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990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壁,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相如秦王无意偿赵城                  视:比较。
B.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C.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D.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使其从者衣褐            今君亡赵走燕
B.左右或欲相如去        赵使者蔺相如
C.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绝秦望
D.强秦                      夜驰沛公军
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设九宾于廷

A.吾属今为之虏矣B.验之以事
C.籍何以至此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并用让秦王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虽识破蔺相如缓兵之计,但迫于形势,只好假意同意以“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意讥不著。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世说新语·桓温轻刑》)

【乙】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借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威刑肃物厅——由“而耻学于师”可以推断“耻”为“以……为耻”之义。
B.御史中丞——由“擢发难数”可以推断“擢”为“拔”之义。
C.盗脱——由“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可以推断“去”为“离开”之义。
D.国害民数事——由“户枢不蠹”可以推断“蠹”为“侵蚀”之义。
2.下列各句中 “以”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全欲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A.谗诛B.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请战喻D.皆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是王安中的任职经历,后半句是被动句。
B.“称为奇才”改成“称(之)为奇才”后,就是把省略句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了。
C.“民有惊出与卒遇”改成“有惊出与卒遇之民”后,就变成了带有典型标志词的定语后置句。
D.“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改成“王安中字履道者,中山阳曲人也”后,就变成了“……者,……也”格式的判断句。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教,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②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 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为者也? 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焉。合从者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 楚王曰:定矣。遂定从于殿上。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于楚                                      合从:合纵,与“连衡”相对。
B.十九人相与笑之而未废也            目:递眼色。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               臣:使……臣服。
D.而王弗知                                恶:罪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得定从                                鼓瑟希,铿尔,舍瑟
B.客为者也                                   夫子哂由也
C.兴师与楚战                                相如度秦王特诈佯为予赵城
D.合从者                                   冰,水之而寒于水
3.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2)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威,不知何许人也。父琛,魏弘农太守。威少倜傥,有大志,善骑射,膂力过人。在周,数从征伐,位至柱国、京兆尹,封长寿县公,邑千户。王谦作乱,高祖以威为行军总管,从元帅梁睿击之,军通谷,谦守将李三王拥劲兵拒守,睿以威为先锋。三王初闭垒不战,威令人侮以激怒之,三王果出阵。威令壮士奋击,三王军溃,大兵继至,于是擒斩四千余人。进至开远,谦将赵俨众十万,连营三十里。威凿山通道,自西岭攻其背,俨遂败走,追至成都,与谦大战,威中军。及谦平,进位上柱国,拜泸州总管。高祖受禅,历幽、洛二州总管,改封晋熙郡公。寻拜河北道行台仆射,后督晋王军府事。数年,拜青州总管,赐钱八十万,米五百石,杂彩三百段。威在青州,颇治产业,遣家奴于民间鬻芦菔根,其奴缘此侵扰百姓。上深加谴责,废于家,后从上祠太山,至洛阳,上谓威曰:自朕之有天下,每委公以重镇,可谓推赤心矣。何乃不修名行,唯利是视?岂直孤负朕心,亦且累卿名德。因问威曰:公所执笏今安在?,威顿首曰:臣负罪亏宪,无颜复执,谨藏于家上曰:可持来,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公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于是复拜洛州刺史。

(选自《隋书·张威传》有删改)

【注】①芦菔:萝卜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通谷                                                     驻扎
B.威令人侮以激怒之                                 辱骂
C.与谦大战,威中军                                 将领
D.上深加谴责,废于家                                 获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公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
B.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公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
C.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公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
D.威明日奉笏以见/上曰/公虽不遵法/度功效实多朕/不忘之/今还公笏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威少有大志,体力过人,多次跟皇帝征战,战功显赫,受到皇帝的提拔奖赏。
B.张威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运用激将法,诱敌出兵,出奇制胜,最终平定了叛乱。
C.张威颇治产业,却疏于管教家奴。家奴出售萝卜根时侵扰百姓,张威因此被皇帝责罚。
D.皇帝自认对张威推心置腹,而张威却辜负了他的信任,皇帝在洛阳免去张威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乃不修名行,唯利是视?
(2)臣负罪亏宪,无颜复执,谨藏于家。
2024-08-24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