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梦会开出花来的,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当你要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在青色的大海里,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选自戴望舒《导梦者》)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无价的珍宝”具体指的是“金色的贝”。
B.“深藏”一词,点出要寻找一个梦是多么困难。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
C.诗中“九年”出现四次,写出梦想追求时间是三十六年。
D.一个“放”字,写出获得无价珍宝后的珍惜与快乐,幸福与激动的心情。
2.下列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色的大海象征着梦的澄澈高远。
B.“冰山、瀚海”象征着养贝的艰难。
C.“金色的贝”象征着梦的珍贵难得。
D.“桃色的珠”象征着梦的美好诱人。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首诗中,意象贴切自然,有静有动,鲜活俏丽,构成了独特的意境。
B.诗歌是在“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情思中打开情绪律动的闸门。
C.诗中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瀚海、海水、天水,及至“九年”等一连串的意象,常见于外国诗歌之中,但同样能引起国人审美的共鸣。
D.“鬓发斑斑”“眼睛朦胧”与“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相联,生命的衰老与人生价值的获得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是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下列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对画线句中“缘由”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没在悲痛之中。
B.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C.走狗文人的造谣污蔑。
D.“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3.对“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这一定语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突出了刘和珍主要的性格特征。
B.突出了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的果断勇敢。
C.有力地反衬了反动派的卑劣凶残。
D.使作者的爱憎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4.下列对课文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绝不只是从师生情谊出发,为悼念刘和珍一人而写作该文。
B.全文奔涌着对烈士的悼念、颂扬,对敌人的憎恶、痛恨,对革命者热切期待的感情激流。
C.本文是一篇悼念性质的文章,对刘和珍的生平事迹作了详细的介绍。
D.作者用叙事、议论、抒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融为一体。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3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传》一文中托尔斯泰的忏悔,是对自我的确认,坚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恶习是由于社会本身存在的弊病造成的。
B.《茶馆》在结构上突破创新,整部剧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C.《采石工》一诗境界阔大,通过对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
D.《拿来主义》是鲁迅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鲁迅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贵在一个“新”字》从主标题看应该谈创新,而文章却谈独立思考。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B.《亡人逸事》写亡妻,不编故事,不造情节,只选取生活中非常细小的几个片段,却把人物形象点染的栩栩如生,淡淡的文字下面,感情浓得如酒,化也化不开。
C.《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D.《山居秋暝》通过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怡然自得的心境,反衬诗人政治失意、渴望归隐山林的失意情怀。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5 . 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抒情)
B.上面的阳光垂照下来,下面的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描写)
C.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数品种为绿色。(说明)
D.俄罗斯语言只对那无限热爱自己的人民,了解他们到“入骨”的程度,而且感觉到我们的土地的玄秘的美的人,才会全部展示出它的真正的奇幻性和丰富性来。(议论)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灯。这样说话在今天也许有点冒险。文学其实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特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但我仍然要说,我在文学和文化最荒凉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爱上了文学,今天,当信息爆炸——也包括各种文化信息的爆炸再次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的时刻,我仍然不想放弃对文学的爱。读乔尔·科特金的《全球城市史》,他谈到要成为世界名城必须具备精神、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的特质,那就是:神圣,安全,繁忙。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目睹世界很多大都市的繁忙。这里所说的繁忙特指对财富孜孜不倦地追求,如亚当·斯密所倡导的那样。当时有人形容他的声音在世界的耳朵里响彻了好几十年。但实现经济大国的目标,并不意味着现代公民就一定出现。而一座城市的神圣,从广义上也可以理解为高尚信仰的自觉,道德操守的约束,市民属性的认同,以及广博的人性关怀。 

我想一座城市如香槟泡沫般璀璨的灯火里,一定有一盏应该属于文学。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在阅读中国和外国文学名著并不能公开的背景下,我以各种可能的方式陆续读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普宁、契诃夫、福楼拜、雨果、歌德、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汀、梅里美、司汤达、卡夫卡、萨特、伯尔、海明威、厄普代克、川端康成等品貌各异的著作。虽然那时我从未去过他们的国度,但我必须说,他们用文学的光亮烛照着我的心,也照耀出我生活中那么多丰富而微妙的颜色——有光才有颜色。而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李贺的那些诗篇,他们的意境、情怀更是长久地浸润着我的情感。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文学是灯,这说法真的有些冒险吧?但想到任何同创造有关的活动都有冒险的因素,我也就不打算改口了。我要认真对待的是,坚持写作的难度,保持对人生和世界的惊异之情,和对人类命脉永不疲倦的摸索,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的高贵。我知这是极不容易的。几年前我曾经从一个外行的角度写过一本谈论画家和绘画的小书《遥远的美》。在书的后记中我写道,几十年的文学实践使我感受到绘画和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作家笔下无法发生的事情,在好画家的笔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又感受到艺术和文学之间的相似:在本质上它们共同的不安和寂寞,在它们的后台永远有着数不清的高难度的训练,数不清的预演,数不清的或激昂或乏味的过程。然而完美距离我们始终是陌生而又遥远的,因为陌生,才格外想要亲近;因为遥远,才格外想要追寻。我看到在文学和艺术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才子或才女。当我们认真凝视那些好作家、好画家的历史,就会发现无一人逃脱过前人的影响。那些大家的出众不在于轻蔑前人,而在于响亮继承之后适时的果断放弃,并使自己能够不断爆发出创新的能力。这是辛酸的,但是有欢乐;这是绝情的,却孕育着新生。于是我在敬佩他们的同时,也不断想起谦逊这种美德。当我们固执地指望用文学去点亮人生的幽暗之处时,有时我会想到,也许我们应该首先用谦逊把自己的内心照亮。

