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②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③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④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精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一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

⑤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⑥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⑦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雨,起到了首尾呼应,和谐统一的作用。特别是结尾处引用谚语,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
B.文章用景物描写手法,生动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的图景,着力赋予一种诗化的美感。
C.作者对春雨美好细致的倾情刻画,与现实生活的苦闷状态形成强烈反差,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
D.文中第⑥段作者通过叙写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过去和现在生产工具的对比,凸显了当下农业文明的现代化气息。
E.文章写景、抒情相结合,多处深化议论,语言清新自然,笔触细腻而富有哲理,散淡中富含自然气息。
2.赏析文中第一段画线的句子。
3.请拟写文章标题,并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标题:
理由:
4.请你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谷雨节气将至,兴华职校校园电视台计划录制“春雨中最美的风景”微视频。作为采风小记者,为自己的微视频撰写解说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并在使用修辞的句子后面用括号注明修辞名称。(不能照抄原文)
(2)“探春”主题文化节活动组委会,面向全校征集活动项目,请你提供三个活动项目名称。要求:每个名称10字以内,不得照抄文中已有的活动。
2024-06-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本段选自《_______》,作者_____原名__________
2.“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句中为什么说“花草”,后面又说“草花儿”?
3.本节重点突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贝壳未碎

小城萨拉曼卡十分紧凑,不管你怎么走,只要找得到中间像一个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广场,怎么也迷不了路。几乎所有的街道都从那里伸展出来,每次走的有点迷糊了,就再回到那里重新开始,几次下来,已熟如故土,不再有迟疑的步履。

但是,对于欧洲小城,千万不能这么套近乎。你以为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恐怕连边沿都没有摸着。特别是那些只给你提供一二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

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因此构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脚都是大学的某系某科,连城里的一切纪念品商店都在出售与大学有关的物件。

事情一与大学相连,便立即变的深不可测,更何况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我曾在一本历史书读到过,哥伦布出发远航前为了进一步熟悉与航海密切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曾特地来到萨拉曼卡,与几位博学的修士探讨,这些修士,当时好像就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那么小小的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无边。

哥伦布到这里来的具体行迹当然是不可能找到参证的了,但我愿意带着冒险家出发前的心境在这些安静的街道间走走,想想安适如何怂恿了冒险,小街如何觊觎着大海。

正这么走着,我突然停步,在一个街口看到了一幢古老又巨大的建筑,浑身是古朴的土黄,但满墙却雕满了贝壳!对大海的渴望如此不言而喻,又把这种渴望展现得如此气派。我连忙拉住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打听,他们说,这楼叫贝壳屋,建于十五世纪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我在心底暗暗一算,那正是哥伦布准备出发的年代。

贝壳屋有台阶可上,无人阻拦。进去几步就是一个洞窟般的大厅,四周古柱森然。此时已是黄昏,天色黯然,大厅古柱间更是阴气森森,像是不小心误入了一酋长的巢穴,一个恐怖的王府,但我心里明白,这王府的名称就叫时间。大厅有二楼,是长长的回廊,那里倒是泛出一些光来,使我还能在大厅古柱间辨别物象、轻步踩踏。

左前方有了灯光,越近越亮,也开始有人,终于走进了一间有现代设施的厅室,看那文字标牌,原来是到了萨拉曼卡大学的公共图书馆。伸头一望,有不少学生在书库翻阅,至此我才明白过来,刚才穿越的古柱森然的贝壳屋,就是这个图书馆的门廊。

那么,这个图书馆也实在太排场了。

哥伦布当年一定会来到这里。萨拉曼卡大学不大,贝壳屋当时新建,他没有不来的道理。这个航海迷一见满墙的贝壳一定笑逐颜开了吧?

