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

诸位在墙壁上攻击□□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渐。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但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概括选文所写的事件。
2.选文所写事件体现了蔡先生怎样的人格形象?
3.试根据选文概括画线句中作者“大彻大悟”的内容。
4.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2024-08-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

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光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日怪了。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呐,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鱼、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故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起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不过,儿子不敢吭声。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

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

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来,我唱,你也跟着唱。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

月光光,照山冈。骑竹马,过河塘。河塘水深不得过,娘子牵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

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老铁看看鱼。这个,小了,放吧。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老铁说:走吧,回家。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1.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儿子强调烟是自己买的,让父亲放心地抽。
B.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儿子刻意打扮自己,说明非常重视晚上的活动。
C.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父亲的话戳中了要害,令儿子心虚、紧张。
D.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说明老铁对辛苦劳累的儿子非常关心。
2.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既点明了时令,又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B.小说写父亲退休后义务巡逻小河,也写儿子将捕获的鱼放生,深化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C.文中插叙老铁退休后的生活,对塑造老铁这一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凸显了人物特质。
D.文中两次使用拟声词“咯噔”,形象地写出儿子面对父亲的提醒时内心产生了触动。
3.作家给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蕴含深意,如本文中的“老铁”。下列对作品人物命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人物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B.《药》取“华”“夏”两姓,意在体现“华夏”本为一家,却陷入了“吃”与“被吃”的悲剧之中,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C.《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绰号是人们从描红纸上截来给孔乙己的,表现了众人对他的嘲弄,蕴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D.《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和“孙兰香”,他们的名字寄寓了百姓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4.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倡导环保的演讲稿,下列不适合作为素材引用的一项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B.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C.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D.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等3地2022-2023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语文联考复习卷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扇动着翅膀。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状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大娘说,回去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则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方法,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省城工作的女伙伴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敏捷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伙伴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忙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开心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知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伙伴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慢慢向记忆打开;手,慢慢灵活起来;脸,慢慢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洁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静静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奥秘,心里是满满的暖和。

⑨小杨说今日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种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瞬,打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洁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⑩四季平安,大娘叨念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杨为大娘所做之事的一项是(     
A.小杨为大娘生火做饭、收拾菜园和院子。
B.小杨给大娘送月饼、贴春联。
C.小杨陪大娘看病,给大娘买手机并教她用手机。
D.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
2.下列对小说中大娘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心理刻画,表现了大娘悲观又迷信的心态,她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B.文章多处使用细节描写,从大娘最终配合小杨拍照给女朋友看,可以看出大娘是一个善良温暖的人。
C.大娘是一个渴望关爱的人,从她等待小杨和认为她“身边少的是人”可以看出。
D.大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她亲手给小杨绣制新婚礼物可以看出。
3.下列对小说第②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露河比喻成“白天鹅”,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白露河的优美景色。
B.用“白天鹅扇动着翅膀”表达出大娘渴望小杨出现的迫切心理。
C.大娘将自己居住的河湾比作白天鹅的翼尖,这是运用了缩小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自己生活的空间狭小。
D.“白天鹅”这一充满生机的意象,传神地表达出大娘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
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最后一段借小杨之口反问,用大娘端出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
B.大娘所做的“活计”就是给小杨准备的小孩使用的物件,寄予大娘对小杨“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和对小杨新婚的美好祝福。
C.“四季平安”既指小杨贴的春联,又表现了小杨和大娘心往一处想:对共同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D.文章对小杨与大娘所着笔墨相当,将小杨所做的工作与大娘前后的变化刻画得生动形象,生活画面感很强,极其富有表现力,共同体现了扶贫工作的成效。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等3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复习卷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1.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标题“超重”的好处。
2.请品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3.请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4.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该怎样做才不会让爱的天平如此失衡?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2024-08-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5 . 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四首,下列对各诗暗示的人物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A.①王熙凤 ②秦可卿 ③贾迎春 ④薛宝钗
B.①贾探春 ②妙玉 ③王熙凤 ④秦可卿
C.①贾探春 ②秦可卿 ③贾迎春 ④王熙凤
D.①薛宝钗 ②林黛玉 ③秦可卿 ④贾宝玉
2024-08-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百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

