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选自苏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记述了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面对河水决堤的危急情况,亲自指挥筑堤护城的事迹。文章通过描写苏轼不畏艰险、亲力亲为的形象,展现了他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和领导力。苏轼不仅成功地保卫了徐州城,还采取了长远措施防范未来的洪水灾害,体现了他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突出了苏轼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选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河曹村       决:水冲破(堤岸)
B.河将害城,事       急:紧急,危急
C.公于城上,过家不入       庐:简陋房屋,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D.以水之再至       虞:准备,防范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尾属       公庐城上
B.朝廷从       以虞水再至
C.余与四人拥火       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
D.民心安:       当立者公子扶苏
3.与“吾谁与守”特殊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B.沛公安在
C.驱使复入D.堤成,水至堤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曹村决堤,徐州危急的时刻,苏轼为安定民心,惩治了弃城而逃的富民。
B.武卫营众将士,感于苏轼的贵重人品,也加入了筑堤守城的行列。
C.苏轼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官员,他不仅战胜了洪涝,也为防范以后洪水之患做了努力。
D.徐州的百姓感激苏轼在危急关头不抛弃不放弃,因此思念他。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职教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三)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本文通过描写成名一家不幸遭遇,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作者借小虫斗胜之奇,批判了“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的现实,展现了小人物在强权下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偶然中的必然——善终得报,但讽刺意味浓厚,引人深思。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庐访成    造:到。
B.敌领     龁:咬。
C.其能     疏:疏忽。
D.抚军亦厚成   赉:赏赐。
2.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覆之以掌
A.村中少年好事者B.此物故非西产
C.既而得其尸于井D.楼阁万椽
3.列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叮不释
B.则应节而
C.赐抚臣名马衣缎
D.沛公欲关中
4.“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说:一个人飞上天,神仙就连鸡犬也带走了。的确是这样的啊!
B.听说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飞上天,神仙就连鸡犬也带走了。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啊!
C.听说:一个人得道升天,就连鸡犬也成了神仙。这样啊!
D.听说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得道升天,就连他的鸡犬也成了仙。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啊!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河北中职对口升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出自荀子的《劝学》,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荀子通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寒于水”等比喻,强调了学习可以使人超越原有的状态。文章还指出,君子之所以能成就非凡,是因为善于借助外物。荀子通过对比和类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和借助外物的重要性,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吾尝跂而望矣               跂:抬起脚跟站着
C.而绝江河                      绝:横渡
D.而神明自得                  神:神的总称
3.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绝江河B.冰,水为之,寒于水
C.积善成德,神明自得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下列各句在句式方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宾语前置句)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
C.冰,水为之。(判断句)
D.金石可镂。(被动句)
2024-09-1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韩愈的《师说》通过对古今师道的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中耻于从师的风气,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古代圣人尚且从师问道,而当代士大夫却耻于从师,导致愚者愈愚。韩愈通过列举巫医、乐师等职业不耻相师的例子,反衬士大夫的愚昧,呼吁恢复尊师重道的传统。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体现了韩愈对教育和学术风气的深刻关注。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关于   对于
B.或师焉,或                       不:通“否”,表否定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相似:差不多
D.师道之不可知矣                    复:恢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身也,则耻师焉
A.皆出于此乎   B.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C.吾未见明也 D.可怪也欤
3.下列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B.句读之不知
C.小学而大遗D.君子不齿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译文: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C.曰师曰弟子云者
译文:有相互称“老师”称“弟子”的
D.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2024-09-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江西省中职对口升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三)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探讨了“志向与力量”的关系。材料一选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强调了实现目标需要志向、力量和外部支持。材料二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变法经历,展示了他“尽吾志”的精神。材料三引用《左传》中的一句话,提出了“量力而行”的观点。整体来看,文章通过古今结合,探讨了在追求目标时如何平衡志向与实际能力,既要有远大志向,也要量力而行。

5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材料二:

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21岁考中进士步入官场,拥有主政地方近30年、曾两次担任宰相又两次被罢免的传奇人生。推行新法15年,王安石因变法而闻名,领导了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他所处的年代正值北宋王朝开始走向衰落的中期,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艰难困境和国家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斗争精神努力实现其政治抱负。

(选自朱虹《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三:

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选自《左传·昭公十五年》)

1.小乐梳理了材料一阐述的“到‘险远之地’,赏‘非常之观’”的3个条件,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原文表述提炼出的结论
条件一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______
条件二______有力
条件三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______