五百多年来贝壳未碎、古柱未倒本是一个奇迹,更大的奇迹是五百多年后它们仍不以自身的资格让人供奉,只是默默地支撑在一起做了大学图书馆的门廊,就像一代元勋已经发皓然还乐呵呵地为孩子们看家护院。

我猜想大学当局作这番设计是要让所有的青年学生每天走一走这门廊,但不知有多少学生能够体会,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象征。今天图书馆里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墙上贝壳的年岁,而贝壳还只是路标,指引着更为悠久和未知的世界。因此,灯光明亮的现代书库只是白沫一闪,人类求知的道路仍然如古柱下无灯的恐怖,老墙上对水的渴念。等着吧,当今天自以为是的学者们全部退出历史,这满墙的贝壳仍不会破碎。

欧洲文明的本性,本不在纸页间。

1.作者说,欧洲小城的“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请简要回答:①“亮点”指的是什么?②“被省略的文章”比喻什么?
2.就城市规模而言,萨拉曼卡确实“小不堪言”,为什么又说它“又大而无边”呢?
3.萨拉曼卡城“贝壳屋”满墙雕饰的贝壳,在当初和在现今都具有象征意义。请依据文意说说这“贝壳”的象征意义。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小城萨拉曼卡是一部文化内涵丰富的“大书”,读懂这部“大书”,不能只关注小城那“一二个亮点”。
B.萨拉曼卡城的主体设施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它是全城精神结构的中心,因此没有必要修筑围墙。
C.作者惊叹贝壳屋的文化价值,它是萨拉曼卡五百多年来文明演化的见证,至今仍充盈着真实的历史氛围。
D.萨拉曼卡大学图书馆是探险家哥伦布研修学习过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确是“太排场了”。
E.“贝壳未碎”,点明文章主旨:萨拉曼卡人虽然疏远了现代文明,但保住了萨拉曼卡城的历史风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情的菩提——报岁兰

林清玄

童年时代,每到过年,我们祖宅的大厅里,总会摆几盆报岁兰和水仙,浅黄浅红的报岁兰和鲜嫩鲜白的水仙,一旦贴上红色对联,就成为一个色彩丰富的年景了。

报岁兰有一种极特别的香气,那香轻轻细细的,但能在空气中流荡很久,所以在乡下有一个比较土的名字香水兰,因为它总是在过年的时候开,又叫做年兰,在乡下,年兰年柑一样,是家家都有的。

我们家的报岁兰和水仙花都是父亲亲手培植的,父亲虽是乡下平凡的农夫,但他对种植作物似乎有特殊的天生才能,只要是他想种的作物很少长不成功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们家的农田经营非常多元化,他种了稻子、甘蔗、香蕉、竹子、槟榔、椰子、莲雾、橘子、柠檬、番薯,乃至于青菜。中年以后,他还开辟了一个占地达四百亩的林场,对于作物的习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不知从哪里知道了种花可以赚钱,在我们家的后院开建了一个广大的花园,努力地培育两种花,一种是兰花,一种是玫瑰花。那时父亲对花卉的热爱到了着迷的程度,经常看花卉的书籍到深夜,自己研究花的配种,有一年他种出了一种黑色玫瑰,兴奋非常,那玫瑰虽不是纯黑色,但它如深紫色的绒布,接近于黑的程度。

对于兰花,他的心得更多。我们家种兰花的竹架占地两百多坪,一盆盆兰花吊在竹架上,父亲每天下田前和下田以后都待在他的兰花园里。田地收成后的余暇,他就带着一把小铲子独自到深山去,找寻那些野生的兰花,偶有收获,总是欢喜若狂。

在爱花种花方面,我们兄弟都深受父亲的影响,是由于幼年开始就常随父亲在花园中整理花圃的缘故。但是在记忆里,父亲从未因种花而得到什么利润,倒是把兰花的幼根时常送给朋友,或者用野生兰花和朋友交换品种,我们家的报岁兰就是朋友和他交换得来的。

父亲生前最喜欢的兰花有三种:一是报岁兰,一是素心兰,一是羊角兰。他种了不少名贵的花,为何独爱这三种兰花呢?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有很多兰花很鲜艳很美,可是看久了就俗气;有一些兰花是因为少而名贵,其实没有什么特色;像报岁、素心、羊角虽然颜色单纯,算是普通的兰花,可是它朴素,带一点喜气,是兰花里面最亲切的。

父亲的意思仿佛说:朴素、喜乐、亲切是人生里最可贵的特质。这些特质也是他在人生里经常表现出来的。

我对报岁兰的喜爱就是那时种下的。

报岁兰要开的那一段时间,差不多是学校里放寒假的时候,我从小就在外求学,只是寒暑假才有时间回乡陪伴父亲,报岁兰要开的那一段日子,我几乎早晚都要陪父亲整理花园,有时父子忙了半天也没有说什么话,父亲会突然冒出一句:唉!报岁兰又要开了,时间真是快呀!父亲是生性乐观的人,他极少在谈话里用感叹号,所以我每听到这里就感慨极深,好像触动了时间的某一个枢纽,使人对成长感到一种警觉。

