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化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像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选自《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是(     
A.微小的生物其实是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的。
B.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是没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的。
C.鱼类的鱼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
D.人类已经设计了像鱼类的鱼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推进器。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科技说明文“科学性”特点是(     
A.语言准确,形象生动。B.概念清晰,定义准确。
C.数字准确,方法得当。D.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3.所选语段没有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B.下定义
C.列数字D.作比较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逻辑顺序B.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D.程序顺序
5.下列表述不属于本文写作特色的是(     
A.生动形象的语言增添说明文的形象性。
B.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C.运用比喻手法。
D.本文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对口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劳动教育的街头采访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        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1.根据以上文本内容提炼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因为家长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迥异,所以孩子的劳动能力有差别。
D.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对孩子将来生活和学习能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2.填入文章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只要学习好B.只要能赚钱
C.只要肯劳动D.只要会吃饭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磁暴

①在宇宙的辽阔深处,隐藏着一场神秘的壮观景象——地磁暴。这场自然奇观的形成,源于太阳活动的剧烈扰动,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②日冕层,宛如太阳的皇冠,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温度高得惊人,而以带电的等离子体形式存在的物质却异常稀薄。通常情况下,这些带电粒子被太阳磁场束缚,难以逃脱。然而,当太阳发生特定结构或强烈活动时,它们会顺利喷薄而出,形成日冕物质抛射事件,进而引发地磁暴。日冕物质抛射从太阳向外传播的速度从250千米/秒到接近3000千米/秒不等,最快可以在15-18小时内抵达地球。

③一旦日冕物质抛射进入地球磁场范围,地磁场便会受到压缩变形,大量带电粒子涌入磁层区域,引发磁层环电流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磁场,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磁扰动,而较强者则称为地磁暴。一言以蔽之,地磁暴就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

④地磁暴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场壮观的视觉盛宴——极光。在高纬度区域,绚烂的极光闪耀着太空的黑暗,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向世人展示着自然的魅力。极光爱好者则有机会欣赏到美丽的极光景象,当日冕物质抛射过程发生的位置正对地球时,喷发物形成一个圆面,从而使极光更加壮观。

⑤地磁暴的影响不可小觑。它不仅直接影响地磁场,也对航班飞行、卫星和空间站等设施造成影响。航班可能会面临电离辐射增强,而卫星和空间站的电气元件工作也会受到影响,甚至部分航天器轨道也会受到阻力增大的影响。太空中的飞船和宇航员,常常会遭受到更多的空间高能粒子的轰击。这些粒子的撞击不仅对宇航员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影响到航天器的安全。因此,对于太空探险者来说,地磁暴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挑战。

⑥地磁暴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其中,对导航的影响尤为显著。地磁暴引起的电离层扰动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可能导致导航系统出现骚扰甚至中断。因此,在地磁暴期间,一些导航设备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对于依赖导航的人群而言,这可能是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地磁暴还会影响电力系统,极端的地磁暴,有可能在电力网中产生大电流,这对电网的稳定性是个挑战。加拿大的魁北克就因为地磁暴,电网出现问题,导致大面积停电。公众特别是信鸽玩家,应尽量避免在不良天气和远距离司放活动中操作鸽子。

⑦地磁暴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奇妙表现,它的美丽和力量令人叹为观止。我们需要尊重并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其影响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可能带来的风险。

1.下列最能揭示“地磁暴”本质意义的一项是(     
A.地磁暴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奇妙表现,是一种自然现象。
B.地磁暴是由太阳活动的剧烈扰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奇观。
C.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
D.地磁暴是一场宇宙深处的神秘的壮观景象。
2.下列有关地磁暴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磁暴直接影响地磁场,还对航班飞行、卫星和空间站等设施造成影响。
B.地磁暴引起的电离层扰动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必然导致导航系统中断。
C.极端的地磁暴,有可能在电力网中产生大电流,挑战电网的稳定性。
D.发生地磁暴时,信鸽玩家应尽量避免在不良天气和远距离司放活动中操作鸽子。
3.本文没有使用下列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下定义、打比方B.举例子、列数字
C.打比方、摹状貌D.作引用、分类别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中的飞船和宇航员一定要有防止地磁暴发生的保护设施和措施。
B.日冕层的物质被太阳磁场束缚时就不会逃脱。
C.对于依赖导航的人,地磁暴发生他们往往会迷失方向。
D.地磁扰动就会产生了极光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2024-08-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在校即可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联盟2023-2024学年第四次全省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最为人所重视。荔枝也产于广西和云南,却很少有人说起。

