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

②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像:从外界景物来的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投射到视网膜的感觉细胞上,感觉细胞把光的刺激转换成一种电信号,而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再经过脑的综合分析,人和动物便看到了景物的形象、色彩和运动的状况。

③人和各种动物的眼睛,构造是不同的,各种构造不同的眼睛,功能又都有特殊的地方。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这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④人眼的光学系统跟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但跟照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不同,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一点不漏地传给大脑,而是先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运动、色度和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征,并把它们编制成神经密码信号,再传给大脑。人眼的这种信息加工原理,对于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送器,研制新型跟踪和发现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选自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1.请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文段开头就说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为说明重要,第①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段中画线句中的“以上”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被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1日开始,持续到11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9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节选自2005年第9期《青年文摘》)

1.有关飓风的形成条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通常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的一片超低压区域。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形成了飓风。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北片区中职学校2019-2020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具有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然后,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总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菏泽市单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技能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作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者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显像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导致发光,显示出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现象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1.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A.会激发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B.大气中的分子会激发原子
C.大气中的原子会激发分子D.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会被激发
2.画横线的句子用电视成像原理打比方,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3.除了打比方外,这段文字还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A.下定义   举例子   作比较B.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C.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D.下定义   列数字   作比较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交通技师学院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选自《景泰蓝的制作》)

1.课文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程序顺序C.空间顺序D.逻辑顺序
2.对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的(     
A.“精细”表现了“掐丝”的难度,为下文写工人的高超技艺作铺垫。
B.“随意驱遣”在文中的意思是:工人们对铜丝能够任意安排,自由运用。
C.“疏疏朗朗”在文中反衬了粘在铜胎上的图画的复杂性。
D.“比较”在此强调了粘上繁笔的铜胎经得起外力作用的范围。
3.根据选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掐丝就是拿横断面是长方形的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的工作。
B.掐丝工人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在铜胎上粘上各种图画。
C.景泰蓝掐丝的形式,是由繁笔的铜丝图画的制作方法决定的。
D.在景泰蓝的铜胎表面粘上繁笔的线条画,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贝聿铭和他的自传

月上中天,夜已深了,庭院的光影陷于恍惚。往日在纽约家里,他应已进入梦乡。但这是苏州,是他在中国的根,而且是他即将动身返美的前夕,无论如何,他睡不着。

想起70多年前,他在老家苏州,屡屡流连于狮子林的幽篁。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就是一竿青竹,1935年,18岁,连根拔起,越海渡洋,再落地时,已是异域的土壤。他在那儿扎根、拔节、展叶,吞吐西洋的风云,为了更好地回馈祖国的雨露。

同样没齿难忘的,是狮子林的太湖石。难以想象,这些奇石的打磨长达数十年、上百年。他在一篇回忆里描述,石匠从山地取了材,把它们置于河水或湖水,任凭风侵雨蚀,波雕浪刻,直到既皱且漏,既瘦且透,一副仙风道骨,古韵盎然,才由本人或子孙收回,派作园林的点缀。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也是一块天真未凿的顽石,打从落脚美国,被置于不同价值观的激流的中心,历经千冲万刷,千磨万削,砥砺成一块兼具东西方质感的太湖石

④1978年,他重踏故土。聿(本义为笔)之为聿,铭之为铭,总归要在大地上做点文章。面对在故宫附近设计一幢现代化摩天大厦的邀请,他婉拒说,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对建筑美的执着追求让他敲定了香山:僻静,幽美,形胜。他力排众议,创建了第三种风格:既非全盘西化,也非一味仿古。依托两株遥相呼应的银杏树、曲折的溪水、古貌岸然的岩柱等自然宝藏,融入现代元素,推出他对中国现代建筑语言的探索,建成一幢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的园林式饭店。

⑤1982年,香山饭店揭幕。有人认为其很中国,与期望中的摩登大厦相差甚远。西方的建筑师却推崇有加。1983年。他获得了被视为建筑业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其颁奖词特别提到了香山饭店,说它表现了建筑在文化上如何延续——不对过去横加批评,而是撷其精华,成就自我”。