报岁兰真是准时的一种花,好像不过年它就不开,而它一开就是一年已经过去了,新年过后不久,报岁兰又在时间中凋落,这样的花,它的生命好像只有一个特定的任务,就是告诉你:年到了,时间真是快呀!在人的一生中,无常还不是那么迫人的,可是像报岁兰,一年的开放就是一个鲜明的无常,虽然它带着朴素的颜色、喜乐的气息、亲切的花香同时来到,在过完新年的时候,还是掩不住它的惆怅,就像父亲,他的音容笑貌时时从我的心里映现出来,我在远地想起他的时候,这种映现一如他生前的样子,可是他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我知道,我忆念的父亲容颜虽然相同,其实忆念的本身已经不同了,就如同报岁兰老的凋谢,新的开起,样子、香味、颜色没什么不同,其实中间已经过了整整的一年。

偶尔路过花市,看到报岁兰,想到父亲种植的报岁兰,今年那些兰花一样的开,还是要摆在贴了红色春联的祖厅。唯一不同的是祖厅的神案上多了父亲的牌位,墙上多了父亲的遗照,我们失去了最敬爱的父亲。这样想时,报岁兰的颜色与香味中带着一种悲切的气息:唉!报岁兰又开了,时间真是快呀!

(选自《林清玄经典散文菩提十书之紫色菩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9月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报岁兰开放于新年到来之际,也凋谢于新年过去之时,花开无常,人生苦短。报岁兰悲切气息的特质使人感觉时间真快呀。
B.朴素、喜乐、亲切是人生最可贵的特质,“我”的父亲即如此,就像报岁兰素心兰羊角兰一样单纯而又普通。
C.浅黄浅红的报岁兰和鲜嫩鲜白的水仙,再加上红色的对联,这是家乡新年到来的特殊标志。
D.有的花虽然名贵是因为少,却没有特色,有的花虽然普通却有特色,真是花如其人,人如其花。
E.“我”的父亲虽然是平凡的乡下农夫,但对于种花却有很深的研究,其高雅的情趣并不逊色于城市的文人。
2.纵观全文,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形象的特点。
3.谈谈你对文章最后“报岁兰又开了,时间真是快呀”这句话的理解。
4.林清玄曾经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结合文本探究“美”的内涵。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

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由于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不然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约仅仅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日中午是咸菜汤!

②咸菜是青菜腌的。咱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贵重。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往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巨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能够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

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现已腌得很咸了,并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色彩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许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⑥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许多茨菇,并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⑦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⑧前好几年,新年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马铃薯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教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含对于茨菇、马铃薯。

⑨由于久别,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新年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样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⑩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⑪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⑫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⑬我想念家乡的雪。

(选自《故土的食物》,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多次写咸菜茨菇汤,咸菜茨菇汤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沈先生说茨菇“格比马铃薯高”指的就是味道好,这和“我”认为的“真难吃”恰好相反。
C.从“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到“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对咸菜茨菇汤情感是纠结且矛盾的。
D.第六段说明了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的原因是茨菇的难吃,也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
E.本文体现了汪曾祺平淡质朴,娓娓道来,不加雕饰却自然灵动的语言风格。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能够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3.本文的标题是“咸菜茨菇汤”,最后一段却写“我想念家乡的雪”,有人认为这样写偏题了,应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在我妈门前种花。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拍来的,上面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

②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迭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给收拾出来。我携带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她屋里屋外不停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给我中午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的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个老人,暮气笼罩下,都是冷清。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地沟。

③种子刚种下,我妈就给浇了一遍水。然后是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更忙得不可开交了。十八天后,种子们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回,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好笑,这些小花儿,不单充实了我妈的日子,治愈了我妈的孤独和冷清,还让我妈学会用比喻句了。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住了,我妈忙着给它们间种,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儿。我妈很细致地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都带着笑。