记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这一本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而以记载福建产的为最多,除了一种失传外,尚存8种。有关广东产的,两种已失传,仅存一种。还有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史实、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等,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活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遇到微霜,就会受害。所以成都、福州都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赵佶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只是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是(     
A.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B.古代的荔枝书谱。
C.荔枝的生长北限。D.荔枝的贮藏。
2.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列数字、作引用、举例子
B.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C.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
D.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见荔枝原产于我国。
B.古代讲荔枝的书一共有13种。
C.世界树志中最早的一部是我国的蔡谱。
D.即使科技再发展,荔枝北移,将来也未必能做到。
2024-08-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就业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当然,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而且没有工农业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也无法搞下去。所以基础学科之为基础是就其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位置而言的。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

先说化学。化学是研究分子变化的。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量子化学,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决化学问题,使化学变成应用物理的一门学问。近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又出现了计算化学。从前人们认为化学就是用些瓶瓶罐罐做实验。现在由于掌握了物质世界里头的原子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靠电子计算机去计算。有朝一日化学研究会主要靠电子计算机计算,而且可以“设计”出我们要的分子,“设计”出造这种分子或化合物的化学过程。到那时做化学实验只是为了验证一下计算的结果而已。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人去不了,怎么研究?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如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只有当其他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要了解这些天文现象没有物理学是不行的。

(选自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对选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一段从纵横两个方面阐述现代自然科学的特点。
B.选文第二段阐述了应用科学与基础学科之间的关系。
C.选文第三段以现代化学研究的发展为依据,证明了化学研究对物理、数学的依赖。
D.选文第四段介绍了天文学研究看不见的频段时,把不同频段的光分成光谱进行研究。
2.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量子化学的出现使化学变成应用物理的一门学问,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化学会成为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的学科。
B.物理和数学是6门基础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
C.现在的化学研究主要靠电子计算机计算,因此可以“设计”出我们要的分子。
D.“黑洞”是不发光的星,这种星密度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
3.对选文所用的说明方法阐述不正确的是(     
A.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物理、数学,简洁明了。
B.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层次井然,条理清晰。
C.以“客人”打比方,形象地表达出星爆发时的特点。
D.举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为例具体说明天文学的研究内容。
4.第一段中两个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一样吗?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从纵横两方面研究,分别研究什么?
2024-08-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自然界的复杂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这也许还能从人类的历史中找到例证。拉巴比拉举了这样两个例子:

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其他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些能建造宏伟的金字塔、推算精确的历法的古印第安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轮子。他们习惯于用驮兽来做交通工具。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以为古印第安人不懂得使用轮子,可是不久前,在墨西哥发掘出古代印第安陶器,其中有带轮子的玩具,这说明古印第安人明明懂得轮子的使用,可他们为什么不把轮子作为交通工具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驮兽比轮子更优越。

第二个例子更有趣。大约2000年前,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在古代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很普遍的。以后,从阿拉伯传入了驮物的骆驼鞍子,于是,整个非洲北部和中东,从摩洛哥到阿富汗,骆驼鞍子竟然取代了有轮子的车辆时间达1500年之久!人们为什么放弃高效率的车轮而求助于骆驼呢?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用骆驼驮货比用牛、马或骆驼拉车更为经济,它可以省下大批建筑和维修车路的人力物力。古代人们从实践中得出骆驼鞍子优于车轮的结论。

这两个例子都有助于说明拉巴比拉的理论:仅仅在有车路的情况下,轮子才比腿优越;在没有路的自然界,动物的腿要比轮子优越得多。所以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来。

那么,今天,人类的活动已经使陆地上的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出现了纵横交错的车路,在这样的条件下,动物身上会不会进化出轮子来呢?有些生物学家相信一种被称为精确平衡的进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加速动物的进化,当一种新的生态环境出现并可能为生物所利用时,总会有一些生物迅速地进化发展出适应的手段来,占据这一种生态环境。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那么,也许若干年之后,人类将会看到有些动物,例如老鼠,进化出像溜冰鞋那样的轮子器官,在人类修建的高速公路上飞速向前滚动。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选文原意的一项是(     
A.在墨西哥发掘出古代印第安陶器,其中有带轮子的玩具。
B.从摩洛哥到阿富汗,骆驼鞍子竟然取代了有轮子的车辆时间达1500年之久。
C.古印第安人不懂得使用轮子。
D.大约2000年前,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在古代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很普遍的。
2.下列对“第二个例子更有趣”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大约2000年前,有些古代国家就已经普遍使用骆驼驮货,后来为省去建筑和维修车路的人力物力,普遍放弃骆驼而采用牛车和马拉的战车,且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
B.因为事情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所以作者觉得有趣。
C.作者的表述十分有趣。
D.这个例子更有力地说明在自然界的复杂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这一见解。
2024-08-0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就业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雪后初晴,朝霞满天。

