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54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张文奎

20212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文章首次披露2020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详细过程。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烈士陈祥榕家乡在宁德屏南,18岁入伍时便写下值得我们此生铭记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②初春的屏南,草木复苏,但我们心情却无比沉痛。这里是素有红旗不倒县之称的革命老区县,也是陈祥榕的家乡。

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尽管家境不好,在所有亲朋好友眼里,陈祥榕从小就是一位对家负责、乐观坚强孝顺的孩子。

④陈祥榕13岁那年,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妈妈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园补贴家用,姐姐上大学,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因为癌症,爸爸晚上会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地给爸爸按摩,才13岁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陈巧钗哽咽着说道。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

⑤陈祥榕将对家人的爱,也带给了同学、朋友。有一年,他班上班长被无牌无证车辆撞伤,陈祥榕知道后,在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还到广场上帮同学募捐。

⑥陈祥榕受堂姐的影响,打算去当兵。为了通过体能测试,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沿着公路跑步,靠着自己的努力顺利入伍。弟弟那时候的眼里有光。陈巧钗说。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9月,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

⑦清晨,当哨声响彻营房,班长李确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陈祥榕,想起了那个新兵的第一次冲锋。那是2020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去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2020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去交涉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⑩雪域高原捍疆土,红色热土育英才。2020630日,陈祥榕烈士骨灰运回屏南家乡,在这片红土地上,新四军三支六团遗址依然矗立,北上抗日纪念碑熠熠生辉,中共闽东特委驻地历久弥坚,陈祥榕的英雄魂也将在此永垂不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的千古担忧,我们在新时代千千万万的陈祥榕身上找到放心的答案。唯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选自2021220日《闽东日报》,有删改)

1.第⑥段说“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这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作者在第④段中引用陈祥榕姐姐陈巧钗的话,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第⑨段加点词“蓄意”的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陈祥榕的形象。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中“清澈的爱”的理解。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少年

这是我所经历的1979年高考:全省录用率不到4%,我所在。班级80%的同学是农村户口,一半考上了北大、清华和科大。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高考的经验,他就读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黄冈中学。

1977年,学校在大操场上实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复原高考后的第一届高校生即将入学,4名考上高校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

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与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与了中国科技高校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特别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念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钟扬的母亲王彩艳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起先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进入高校以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会宣扬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探讨植物学问题。1984年,钟扬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高校生物系的课程。

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始终在植物学领域深耕的张晓艳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学问储备特别足够。

和钟扬外向热忱的性格相比,张晓艳就显得内向了很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张晓艳对于与钟扬的婚事始终迟疑不定。

一次,张晓艳在工作结束后回到武汉,钟扬在车站接她时突然开宗明义地说,自己把证明开好了。

什么证明?张晓艳问。

我们的结婚证明啊。

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

没有问题,大家都觉得可以了,到时间了。

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张晓艳笑说。结婚没几年,33岁的钟扬就成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大张旗鼓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老师。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

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

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接盘导师

……

他是少有的敢收转导师学生的人,我想每个学生家庭都会感谢他。杨亚军说。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大儒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奇葩事”。

“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卢大儒说。

卢大儒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较差的学生,或者不太好调教的学生,老师不喜欢,就会“流落街头”。还有学生跟导师相处以后有一些矛盾,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

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解决最后的兜底问题。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有这种担当。

钟扬的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 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经佐琴回忆,曾经有一个学生,考了3年,钟扬每一年都答应收,但是一直没考上。有教授问他,总是考不上可能是说明他不适合做科研,就别答应人家了。但钟扬一脸纠结地说:总不能断了别人的梦想啊。”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徐翌钦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从事创新创业的。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和脑洞”,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生命延续

2017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验室里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使用生命期57天的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当某种基因被敲除后,线虫寿命可增加57倍。

有人问,只要敲除一个基因,人是否可以更长寿。钟扬回答:“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出生就去除掉,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藏在基因里的密码。

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201276日复旦大学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

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拉琼回忆道,病好以后,大家都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

1.“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就这样在他的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文中“‘英雄’少年”部分写了钟扬的哪几件事?分别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惊险”和“惊喜”这两个词的作用。
4.在“生命延续”部分,作者引用了钟扬的《生命的高度》中的一段话,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钟扬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专业,之后因兴趣转向研究植物学问题,33岁成为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后,却放弃一切,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并为了“种子事业”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钟扬的经历对你职业规划方面的启示。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悄然兴起的旅游形式,Citywalk(城市漫游)可谓是颇具人气20234月,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2023旅游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人们想尝试Citywalk的意愿最为强烈,占比高达82%。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愿意尝试Citywalk主要是因为其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要。”10月上旬,财经评论员郭宇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itywalk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旅游,其更强调旅游的品质与深度,而非景点的数量与广度。放慢节奏,形成自己对于城市文化的个性化思考,是Citywalk的核心意义所在。

图一:Citywalk人群分类

(摘编自卢岳、王紫茜《Citywalk火爆出圈   换种方式玩转城市旅游》)