④再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蝴蝶们也来了,恋恋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⑤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日日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有人开始试探着向我妈讨要一些,回去栽种。我妈起初还吝啬着不肯给。我让她放心,这些花性子都泼,一长就是一大片,只要想要的,都给。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⑥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了,我妈专门弄个罐子,收藏这些花种子。那罐儿比金镯子还珍贵,她看得可紧了。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狡黠地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⑦我笑她,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她嘿嘿两声,讪讪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⑧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1.概括全文,梳理妈妈种花的几个主要阶段和事件。
2.请赏析句子: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是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蹦蹦跳跳,好不热闹。
3.文中多次描写妈妈的“笑”,从全文看,“笑”包含了哪些快乐?
4.下列各项内容中,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是因为爸爸妈妈因“我”回家而高兴着,忙碌着,但我们兄妹大了,由于家庭的牵绊难得回家,家中冷清,老人孤独,“我”心里难过。
B.第⑤段画线句“这些花性子都泼”与前后文中的“因为野,好长”“花儿们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儿,你挤我我挤你的”等句子照应,表现了花儿生命力顽强。
C.村里人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花,是因为他们没见识,没文化。
D.“一个村庄都将因这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让“我”很高兴,是因为这花不仅让爸妈有事可做不那么孤独,同时也增加了村里人和爸妈的互动,让爸妈享受到了分享的快乐。
2024-06-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生命配乐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那一刻就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

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选自《散文选刊》2001年第四期)

1.第⑨段“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很艰难的路”,这段文字中的“路”具有哪两种双关含义?
2.文章末尾以问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收束,而实际上在文中已经有了答案,请将其概括出来。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很善于描写人物,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B.文章第⑤段画线句中连用了五个“一边”,其中第三个“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哼着“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
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张丽钧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竟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选自《美文阅读》20xx5月,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第⑦段画线的句子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3.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讲故事、谈看法,以小见大,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分别指代南怀瑾不肯说出“好书”的作者是自己的过程和小姑娘追“我”邀宠的过程。
C.选文以“说”为载体,“得体”为主旨,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D.选文结构上水到渠成,由事入理,析理透彻,卒章显志。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年下学期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那灯

①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原来是一盏厚重的煤油灯。恍惚间,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

②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柴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燃烧稳定,灯光明亮。我从小怕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

③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母亲让我每天把灯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起希望的灯。

④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又钻进去一针,针线来来回回中,呲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求她让我试试。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结果针鼻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

⑤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我阅读,指导我写作。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多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年少的心里。

⑥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就猜出了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备受鼓舞。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谜语,我也能猜出来。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五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想了半天,拆字、重组、另解,都猜不出。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突然眼前一亮:这盘棋没有——欠车?那就是字啊!

⑦今天,煤油灯早已成了历史文物,但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我轻轻摩挲着这盏煤油灯,用牛皮纸把它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就让它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吧。岁月深处,灯影摇曳,永恒的灯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也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1.俗话说,“有钱难买幼时贫”,作者童年时虽在物质上贫寒,但在精神上可以说是非常富有,作者精神上的富足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
3.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所有材料串联起来。
B.第③段,三个加点词“亮堂”的意思不相同。
C.这篇文章首尾呼应,而末端则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D.写第④段画直线句,是为了体现“我”娇生惯养。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襄城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时间已经过了3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5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到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哟,好好加油!

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是(     
A.“我”中考失利后,重拾信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B.“我”因为忘带准考证不能参加中考,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
C.“我”总是运气不好,始终郁郁寡欢,老师和同学们常常鼓励我,我感激不尽。
D.“我”在中考栽过跟头,但“我”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终于考进了实验班。
2.作者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正确的是(     
A.感激→埋怨→羡慕→不甘→自信昂扬→畅快
B.满怀信心→埋怨→羡慕→不甘→自信昂扬→畅快
C.满怀信心→羡慕→自信昂扬→埋怨→不甘→畅快
D.满怀信心→埋怨→羡慕→不甘→自信昂扬→失落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相关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中,“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偷偷”一词表现了我对实验班的渴望和羡慕,同时又害怕这种心情被别人知道。
B.段中,“一直蒙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割开”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后来“我”即使成功了,仍然因为没有考入实验班而自卑、不甘。
C.段“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
D.段中“我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
4.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运气,其次是努力。
B.拼尽全力就一定能拥有好运气。
C.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做准备的。
D.只要运气好,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目标。
2024-06-1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