②辽宁舰劈波斩浪向预定海域驶去。

③罗阳和几位航空专家早早就来到舰岛三层的连廊上,这里距离甲板上的飞行跑道只有三四十米。罗阳觉得自己像是一位走进高考考场的考生,他是代表50万航空人来填写这份答卷的,心情难免无法平静……

各部门注意:03号试飞员驾驶333号歼-15战机已起飞……”飞行塔台的广播响了。

⑤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惊天大戏的帷幕拉开了,刀尖上的舞蹈即将开演。这的确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高速飞行的战机,必须精确地降落在后甲板跑道上的4根阻拦索之间。

⑥此时,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各个岗位的官兵都已经就位。看不到忙乱的场景,然而从官兵的神色中,人们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紧张。

……

各部门注意:333号即将临空!

⑧飞行塔台的广播又响了。

⑨罗阳手搭凉棚向右前方瞭望,其实他不是在瞭望,而是在侧耳倾听,随着远处传来的熟悉的低沉的轰鸣声,海天之间一个黑点儿,正在朝航母移动。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一下便判定那是一架空中飞鲨

⑩轰鸣声越来越大,已经可以看清楚飞鲨矫捷的身影。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03号试飞员娴熟地操纵着战机,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进入下滑道,迅速下滑……

⑪罗阳觉得自己的心揪紧了,热血一个劲儿地在翻滚。他知道03号试飞员这一,不仅在考验试飞员的心理素质与技能,同时也在考验着舰载机的性能与质量。

908分,惊心动魄却又精彩万分的一幕出现了:

500……300……100……

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空中飞鲨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飞如箭的空中飞鲨,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

成功啦!

成功啦!

⑰舰岛上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⑱有人在拥抱,有人将工作帽高高地抛向天空。

⑲罗阳和孙聪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非常完美!

完美收官!

㉒忽地,孙聪把手抽了出来,说:你的手心怎么全是汗?

㉓罗阳说:你不看看自己的手心,不也是汗淋淋的!

㉔两个人一起摊开手掌,都笑了。

㉕机舱门打开了,03号试飞员发现了人群中的孙聪和罗阳,便竖着大拇指对他俩说:孙总师,罗总,空中飞鲨’太棒了!感觉好极了!

㉖半个小时后,779号试飞员驾机滑行至起飞位。

㉗位于机右侧的两位起飞助理,拉着弓步,右臂指向前方,发出了起飞指令。

㉘第二天,这个利索、潇洒的动作通过电视被国人争先模仿,演绎成风靡全国的航母Style

(选自黄传会《国家的儿子(节选)》)

1.选文③可以看出罗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国家的儿子》(节选)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场景,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仔细品读选文⑭,说说其表达效果。
3.说说选文㉘的“航母Style”风靡全国说明了什么?
4.结合全文,分析罗阳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也有一些品种,肉的内壁有褐色层,果脐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这一类品种不适于制作罐头荔枝。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宋代用盐梅卤和扶桑花制成红浆,浸渍荔枝,然后晒干,壳仍红色,叫做红盐,现已失传。单纯晒干的叫做白晒,就是现在通行的干制法。还有剥出肉来蜜渍的,现在也没有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蛇猛兽之害(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作诠释)
B.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打比方)
C.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引用)
D.早在1800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列数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引用《咏荔枝膜》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错误。
B.荔枝真正的果肉恰恰是连同果壳一起扔掉的那一层膜。
C.我们所品尝的荔枝果肉实际上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也就是假种皮。
D.“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诗句是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
3.对荔枝肉是假种皮的说明,反映了什么问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本文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B.说明作者具有辩证法思想,看到事物的变化。
C.说明作者观察细致,能发现事物的微细和特殊之处。
D.说明白居易对荔枝果肉的认识完全正确。
4.本文引用杜牧诗的目的是什么?
2024-08-0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后者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都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对选文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线句说明了作者开展物种起源研究的触发点和时间。
B.最后一句是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C.段中“如果”“也许”“经过”“当时”等加点词语分别从条件、可能、数量、时间等方面作出严格限制,说明自己探索过程的艰辛与不易。
D.段中加点的“一些事实”指的是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之间地质上的关系。
2.选文中不能体现达尔文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一项是(     
A.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B.达尔文坚持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C.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D.达尔文在理论研究中注重科学实验的态度。
3.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B.《〈物种起源〉绪论》语言准确严密,多用结构复杂的句式。
C.绪论亦称导言,是著作后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能整体理解整部著作。
D.《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否定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4.结合选文,请简要分析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原因。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