(选自铁凝《文学是灯》)

1.结合全文,文章两次提到“文学是灯”这种说法是一种“冒险”,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所以把文学比作能够照亮人心灵的“灯”,是一种冒险的说法。
B.这是因为现实社会中从来没有人提出“文学是灯”这个观点,所以是一种“冒险”。
C.这是因为现实社会中许多人认为文学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这个说法是一种“冒险”。
D.这是因为文学要达到能够烛照人的心灵的作用是非常艰难的,所以这个说法是一种“冒险”。
2.下列对“当我们固执地指望用文学去点亮人生的幽暗之处时,有时我会想到,也许我们应该首先用谦逊把自己的内心照亮”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这句是说文学这盏“灯”是先于我们的,没有人能够超越传统,创新也是在传统基础上的,首先要尊重传统,对文学传统要有一种敬畏和“谦逊”。
B.这是因为文学经典具有我们所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在面对它们时要有一种“谦逊”之心。
C.这些好的作家都是因为具备谦逊的写作态度,才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经典。
D.这句话反映出当时一些人为了创新,放弃了对文学经典的继承,“谦逊”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而言的。
3.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是(     
A.选文从文学的深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才能使文学之灯点亮人心的问题,是文章主旨的进一步深化。
B.选文论述了文学传统的继承和未来的创新问题,重点论述了文学未来的创新。
C.选文论述了文学传统的继承和未来的创新问题,重点论述了文学传统的继承。
D.选文作者认为要想创作出能够照亮人心的文学作品,首先要对传统谦逊地继承,其次才是适时果断地放弃。
4.作者认为“文学是灯”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冒险”,却“不打算改口”,为什么?
5.结合全文,如何理解“文学是灯”这一标题的含义?这一标题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和蔚蓝色的原野。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和连绵的群山。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

和百花盛开的峡谷。

我与世界面对面签订了和约。

我是世界的真主。

我战胜了冷漠无言的忘川,

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

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

我时时刻刻都在歌唱。

我的理想来自苦难,

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

试问天下谁能与我的歌声媲美?

无人、无人媲美。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而一旦天光熄灭,

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

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

(选自巴尔蒙特《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1.下面各项中,属于本诗使用的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A.双关   排比B.象征   复沓C.夸张   对比D.抒情   渲染
2.下列对“太阳”这一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是诗人反复歌颂的对象,承载着诗人满满的热爱。
B.“太阳”其实就是宇宙中的一个星体,同月亮、星星一样,只是这里诗人选择的是太阳。
C.看“太阳”是作者为生命寻找的一个理由,表达诗人对“太阳”的一片深情。
D.“太阳”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代表着光明、希望、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事物。
3.诗人宣称“我是世界的真主”,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战胜了冷漠无言的忘川”。
B.因为“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
C.因为“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
D.因为“谁能与我的歌声媲美”,诗人歌唱得好。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普通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的儿子》(节选)是一篇报告文学,真实再现了英雄罗阳壮丽人生的最后七天八夜。
B.《劝学》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比喻学习需要积累。
C.《反对党八股》(节选)娴熟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D.《雨巷》具有朦胧含蓄的意境美,清新素雅的画面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北洋政府很觉得不安,对蔡先生大施压力与恫吓;至于侦探之跟随,是极小的事了。有一天晚上,蔡先生在他当时的一个谋客家中谈起此事,还有一个谋客也在。当时蔡先生有此两谋客,专商量如何对付北洋政府的,其中的那个老谋客说了无穷的话,劝蔡先生解陈独秀先生之聘,并要制约胡适之先生一下。其理由无非是要保存机关,保存北方读书人,一类似是而非之谈。蔡先生一直不说一句话。直到他们说了几个钟头以后,蔡先生站起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这话在现在听来或不感觉如何,但试想当年的情景,北京城中,只是些北洋军匪、安福贼徒、袁氏遗孽,具人形之识字者,寥寥可数,蔡先生一人在那里办北大,为国家种下读书爱国革命的种子,是何等大无畏的行事!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请根据选文第①段内容,概括本段所体现的蔡元培先生的性格特点。
2.“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含义是什么?
3.联系课文,说说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清山担担人

