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其他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30789
阅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国以礼          由也
B.六七十        且知
C.方六七十,五六十       会同
D.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老师形象。
4.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知识点】 其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展现了不同弟子的志向和性格。子路急躁自信,曾皙淡泊宁静,冉有务实谨慎,公西华谦逊有礼。孔子通过对话引导弟子们表达各自的志向,并在最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也展示了他对弟子们的了解和期望。文章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志向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对曰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B.夫子                  哂:微笑
C.异乎三子者之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D.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端着章甫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之以饥馑B.如会同,端章甫
C.乎大国之间,D.异乎三子者之
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何如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C.异乎三子者之撰D.夫子何哂由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章甫,愿为小相焉。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
C.子曰:“何乎?亦各言其志也!”
D.三子者出,曾皙
6.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2024-09-1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节选)

蒲松龄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姻,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而翁:你父亲。
B.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默然:沉默无言的样子。
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少年:未成年人。
D.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惭怍:惭愧。
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成以其小,之。

A.抚之,气息惙然。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C.欲居之以为利,而其直。D.试使斗而,因责常供。
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而得其尸于井。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覆之以掌。
C.(不拘于时,)学于余。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喜而捕             ,形若土狗。
B.覆之掌,虚若无物。       亦不复儿为念。
C.儿涕去。             则又超忽跃。
D.折过墙隅,迷所在。       成以小,劣之。
5.将文中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2)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憧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选自冯梦龙《智囊·知微》)

【乙】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          。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          ,!”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          。此小事,何以争          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选自冯梦龙《智囊·知微》)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为之折券——根据全文的语境,可推断“折券”指“对折债券”为“债务减半”之义。
B.行过市桥——“舟”的动词“行”的前面且不作主语,可推断“舟”为名词作状语,可译为“乘船”。
C.理——由“是夜竟死于他家”可推断两句话中的“是”均为指示代词。
D.反出詈语——由“詈骂”可推断“詈语”为“骂人的言语”之义。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耳 ②乎 ③为 ④也B.①也 ②耳 ③为 ④乎
C.①也 ②乎 ③耳 ④为D.①耳 ②为 ③也 ④乎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得衣帷四五事   ②夏翁,江阴巨族   ③是夜竟死于他家   ④溅及翁衣
A.④句是一个省略句,根据文意可补全成“(粪)溅及翁衣”。
B.④句改为“翁衣为粪所溅”后,就变成了一个以“为……所……”为标志的被动句。
C.①句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句式不一致。
D.①②③④四句的句式全都不一致。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①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②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③大概这个人由于负债太多,已经服毒,知道尤其富人可以讹诈。已经没收获,又往别人家转移罢了。
④原来这个人因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知道尤翁有钱可以讹诈。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了。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进行分析与概括。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