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欲人无惑也难矣!(《师说》)
B.虽有槁暴,不复挺𫐓使之然也。(《劝学》)/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C.人非生知之者。(《师说》)/远人不服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
D.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联盟2023-2024学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老大,即将出征,是作者的友人。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受到奖赏。③六郡雄,这里指西汉时在边地建功的赵充国。④燕然,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2)诗歌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其功             伐:夸耀
B.争宠而心其能             害:害怕
C.赵不             内:通“纳”,接纳
D.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娴辞令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谗之曰       不如善遇之
C.信见疑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遂自投汨罗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全省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感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
B.为惑也,终不解矣/皆出于此乎
C.而耻学师/青,取之于蓝而青
D.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2.下列歌词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迷路了,在这城市的森林B.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
C.想带你去看晴空万里D.你会不会突然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①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B.选文②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C.选文②段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上之人”,充分体现了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中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4.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中职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5 . 对王维《新晴野望》诗句“白水明田外,碧峰(     )山后”空缺字的推断,根据“明”字的意思“闪耀着光芒”,可推断出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A.在B.压C.连D.出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中职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南歧之见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刘元卿《贤奕编·警喻》)

【乙】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因就斫之。

(选自干宝《搜神记》)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空桑中有土——由“左顾右盼”可推定“顾”意为“看”。
B.因就之——由“东砍西斫”可推定“斫”意为“砍”。
C.凡饮之者辄病———由“广”可推定“瘿”是一种疾病,联系全文看,是大脖子病。
D.而不吾类——由“焦躁不安”可推定“焦”意为“焦急,着急”。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且 ②之 ③在 ④耳B.①而 ②以 ③于 ④耳
C.①而 ②之 ③在 ④乎D.①且 ②以 ③于 ④乎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哉,人之颈也”是典型的主谓倒装句,主语为“人之颈”。
B.“尔之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是典型的带有“……之……者”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C.“焦而不吾类”中,由于有了否定词,且代词“吾”作宾语,所以该句为宾语前置句。
D.“谢以一豚”是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正常语序为“以一豚谢”。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③众人随声传闻,李树能使失明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酒肉丰盛。
④众狗一起吠叫,大家便知道了失明的人可以重新看见,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即使大雨滂沱,仍摆满了酒肉。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请分别用一个带“盲”字的四字词语,概括【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的“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全省模拟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诗歌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唐)杜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1.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A.对比反衬B.借古讽今C.托物言志D.虚实结合
2.对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鹤所处的环境,点出鹤鸣清越的特点。
B.这首诗的颔联侧重于描写鹤的色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这首诗写出了鹤外形优美、举止优雅、性灵细腻的特点。
D.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对口升学沃米杯第三届联考语文试题
9 . 对下面微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青山

小帆

青山飘彩虹

不倦山风舞劲松

一坡桔子红

A.青山、彩虹、劲松、桔子都寄寓着作者的心情,诗人对自然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身临其境的深思,使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深邃的诗趣。
B.一、二两句,一个“飘”字,一个“舞”字,尽显彩虹的灵动、山风的活泼,使整个画面都跃动了起来。
C.“一坡桔子红”,写出了桔子丰收的情景,与青山作对比,使诗歌有了波折,更见诗人放眼美景的惊叹。
D.整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缤纷色彩赋予景物以感情,诗中容纳了多种色彩,对比强烈,冷暖相间,恰如其分地描绘景致并创造了意境。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憧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选自冯梦龙《智囊·知微》)

【乙】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          。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          ,!”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          。此小事,何以争          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选自冯梦龙《智囊·知微》)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为之折券——根据全文的语境,可推断“折券”指“对折债券”为“债务减半”之义。
B.行过市桥——“舟”的动词“行”的前面且不作主语,可推断“舟”为名词作状语,可译为“乘船”。
C.理——由“是夜竟死于他家”可推断两句话中的“是”均为指示代词。
D.反出詈语——由“詈骂”可推断“詈语”为“骂人的言语”之义。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耳 ②乎 ③为 ④也B.①也 ②耳 ③为 ④乎
C.①也 ②乎 ③耳 ④为D.①耳 ②为 ③也 ④乎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得衣帷四五事   ②夏翁,江阴巨族   ③是夜竟死于他家   ④溅及翁衣
A.④句是一个省略句,根据文意可补全成“(粪)溅及翁衣”。
B.④句改为“翁衣为粪所溅”后,就变成了一个以“为……所……”为标志的被动句。
C.①句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句式不一致。
D.①②③④四句的句式全都不一致。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①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②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③大概这个人由于负债太多,已经服毒,知道尤其富人可以讹诈。已经没收获,又往别人家转移罢了。
④原来这个人因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知道尤翁有钱可以讹诈。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了。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进行分析与概括。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