包利民

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昏暗的烛光,想起那张满是皱纹的脸,想起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⑦一个冬天的夜,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寒冷,拥被而眠,竟是梦见了当年的情景,梦里,邻家老奶奶清晰的声音,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有些乡音,真的只能在梦里重闻,梦,是比故乡更遥远的地方。

⑧那时,村里有个智力障碍者,每日里站在村口,嘴里发出哇啦哇啦的声音,他只会发出这一种声音,谁也听不懂他要表达些什么。那一年在外历尽风尘重返故乡,一进村口,便听见他独特的声音,带着巨大的亲切感一下子便穿透了风霜覆盖的心,泪落如雨。只要是故乡的声音,只要是乡亲的声音,不管那是怎样的声音,总能抵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可是,离乡日久,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再也见不到了,更多的,都星散在外,而故乡也正一日日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心中的故乡渐渐远去。所以,我们越走越远,回去的时候越来越少,熟悉的乡音,也只能在偶尔的旧梦中响起。或许,我们一辈子不曾改变的口音,就是故乡给我们留下的印迹,一直相伴,一如心中的故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标题里“乡音”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音”即自己故乡的本土话,它是我们最能表达情感的载体。
B.“乡音”是离别家乡在外的游子心中共同的情怀,是流动的故乡。
C.“乡音”是最美、最动听的语言,是父老乡亲,是蛙鸣虫吟……
D.“乡音”是听得见的家乡,它凝聚着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2.下列对作者所列举的“乡音”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亲人那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的声音,因为同饮一井水的原因,总能抵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B.当时村里那个孩子,虽然他尖细的声音总让人不舒服、想远离,但无论过去多久,那都是不折不扣的乡音。
C.当年邻家老奶奶夹着山东口音说故事时的声音,那是另一种“乡音”,是作者和诸多游子再也回不去的、曾经生活在故乡的日子。
D.那时村里那个智力障碍者每日站在村口,嘴里发出哇啦哇啦让人永远听不懂的声音,那是代表故乡、代表父老乡亲的声音。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和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画线句写出了“我”他乡遇乡亲内心的激动。因为他那不好听却极亲切的乡音填补了“我”灵魂中因乡愁而产生的落寞、孤寂,更让“我”体会到了那些生命中远离后的思念、失去后的珍惜。
B.第⑥段中四个“想起”回忆的是当年邻居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是那颇显简陋却异常温暖的环境,是装满故事亲切异常的故乡人,是作者乡愁萦绕心头的表现。
C.第⑧段中“穿透”一词,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乡音的亲切感给作者带来的巨大震撼,表达了作者对当年那个智力障碍者的理解和怜爱。
D.第⑨段画线句写出了作者漂泊在外,离乡久远,归乡少,且心中的那个故乡已经随着岁月越走越远,物是人非,不复当年,所以只能梦回故乡、梦闻乡音来聊作宽慰。
4.文中多次写到落泪,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泪是他乡遇故人的激动。
B.这泪是独自在外漂泊的艰辛。
C.这泪是回忆往昔的甜美。
D.这泪是故乡难归、岁月不再的隐痛。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联盟2023-2024学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农民

郭震海

①和天下所有的农民一样,父亲痴心固守着几亩责任田,整整半个世纪。

②在父亲的思维里好像早已设定好了某一种特定的程序,除了一日三餐端着大海碗吃饭,剩下的时间就是在田地里永无休止地劳作,每一个节令都会像鞭子一样使劲抽打着父亲的脊梁。父亲是属于节令和田地的奴隶。

③在麦熟的季节,火辣辣的正午,从来没有午睡习惯的父亲也许是太累了,把镰刀抱在怀里就坐在一块青石上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醒来,揉着双眼一头扎进烈日里,嘴里还不住地嘟囔:“我怎么就睡着了!”仿佛在跟天和地道歉。

④父亲有时候十分固执。比如春天他和解冻的泥土同时醒来,不管天有雨还是没有雨他都会固执地将一粒粒种子坚定地播进泥土里,然后站在一望无际的田地里,抱着锄头滴着汗水望天,一遍又一遍,尽管天没有丝毫要下雨的意思,但父亲总会这样张望,他已经习惯了这样,这是上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农民流传下来的独特的姿势。