刘力

①去过江西三清山的人,都记得女神峰、巨蟒峰、三龙出海”……三清山钟灵毓秀,清幽天下。

②距第一次登三清山已过了三十多年,数次领略奇观,不经意间,心底留下了一份特别的印记:那就是常年行走在大山里的三清山担担人,那些挑着物资送至山上各个角落的人们。

③担担曾是三清山红火的行当,担担人很多。我认识的老钟自幼担担,一担四十年,直到担不动了,才在山下开了间餐馆。近年来,交通条件好了,担担队伍渐渐少了。为了把这古老的行当保留下来,老钟组织了一支担担小队,还开通了在线下单服务。

④如今的老钟已是山间名人,当地人说他自编减压挑担舞,担担也能当网红。老树发新芽,网络技术赋予了担担人新的内涵。

⑤最近一次游三清山,在山路旁一间生意红火的餐馆,我第三次见到老钟。他说,几十年了,脚板已经与土地密不可分,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侄子在担担小队担担。你是文化人,能不能写写三清山,写写新农村?如今的日子好着哩!老钟对我说。

担不动了,才开了个小店,就两桌,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游客路过可在这里憩憩脚,喝口水,不要钱。

⑦老钟领我到屋中。屋里有他挑破的几副担子,还有穿过的红马褂。老钟摸着这些物品,看得出他心中的不舍,那是他一生执业的纪念品。

⑧望着上山的路,他笑着说:还有不通车缆的角落,还是需要担担人。山里有需要,可用手机精准下单。我这个老头还想挑几个来回,还想当导游,还想与天南地北的游客聊天……”

⑨看着凝神的老钟,我忽然有种冲动,想把他几十年担担的身影记录下来。哼着担担的号子,老钟取出了自酿的米酒,取了长凳,邀我同坐。我们聊起了许久前的两次见面。

⑩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秋天,我慕名来到三清山下。景区尚未开发,更无索道,自恃年轻的我拾级而上,两小时不到便气喘吁吁,望峰兴叹。正在这时,一阵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歌声由远及近,一位身材瘦削的小伙子来到身边,头戴遮阳帽,身穿红马褂,挑着百余斤的担子,担子随脚步晃悠,神情轻松。

怎么不走了?一起走吧。就这样,我认识了他,三清山担担人小钟。

⑫三清山担担人早晨6点出发,往山上送粮草,登千余米高峰。八小时往返,每天可挣五十元,那个时候这个收入挺高。小钟家里五代担担人,他自小便跟着担,春夏秋冬、寒暑风雨从无间断,那时已担了六年担。累不?”“习惯了,不干活还觉得少了什么。

⑬一路走一路聊,他指着远处告诉我,那是天狗望月,那是生死相依”……他说,游人时常与他结伴,一路欢声笑语,还有不少合影。小钟的快乐感染着从不相识到相识的游客。同路行同快乐,游客快乐我幸福,小钟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⑭十五年后,第二次登三清山,同伴约坐索道,我却执意迈步而上,期许能遇到小钟。他也人近中年,还在干担担营生吗?许是缘分,在一处驿站,店主说:老钟今天来,快了。半个小时不到,果然见到了他。

⑮他结实了许多,皮肤更黑了,脸上爬上了些许皱纹,还穿马褂,换了草帽。他依然豪爽,对我说:怎么不走了?一块走。这话听起来太熟悉。

⑯一路走一路聊,他结婚后有了两个娃,都上学了。他依旧边走边解说,中年的他,挑担伴歌依旧踏实,只是步伐比年轻时缓了点,说到三清山的开发,游客日多,便全身是劲。

⑰到达营地,他请我在石凳上小坐,毛巾擦汗、草帽打扇,兴冲冲地给我唱山歌。歌词没听明白几句,却引来了我先到的同伴,老钟站中间,我们合了张影。

⑱又是十几年过去。三见老钟,那些山歌调一直在我耳边回荡,尽管歌词记不清或从来就没有听清晰过。看看眼前朴实憨厚的老钟,我忽然觉得,三清山的美里有属于老钟的一份,他用扁担丰满了人们对三清山的印象。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概括“我”与老钟的三次相见过程。
(1)第一次:________
(2)第二次:________
(3)第三次:________
2.作者登三清山旅行,为什么留下的“一份特别的印记”是“担担人”?
3.请赏析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
4.本篇文章并未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5.老钟作为“最美新时代劳动者”的候选人,请为他写一段推荐语。(不少于50字)
2024-08-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