对美的坚守与创造令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他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入口处墙壁上他的签名。被观众摸得乌黑锃亮,恍若他已晋升建筑之神,摸他的名字会带来好运。而该馆独树一帜的创新。又帮他赢得了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改造、日本美秀美术馆等一系列高光项目。

老家苏州,前后几任市长向他发出邀请。苏州的古城保护工作。他派儿子参与其事。顺便插一笔,他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定中、建中、礼中,唯一的女儿取名莲——这正是他的文化底版

⑧杜工部诗云: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是啊,2002年,他八十有五,毅然从遍布世界的项目中抽身。接手打造苏州博物馆新馆。是挑战,也是回归。始临现场,选址恰恰在拙政园、狮子林之间。他曾感慨:中国园林就像是一个迷宫。一进园林,你就会被美景吸引而驻足流连——这美景也许是一棵树、一块石头或者一隙光影。你慢步小径,或踱过小桥,沿着蜿蜒曲折的园路。永远步移景异……它关乎尺度、散点透视,也关乎偶然——那种出人意料的欣喜。在他眼中。苏州像一座巨型博物馆,馆里散落着多个古典园林,而未来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既是现代建筑,又是传统园林。别无选择,只能是两者的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本着这信念,他在擅长的几何造型和偏爱的钢结构之外。着重抓了三个符号元素:水、植物和石头。石不在奇,在于恰到好处:花木不在名贵。在于应时应景。池边植桂,取其独占三秋压众芳;从隔壁忠王府嫁接明代文徵明手栽的紫藤,取其悠远绵长。

⑩2006106日,农历中秋,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他知道,这座倾注了他生平最多心血的建筑,将是自己的收山之作。

而现在,夜静更深,万籁俱寂,唯独自己的心音格外清晰。他想,未来,无论在何处,倘若再有人问到苏州博物馆新馆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我就明确回答:它是我扎回故土的根,是我的一部自传。

(有删改)

1.段贝聿铭与“太湖石”有相似点,二者同样经过_____而成材。
2.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聿”的本义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括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B.“做点文章”指贝聿铭发表了大量论文,表达对建筑语言的看法。
C.“总归要”体现出贝聿铭回归故土后,期望大展拳脚的恳切之心。
D.通过对“聿铭”的解读揭示主人公的职业追求,贴合人物的形象。
3.段画波浪线部分生动地表现出观众对贝聿铭的___之情。作者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___
4.分析第段交代贝聿铭儿女名字的作用。
5.下列对选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以庭院光影的恍惚,烘托主人公对未来前途不明的忧虑。
B.逐一列出主人公人生重要节点的具体年份,叙述条理很明晰。
C.古诗文的引用贯穿全文始终,表现主人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D.尾段回到对主人公动作的描写,以心音的清晰突出万籁俱寂。
6.为什么说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的“自传”?请综观全文,加以分析。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就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们接触到生活中的新事物,就会对其进行处理和记忆。
C.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时间流逝感减弱,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越大,过去的一年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具体,有理有据,科学性强。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春季)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乙】

20233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徐梦桃的颁奖辞:烧烤炉温暖的童年,伤病困扰的青春,近在咫尺的金牌,最终披上肩膀的国旗,全场最高难度,这是创纪录的翻转,更是人生的翻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梦之芒芒,切切其真。

4岁开始体操人生,12岁改练滑雪,32岁达成职业人生大满贯,圆了自己奥运冠军梦。一晃儿28年,规律又颇为枯燥的训练占据了她的大多数时光。她自己说,每天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去训练的路上。在一次次伤痛、失利过后,她“n+1”次地站起,笑傲赛场。金牌亦成为她体育生涯上最耀眼的勋章。截至202210月,徐梦桃共获得世界杯奖牌57枚(其中金牌34枚),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

(摘自《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事迹》,有删改)

1.【甲】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阐释学习的意义,请进行概括与梳理。
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学习可以完善自己
比喻论据直木为轮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结合【乙】文内容,用【甲】文的一句话来概括并阐释徐梦桃的成长历程。
3.【甲】文提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分享三条借助“物”的经验。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问卷调查作为很多单位、组织和企业在进行决策前需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问卷的内容和调查的数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最后的决策。在做调查问卷设计时,应注意避免以下六大禁忌:

一忌提不必要的问题:明确调查目的、选准调查对象、确定好调查内容是设计调查问卷的基础。

二忌措辞不得体:问卷的言语要符合被调查人群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应考虑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地区等因素,注意使用适合被调查者身份、学识水平的词句或用语,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慎用学术语言和书面语。

三忌含义笼统:含糊的问题只会得到含糊的答案,每个问题都应设计得具体、明确,避免歧义,使所有受访者对这个问题都有同样的理解。

四忌带诱导性:问题的题性要设置在中立位置,不参与提示或主观臆断,提问应创造自由回答的气氛,避免诱导性。

五忌题支不准确:在题支设计中,涵盖的问题一定要准确、穷尽,要避免题支设计的不准确、不穷尽或处于同一维度的情况。

六忌题序排列不恰当:问卷设计好后,问题顺序的安排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在做问卷设计时,这六大禁忌要尽量避开。好的调查问卷设计,调查主题很鲜明,问题设计有逻辑,自然能够更好地达到所要的调查效果。

(摘自《调查问卷问题设计六忌》,有删改)

1.根据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六忌”,下列问题的设计最为恰当的是(     
A.在学校食堂里,你每月吃饭花的生活费是多少?
B.大家都说能力比学历重要,你是否也这样认为?
C.每次考试都倒数,你对自己的文化水平满意吗?
D.如果挑选考试使用的水笔,你最喜欢哪个牌子?
2.以下是王芳设计的调查问卷正文(部分),这份调查问卷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1.您知道下面哪些是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选题]

A.绍兴越剧      B.金华火腿制作技艺             C.龙游发糕制作技艺

D.青田石雕      E.龙泉青瓷             F.常山民间剪纸

2.您对浙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是否满意?(     )[单选题]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3.您认为现在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有哪些?(     )[多选题]

A.部分制作工艺,曲艺失传      B.地区文化受冷落

C.有些习俗被取缔             D.方言逐渐被取代

E.其他

4.您觉得当前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

A.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够       B.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C.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D.缺乏资金

E.传承人老龄化             F.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G.其他

A.文化遗产知多少B.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问卷
C.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D.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明之光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张文奎

20212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文章首次披露2020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详细过程。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烈士陈祥榕家乡在宁德屏南,18岁入伍时便写下值得我们此生铭记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②初春的屏南,草木复苏,但我们心情却无比沉痛。这里是素有红旗不倒县之称的革命老区县,也是陈祥榕的家乡。

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尽管家境不好,在所有亲朋好友眼里,陈祥榕从小就是一位对家负责、乐观坚强孝顺的孩子。

④陈祥榕13岁那年,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妈妈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园补贴家用,姐姐上大学,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因为癌症,爸爸晚上会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地给爸爸按摩,才13岁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陈巧钗哽咽着说道。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

⑤陈祥榕将对家人的爱,也带给了同学、朋友。有一年,他班上班长被无牌无证车辆撞伤,陈祥榕知道后,在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还到广场上帮同学募捐。

⑥陈祥榕受堂姐的影响,打算去当兵。为了通过体能测试,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沿着公路跑步,靠着自己的努力顺利入伍。弟弟那时候的眼里有光。陈巧钗说。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9月,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

⑦清晨,当哨声响彻营房,班长李确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陈祥榕,想起了那个新兵的第一次冲锋。那是2020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去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2020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去交涉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⑩雪域高原捍疆土,红色热土育英才。2020630日,陈祥榕烈士骨灰运回屏南家乡,在这片红土地上,新四军三支六团遗址依然矗立,北上抗日纪念碑熠熠生辉,中共闽东特委驻地历久弥坚,陈祥榕的英雄魂也将在此永垂不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的千古担忧,我们在新时代千千万万的陈祥榕身上找到放心的答案。唯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选自2021220日《闽东日报》,有删改)

1.第⑥段说“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这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作者在第④段中引用陈祥榕姐姐陈巧钗的话,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第⑨段加点词“蓄意”的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陈祥榕的形象。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中“清澈的爱”的理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某校(中职)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