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驽马十,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C.蟹六跪而二                                      鳌:蟹脚
D.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浮躁,不专心
2.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蟹六跪而二鳌
3.下列各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一石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下列句子中最能表达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的一项是(     
A.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B.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C.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D.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2024-07-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汶上县职业中专、汶上县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喜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田地)B.人过,然后能改(常常)
C.于色(征服)D.而后(明白)
2.对以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困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④非徒无益,又害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B.百里奚举于市
C.敢问夫子恶乎长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4.下面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
B.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C.短文一气贯穿,气势如虹,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
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汶上县职业中专、汶上县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⑧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②⑤⑥/③④⑧/⑦B.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C.①⑦/②⑤/③⑥⑧/④D.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2.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提出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认真阅读《过秦论》后完成一下练习题。

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所以遣将守关者
B.河为池             利乘便
C.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天下之士             万乘之势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段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看,他确实为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所叙述的秦始皇所实行的政策,说明他不知道与昔日相比“攻守之势异也”,因而“仁义不施”。
3.翻译过秦论中的重点句子。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做对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的?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4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乙: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后赤壁赋》节选)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者,名平”,古时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子20岁,女子16岁)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是岁十月之望”,“是岁”即“壬戌”,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还有星岁纪年、生肖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等,其中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大致出于同一时期。
C.“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后赤壁赋》就属于文赋。
D.“十月之望”,古时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初一称为朔日,晦则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见识广博,怀王很信任他,但是上官大夫却想同他争夺国君的宠幸,想要抢夺他制定好的法令,并在怀王面前讲他的坏话。怀王因此疏远了屈原。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D.《后赤壁赋》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语句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D.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
2.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得夫游之乐也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2次模拟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国以礼          由也
B.六七十        且知
C.方六七十,五六十       会同
D.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老师形象。
4.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024-07-2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泥渗漉,雨下注                                 泽:雨水
B.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洞彻的样子
C.先是,庭中南北为一大                           通:贯通
D.某所,而母立于                                 兹:那里
2.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雨泽                           ②客逾庖而             ③先大母婢也,二世       ④余稍为修茸,使不
⑤前辟四窗,墙周庭       ⑥借书                    ⑦忧劳可以                           ⑧火尚足以
⑨以其性焉尔                    ⑩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A.①④⑤/②③/⑥⑧⑩/⑦⑨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D.①④⑩/②③⑤/⑥⑧/⑦⑨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每到)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有时低下头或昂起头,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坐着。
C.其制稍异于前——它的格局稍微和以前不同。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这家的厨房到那家去吃饭。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家后庭院内安置了许多小门;东家的狗向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向着东家叫,请客的时候,客人要越过厨房去吃饭,很不方便。
B.家中的老婆婆曾是作者去世的祖母的奴婢,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
C.作者的母亲在世时对子女关爱有加,她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关切地问寒问暖。
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2)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3.这段文字表现了秦王和相如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4.相如凭什么看穿秦王得璧之后无意偿赵城?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加点字“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共乏困,君亦无所害B.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D.吾还也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中“秦伯”指秦穆公,“伯”是尊称父辈年长的男子。
B.“阙秦以利晋”中的“阙”和成语“拾遗补阙”中的“阙”意思相同。
C.“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和成语“同舟共济”中的“济”意思相同。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东道主”是指款待宾客的主人。
3.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A.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敢以烦执事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烛之武在劝说秦伯退兵时很讲究技巧,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时,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直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解除了对方的戒备心理,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B.在分析郑国的存亡时,烛之武从秦国的利益出发,讲明存郑之利和亡郑之弊,最终使秦伯放弃了攻郑的计划。
C.鉴于秦、晋是同盟关系,烛之武措辞委婉而谨慎,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而是巧妙地点明了秦、晋两国的各自利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D.烛之武从现实说到历史,分析晋国的忘恩负义,提醒秦伯,晋国灭郑之后,必欲灭秦,让秦伯对晋国产生警惕之心。
5.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