⑤有时候父亲会哭,哭起来就像个孩子。比如一场冰雹将已经挂穗的玉米打坏了,父亲看着光秃秃的玉米秆哭,我知道这时候谁也别去劝,劝也劝不住,等他哭够了就好了,哭够了他会再一次坚定地在伤痕累累的玉米地里补栽萝卜或者大白菜。在父亲心里,这就是他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⑥父亲发脾气的时候不多,但发起脾气来就很可怕。有一年秋天,玉米收获后留下口粮,其余的要拉到镇上去出售。头一天父亲就蹲在玉米堆里忙着清灰打包。母亲说,听说别人都在忙着往玉米粒里搅小石子儿,这样可以增加玉米的重量。父亲坚决不同意这样做。父亲说这样做是亏心,母亲说父亲从来就是死脑筋,于是母亲就悄悄指使我们弄了好多小石子儿,趁父亲去一旁抽烟的工夫全搅了进去。我忘了父亲当时是怎样发现的,从来都不多言语的父亲那天发了很大的脾气,瞪着血红的眼睛骂人。到最后,父亲将包里的玉米全倒了出来,一粒一粒地往外拣小石子儿。第二天别人家的玉米都顺利出售了,我们家的玉米就因为这几粒石子儿父亲没有让卖。过后父亲说:“人无论到啥时候就是亏本也不能亏心。”

⑦现在,父亲老了,但他依然守着那几亩责任田。父亲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就是土地,你只要去种,它永远都不会让人吃亏。其实父亲在利用着土地,土地也在利用着父亲,有时候我真怕飞速的城市化进程有一天会夺去父亲的土地,这样父亲一定会很伤心。

(有删改)

1.文中第⑦段连用两个“利用”,下列对其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土地需要父亲的劳作实现价值。
B.父亲需要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料。
C.父亲和土地都需要对方为自己服务。
D.父亲和土地相互依存,由此实现自己的价值。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劳作会固守节令规律和土质要求。
B.父亲劳作完全遵从节令规律,从不浪费土地。
C.父亲遵从节令规律,执着地在土地上劳作。
D.父亲劳作受节令和土地的约束,没有变化。
3.概括父亲的品质特征。
2024-08-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卓越中职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都江堰》(节选),完成小题。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阳、荒凉的旷野融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里,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在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1)选文从哪些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
(2)作者在文中肯定都江堰的同时,不止一次强调“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这是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
(3)品味画线句子的含义。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第四届第三次对口升学联考语文试卷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

1.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概括妻子对“我”一生的帮助包括哪几个方面。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怎样的情感?
3.第三段末尾作者说“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为什么还要写下面的内容?
4.结合选段,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微雨西来

刘创

前几天,老父亲来电话,告诉我老家所在的胜利村已正式并入西来村。老父亲在胜利村当村长和村支书近三十年,话语里充满了对老村的不舍与留恋,也流露出对撤村的不满。我嘴里附和并安慰着父亲,内心却被一种莫名的欣慰冲击着。

我当自己是西来人,其实这是一个朦朦胧胧并不清晰的意识,甚至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这些年来我居然一直漠视它的存在。西来,我们习惯称西来庵。南宋时期,万里长江在湖北藕池决堤,向着洞庭湖方向奋力布下了一条大网,藕池河在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过程中,变成了多条交织相连的小支流,我所居住的西来被藕池河水系环绕着,流经西来的小支流自然叫西来河,古刹西来庵就镇守在西来河的繁华地带。

那时的西来码头因水运而兴,商贾云集,被称为小南京。在我出生前,藕池河流经西来的这一段被堵塞,再也进不了商船,繁荣的码头几乎一夜之间变得萧条。西来河成了长江支流的故道,渐渐人们不再叫它原来的名字,就简单地称其为沙河。沙河有大片大片的河滩,水清滩平,沙体细软如粉,色泽如银,可与一些大海边的沙滩媲美。十余公里的沙河有几十处银沙滩,这些沙滩是方圆几十里农民的天然浴场。每到夏天,只要逮到机会,我都会偷偷溜到沙河里,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在荡漾的清波里或游或浮。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惬意最奢侈的享受。

