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1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 ①檀:檀树。②干:岸。③县:通,悬挂。④貆(huán):兽名,狗獾子。皮可制裘。⑤特:三岁的兽,泛指大兽。⑥漘(chún):水边。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2.诗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3.本诗采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作用。
(1)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
(2)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
(3)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三单元《伐檀》同步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2 . 下列关于文章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巧借郭橐驼关于种树的观点,启发统治者要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农作规律,让百姓劳逸结合,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B.本文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的郭橐驼:外形丑陋,驼背严重;技艺高超,善于种树;豁达自信,处之淡然。
C.本文通过类比,将种树养树的道理借用到治国治民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D.本文对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只运用了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三单元《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2.词中有两处使用了对比修辞,请指出并分析。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任选角度赏析这首词。
2024-05-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以下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_作用。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的“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词句进行简要分析。
2024-05-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同步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5 . 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像粪土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指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浪遏飞舟”表现出革命青年投身于风浪,勇往直前的情景。
D.“中流击水”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
2024-05-1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同步检测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

(1)请结合具体意境,对“夜榜响溪石”进行赏析。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7 . 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朗诵时对诗歌的节奏进行划分,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朗诵情感的表达。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下列诗句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范大地,谁主沉浮?
译文:面对高远辽阔的宇宙,作者不禁忧愤地问:广袤无垠的大地啊,由谁来主宰你的盛衰呢?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译文: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飞翔,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生活。
C.携来百侣曾游。
译文:曾经我和我的伴侣,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译文: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食邑万户的侯爵看得如同粪土一样。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心怀天下的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眼前宏阔的秋景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追问。
B.下阕的“忆”字由眼前景转入回忆,展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的精神状态,表达了革命青年振兴中华的气概与豪情。
C.以反问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D.全词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4.毛泽东矗立在橘子洲头,眼前所见是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你结合诗句,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湘江秋景图。
2024-05-1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10 .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统考模拟(十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