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81978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术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木直绳。中:             2无以至千里。无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在横线内写出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形成的一句格言。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这一论点的?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劝学》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2)而江河
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本段论述的中心是(   
A.学习的作用B.学习的态度
C.学习的方法D.学习的意义
2024-08-01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会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D.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得双石潭上
B.假舟楫,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𫐓使之然也
C.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侣鱼虾友麋鹿
D.积土成山,风雨兴                 激于义而死者也
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是(     
A.为击破沛公军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作者所进的“兴”,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对“学”来进,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2024-09-05更新 | 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出自苏洵的《六国论》,作者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提出“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文章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运用对比、引用古人之言等手法,揭示了六国因赂秦而导致灭亡的深层原因。作者借古讽今,警示当时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警示意义。文章语言简练有力,论据充分,具有很高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或曰:六国互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霜露,斩荆棘,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秦之心,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解释句中加点字。
①六国互丧,赂秦耶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
③始祸焉                                                天下之奇才
2.上述短文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文章提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引用古人之言作结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2)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