我家离西来村的边界就几百米,上学很少走沙河大堤,多是走西来村湖垸中的小路。走在庄稼人行走的窄窄田埂上,走在四季的画卷里,我总是脚生春风,心生翅膀。极喜欢水稻一生散发的淡淡清香,闻过了稻种香,便是稻秧香、稻花香、稻谷香、稻草香,家乡人的勤劳也就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绵绵不绝。到了冬季,收割后的田野变得辽阔,土黄色的草垛点缀其间,那些矮矮的草垛会暂时捂住庄稼生长的声音,默默坚守着农人的梦。一些不知名的水鸟悠闲踱步在浅水田里,若惊起,那种优雅的翩跹让人着迷。离开家乡后,我甚至萌生了学画的念头,希望用我偏好的水彩,用淡雅颜色的晕染,用通透明亮的画质,突显水乡之野再难复制的美,用最简约的风格来绘制心中那一幅越来越清晰的图画。

每次穿行在田野里都有不一样的景色,甚至有一些惊喜。每条沟渠都有流水,有鱼儿。如果行走在春雨中,一些地势低洼的水田中会有一群群的鲫鱼窜来窜去,满眼跳跃着银白的光,那种泼喇喇的水声让我充满了欢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水鸟,它们大多体型巨大,翅膀张开约有一两米,修长的脖子,修长的腿杆。这种大型的水鸟,在我们乡下一律称为青桩。我常常梦见西来那座老旧的木楼,那是我住过的宿舍。楼前有三棵球柏,荫翳数亩。在两棵中型球柏的护卫下,一棵葱郁滴翠的巨型球柏立于校园中央,塔形树冠构成巨大的心形,让人想到它是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村庄的一颗心脏。如今这棵树依然茂盛,而栽树人段楚南老校长早已故去。我记得段校长说他不是校长,他只是这个学校忠诚的管家和长工。我离开学校的那阵子,他如我们的老父亲一样地在咳嗽,他的咳嗽声在寒风中飘荡,响彻放学之后的宁静校园。这么多年了,他胖胖的身影如西来的另一棵松柏一直在我心头茂盛。

西来是我所在的县、地区和省的边陲,这里处江湖之远,无天时之利亦无地利之优,可它依然在悠远而平静的日子里从容繁茂。我十几岁离开西来外出求学工作,每次想起家乡,总是在脑海里默默寻找着西的方位。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我站在面西的窗前,久久沉浸在西来生活的一些场景中,清风拂面,微雨湿了衣襟。我突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那一刻,我为自己找到对西来感受的准确表达有些激动。是啊,那个叫西来的地方,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有细滑润泽的微雨夹杂着清爽的风从西而来,浇灌我内心的田野,浸湿我的梦乡,一次次伴我度过人生的酷暑和干涸季节。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写老家已正式并入西来村,虽然当了近三十年村长和村支书的老父亲对撤村不满,但作者内心莫名欣慰,因为辛劳了一辈子的老父亲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B.文章交代了西来河的来历及西来码头的历史变迁,在平实的记叙中显示了家乡厚重的历史底蕴。
C.全文以作者对西来的深情怀念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笔法细腻,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令人回味。
D.文章写景颇具特色,依次呈现了“收割后的田野图”“西来河沙滩图”“春雨鱼儿图”“青桩图”等,画面唯美,非常具有生活情趣。
E.文章通过“在寒风中飘荡的咳嗽”“胖胖的身影”等的描写,虽笔墨简约却饱含深情,尤其是“茂盛”一词更是神来之笔,将段校长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及作者对段校长的怀念之情表现出来。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在两棵中型球柏的护卫下,一棵葱郁滴翠的巨型球柏立于校园中央,塔形树冠构成巨大的心形,让人想到它是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村庄的一颗心脏。
3.本文以“微雨西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出版社将出版散文集《微雨西来》,本文将收录其中。请完成下列两个任务。
(1)题记补写:为了便于出版,请你替作者补写一则题记。
要求:①题记与文章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或是主旨的提炼,或是着意地渲染,或是设置悬念);②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在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下面画横线,并在句子后面用括号标注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名称);③字数60字左右。
(2)文字推介:出版社需要为散文集封面配一段文字,你推荐了如下文字,请你阐释理由。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要求:①结合本文阐述;②字数100字左右。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