2.小乐制作了《“尽吾志”的王安石》读书卡片,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将原句摘抄至读书卡片中,并补全相关诗句。
“尽吾志”的王安石
来源原句摘录
《游褒禅山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______
《改革家王安石》______
《登飞来峰》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材料三指出,做事应量力而行。有人认为“尽力而为”是气魄,“量力而行”是科学;“尽力而为”是超越,“量力而行”是基础。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理解。(50字左右)
2024-09-1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劝学》是荀子的名篇。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文中运用大量比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形象地阐述学习能提升自我。还以借助外物的例子,如“假舆马”“假舟楫”,说明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可事半功倍。全文论证严谨,语言生动,对后人劝勉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其曲中       规:直尺
C.𫐓使之然也      𫐓:使……笔直
D.就砺则利       金:金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而寒于水
A.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B.不如须臾所学也
C.𫐓使然也
D.锲而舍
3.下列加点字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B.吾尝终日而
C.吾尝跂而
D.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译文: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本性没有什么差别,都喜欢假的东西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描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与曹操的对决。文章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周瑜巧用火攻,利用东南风烧毁曹操连船舰队的策略。曹操军队因饥疫和火攻而大败,最终被迫撤退。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突出了周瑜的智慧和曹操的狼狈,生动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紧张与激烈。通过对战争细节的描写,展示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谋略。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一交战             初一:刚刚开始。
B.同时发火             发火:点燃船只
C.北军大坏             大坏:彻底溃败
D.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精锐轻便的武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裹帷幕             济大事
B.可烧走也             若据有之
C.操留征南将军             取蒙冲斗舰十艘
D.与操遇赤壁             莫若遣腹心自结
3.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求人可使报秦者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译文: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
B.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译文: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
C.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译文: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跑步逃跑。
D.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译文: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
2024-09-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秦惠王与寒泉子、张仪、甘茂、陈轸等人的对话及决策。秦惠王对苏秦不满,寒泉子建议不同情况用不同人。张仪欲以汉中与楚遭甘茂反对,后张仪献策与魏抗楚,魏献西河之外。此外,张仪在秦王前恶陈轸,陈轸巧妙回应,秦王最终留之。展现了各国间的谋略与政治博弈。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处不胜魏不能守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B.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C.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D.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汉中,蠹”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中的“蠹”含义不同。
B.“魏兵罢弊”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中的“弊”含义相同。
C.“张仪恶陈轸于秦王”与“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D.“仪之言果信也”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信”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企图与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秦惠王对苏秦早已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B.寒泉子认为武安子善于攻城掠地,而张仪善于外交,能担当出使诸侯重任。秦惠王认可他的观点。
C.张仪认为汉中是楚国利益所在,会成为秦国祸患,因此建议秦惠王割让给楚国,但甘茂表示反对。
D.陈轸常奔走在秦、楚之间,而楚国对秦不友好却对陈轸很友善,致使张仪怀疑陈轸将要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
(2)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
5.面对张仪的猜疑和秦王的质问,陈轸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韩愈的《师说》通过论述古今学者从师的必要性,强调了师道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古代圣人尚且从师问道,而今人却耻于从师,导致愚者愈愚。韩愈批评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现象,提倡不论贵贱长幼,只要有道之所在,皆可为师。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体现了韩愈对教育和学术传承的深刻见解。

9 .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1.该文段中,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不齿             齿:并列
B.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普遍
C.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作《师说》以             贻:赠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小学大遗B.吾从师之
C.惑不从师D.耻学于师
3.翻译第Ⅰ卷中文言文画线的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左传》和《容斋随笔》中的两段文字,展现了楚昭王的品行特点。文章中的楚昭王在面对臣子的冒犯时,能够听取子西的劝谏,宽恕臣子,表现出宽宏大量的一面;在国家危难时,他坚信自己能复国,并最终在民众的支持下实现复国,展现了他的坚韧和领导力;面对天象异兆,他不愿将灾祸转移给臣子,体现了他对责任的担当和对臣子的爱护。整体来看,楚昭王是一位宽容、坚韧且有担当的君主。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楚昭)王之奔①也,将涉于成臼蓝尹亹载其帑②,不与王舟。及宁,王欲杀之。子西曰:子常唯思旧怨以败,君何效焉?王曰:善。使复其所,吾以志前恶。

王赏斗辛斗巢斗怀子西曰:请舍怀也。王曰:大德灭小怨,道也。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乙】楚昭王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楚昭王之季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茶③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穀④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禁。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下划线为专名号,标示古籍中的国名、地名、人名等。②〔帑〕同,指妻与子。③〔荣〕祭祀名,为消除自然灾害或瘟疫而祭祀日月星辰和山川之神。④〔不穀〕不善,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以前恶——同《桃花源记》“处处志之”的“志”,意为“记”。
B.国灭出——同“亡羊补牢”的“亡”,意为“逃跑” 。
C.而置诸股肱——指大腿和上臂,此处喻指重臣。
D.天其诸——使动用法,意为“使………夭折”。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复                                   意常在沛公也
B.楚昭王季年                            冰,水为,而寒于水
C.夹日飞三日                            火尚足明也
D.可移令尹、 司马                    而耻学
3.下列对句子的判断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涉于成臼——状语后置句,意为“将在成臼渡河”。
B.大德灭小怨,道也——判断句,意为“大德消除小怨,这就是道”。
C.何患无君——宾语前置句,“何患”即“患何”,意为“怕什么”。
D.除腹心之疾——定语后置句,意为“除掉有问题的心腹”。
4.对文中面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A.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B.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C.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D.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以复国
5.请根据【甲】【乙】材料,概括楚昭王品行特点,并说明理由。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高三单独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