化消逝的主题。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实写形态各异的槐花挂满枝头,甜香迷人,既照应了题目,又总领了全文。
B.文章第五段写村西边的槐花树,看似旁逸斜出,实则别有深意,更显祖孙情深。
C.文章第六段用特写镜头,清晰真切地展现了梦境中奶奶的形象,凸显作者的思念之浓。
D.文章构思独特,现实、回忆、梦境交织,内容丰富深厚,多层次地表现了中心。

(3)如何理解文章首尾两段中的“似乎”一词?
(4)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
2024-08-26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2.第①段中说“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的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C.为了引人入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子之情。
2024-08-28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掌灯人

闫红

我五岁那年,搬到父亲所在报社的家属院。我家在巷子里靠西边,东边的院子空着,高高地长满了草,夏天里会开出花朵,有风没风都轻轻曳动。①我经常一个人溜进去,唱歌,跳自己编的舞蹈,像个原始人,体会那没有章法的快乐。

空院子朝东是某官员家,再朝东就临近巷口了,住着王叔一家,他们家异常安静,只是偶尔会飘出琴声,是他们家女儿在练琴。王叔是副刊编辑,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算得上高学历。有几回,我在我爸办公室里写作业,王叔闲闲地踅进来,丢过来一本《诗歌报月刊》或是别的什么知名刊物,上面往往是他的新作,让我心气极高的老爸,也为之叹服。

在当时普遍鸡飞狗跳的生活中,王叔一家活出了某种优裕的规整,我本能地有一种距离感,远远看见了心里也会犯难,不知道该不该像对别的叔叔伯伯那样打一声招呼。我隐隐感到,他看不上这些俗世规矩,②况且,许多时候,他的眼神也是飘忽的,我就是打招呼,他也看不见吧。

这种状况到我十四岁那年被打破。那年我读初二,学习成绩一般,唯有作文写得还行,五四青年节前,班主任嘱我写首诗在学校的庆祝活动上朗诵,我花了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写了出来。在家里试着朗诵时,被我爸听到了,他当然认为这是一首佳作,但残存的理性告诉他,还是应该听一听业内人士的意见。他拿着这首诗,来到王叔家,王叔看完后,说:不错,不错!

这让我爸更加兴奋,说王叔向来眼高于顶,能说两个不错,那一定是真不错。又过了几天,我爸说,王叔让他转告我,把那首诗誊抄给他,可以在副刊上登一下。

那是我发表的处女作。我心中感谢王叔,却还是很畏惧他,要不要打招呼这件事,比以前更加困扰我,但无疑,我写作的热情提高了,开始在闲暇时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对于三十岁的向往的文章,以我如今四十岁的高龄,看三十岁的姑娘都是少女,但在我十四岁的时候,却觉得三十岁的女人,已经饱经沧桑,只是那沧桑是美丽的,因此让我向往。

我爸作为第一读者读完,完全找不到北,只好又拿去给王叔看。在我爸回来之前,我心里一直是忐忑的,我想他会怎么说呢?矫情?无病呻吟?大人不会懂这种感受,何况,我自己也觉得,我有意无意地将某种情绪放大了。

我爸很快就回来了,让我跟他一块儿去王叔家。当着我的面,王叔嘲笑了我爸审美落伍,说他不能看懂这种文字里的情怀,又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让我拿回去看看,其中有两本是三毛的,还有一本是都德的《磨坊文札》。一个新世界就此打开,我的阅读和写作,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些不易说出口的心事,言过其实的情绪,以及突兀得不合乎语法的表达,王叔都能看出好处来。有的,他还会拿去发在报纸上。

此外,王叔还有一种读书人罕见的慷慨,他把自己才买的书《文化苦旅》借给我看。③有时,王叔也不是很认真地荐书,但三言两语中就能让我有种领悟。比如,他说杜甫好,我原本是喜欢王维和李白更多一点的,对于杜甫,只知道《石壕吏》这些政治正确的史诗,但王叔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随口一念,我也顿感惊心。

王叔也跟我说鲁迅好,也是随口念出几个句子,我曾经有口无心地背下来的句子,被他念出了奇妙的质感,我再去看鲁迅的文字,果然如香菱学诗所形容的,仿佛舌尖上有个几千斤重的橄榄。有一段时间,我读鲁迅读得如醉如痴,如今看鲁迅,不再全盘接受,但我依然爱他银钩铁画般的文字,感谢王叔,让我早早感受到那种美。

我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对我说,不要再读三毛了,其实她有一点矫情。他交给我的书,是《异端的权利》和《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时,他也会把最新出的《读书》交给我,说里面有篇什么什么文章,你可以看看。

他不只是这样待我,那几年,小城里但凡写得好一些的作者,都会被他所注意,我常常会听他愉快地说起,谁谁写得不错,虽然俗了一点,但那种俗有俗的好;谁谁读书很多,笔法艰涩,但像书法里的枯笔,也是一种美。他的那种孜孜然,超出了一个编辑的本分,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乐此不疲。下面县市的作者经过小城时,甚至都住在他家里。

1999年底,感觉很难在合肥生存下去,给王叔打电话,想回小城到他手下谋个生计——他时任某周刊总编,他却坚决地说,你不要回来,你回来干吗?

在当时,我是有点怨艾的。数年后,才觉出他的用心良苦,我只身一人,为什么不走得更远一点呢?我感谢他当时坚定的拒绝。

这几年,我跟王叔见面不多,有一次,他途经我家,同行者为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姑娘,他说这小姑娘擅长写剧本,他带他们去找他的一个同学,看看能否有更多机会。我心中失笑,在这个女孩身上,我看到当年的自己。

我庆幸我在那条巷子里遇见王叔,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次遇见,遇到友谊,遇到爱,遇到懂得,遇到崇拜……遇到一个领路人尤其重要。

在如吸墨纸一般,随便吸收个什么就能晕染得一塌糊涂的年纪,遇到一个有水准、可信任而且还助人为乐的人是多么好,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云,起伏过的心思,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某个起点,你一下子就站到那里,然后走下去。

而王叔最让我敬重的地方是,他总希望,有一些人,能走得比他更远。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对于“我”作品的肯定,以及让我看《磨坊文札》《文化苦旅》之类的书,对于我的写作生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B.王叔经常在一些有名刊物上发表作品,父亲也时常拿着女儿的作品向王叔请教等都表现出王叔业务精湛,有水准。
C.文章写王叔评价小城里的作者时,提到其“孜孜然”和“乐此不疲”,前者凸显行为上的勤勉,后者则强调精神上的快乐。
D.从文章结尾部分可知,所有遇见中,遇见领路人尤为重要。“我”庆幸见王叔,由于他的引领,“我”比他走得更远。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句①中的“溜进去”“像个原始人”“没有章法”凸显作者儿时充满活力,天真烂漫。
B.语句②中“飘忽”一词写出王叔眼神的不集中、不固定,表现其清高、自以为是的特征。
C.语句③中的“也不是很认真”并非指的是敷衍塞责,而是“随意”“若不经意”之意。
D.语句④中的“一塌糊涂”本来指状况极其糟糕,此处更强调对于所接触事物的无法把握。
3.根据文本内容,简述“我”在与王叔交往时的情感变化过程。
4.文章题目为“掌灯人”,可是主体中并未出现“掌灯人”一词,以此命名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