材料二

形式一:打造社交空间

从参与的动因上看,这些人普遍渴望慢节奏生活、经济适用型出行、体验环保、与社区建立联系、舒缓上班族压力等。因此,社交属性是Citywalk的首要功能。这也决定了Citywalk的最基本营销形式:几人成团,拼团收费。Citywalk首先发源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目前也拓展至部分二、三线城市。参与者以社交平台为主阵地,发布Citywalk路线分享、街拍图集、网红打卡等,既有专门的组织者发布的相关活动,也有散客拼团寻找旅伴。从线上讨论到线下相聚,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在Citywalk的过程中结识到新朋友。

形式二:品牌场景化营销

从商业逻辑角度来看,Citywalk为品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场景化可能,小众化本地化的趋势逐渐抬头。与其说Citywalk新中产们的时尚单品,不如说这更是一种情绪价值的代偿。这些概念都可以成为品牌营销的全新切入点。

20236月,健身类产品平台Keep在北京打造了一个名为“Keepland”的线下运动空间,同时发起名为热量守恒的一场Citywalk活动。这次线下活动,为品牌借势营销提供了新玩法:用具体的场景把所有品牌故事串起来,将消费场景化。这也为未来做更多品牌的跨界合作和行业破圈提供了可能性。

形式三:城市品牌打造

从文化视角来看,Citywalk能打通的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有望实现商业与文化的平衡。目前,各地旅游需求旺盛,热门旅游城市也可借由Citywalk的东风打造自己的城市旅游品牌名片。

通过Citywalk的形式,不同的城市有机会打造各自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相比于刻板的地域标签,这些城市借由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传达出更有温度的立体形象。这种城市品牌的打造,一方面有助于本地文化的传播和运营方式的突破;另一方面惠及的不仅仅是本地人和本地品牌,更能极大拉升本地的文旅行业,打通城市建筑、人文、商业等各类社群之间的充分互动,实现产业、内容、平台、渠道的有机重组,带动更全面的城市经济复兴。

(摘编自高言《Citywalk爆火,品牌如何借势营销》)

材料三

城市漫步是近期兴起的热词,是一种颇受年轻群体青睐的旅行新方式。其更关注行走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感——旅行者漫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欣赏建筑景观,感受生活氛围。城市漫步为旅行者提供多元的视角理解城市,也为城市治理者讲好城市故事创造更多的机遇。

_________。标志性景观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游人初识城市的领航灯。鸟瞰中华辽阔大地,万里长城绵延不绝、西湖胜景如诗如画、渺渺洞庭水天一色……透过一隅,可窥视城市的前世今生。不过,地标绝非脱离城市底蕴和游离于城市人文风貌之外的奇异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破坏原有历史文化古迹,就会影响城市整体的风貌。

_________。建设活力街区既要整治和改善旧城区道路和市政设施,也要留住老底子的生活场景和老字号的人间风味。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转型和重构中,适当保留街区原住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网络,维持其原有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好群众参与地方工艺、民俗活动等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与方式,形成多方参与城市共建的最大公约数

_________。城市治理者要借助基层群众智慧和智能科技手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要注重差异化发展,要各美其美,重视区位优势和历史积淀,冲破阻碍自身发展的困境。

此外,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依靠人,也发展人。要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夯实技术研发基础,还要探索互动、高效、全民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城市治理要下足绣花功夫》)

1.将以下三句话分别放回到材料三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传承“烟与火”,点亮街区激发城市活力
②用好“人与技”,聚焦科技赋予城市智慧
③兼顾“点与面”,善用地标探寻城市风貌
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2.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愿意尝试Citywalk,主要是因为其满足了现代人的物质文化需要。
B.社交属性是Citywalk的首要功能,所有参与者都能在Citywalk的过程中结识到新朋友。
C.用具体的场景把所有品牌故事串起来,将消费场景化,这将成为未来品牌跨界合作和行业破圈的必然形式。
D.Citywalk为旅行者提供多元的视角理解城市,也为城市治理者讲好城市故事创造更多的机遇。
3.根据材料内容,下面关于Citywalk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与者以社交平台为主阵地,既有专门的组织者发布的相关活动,也有散客拼团寻找旅伴,说明Citywalk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交方式。
B.Citywalk为品牌提供全新的场景化,它既是“新中产”们的时尚单品,也是一种情绪价值的代偿。
C.热门旅游城市可借由Citywalk打造自己的城市旅游品牌客片,来实现商业与文化平衡的可能。
D.Citywalk更关注行走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感,因此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发展人。
4.请结合材料一的图一,写出两条你获得的结论。
5.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Citywalk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
2024-09-0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中国青年报一直坚持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始终把文化报道置于核心业务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制作和输出了一大批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专业性强、可读性高、渗透力广的文化报道。全媒体时代下,中国青年报在纸媒端、PC端和移动端均设有独立版面和频道,予以支撑文化报道快速落地。力图透过文化的光芒,照亮亿万读者的心,增加受众文化自觉,提高受众文化素养,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让文化的芬芳散发到每一个角落。

【乙】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以及信息社会的日益发展,全媒体时代应势而来,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立足当前,把握大势,合理运用全媒体手段,助力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对于构建能够反映当代中国理念的话语体系,向世界传达中国价值,共享中国智慧,意义深远。

1.对【乙】文画线句子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C.文化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D.文化与历史相伴而行,自然形成。
2.两则材料共同传达的信息是(     
A.文化需要创新。
B.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媒体手段运用。
C.青年人要把握文化发展的脉搏,传播中国文化。
D.构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理念体系。
2024-08-28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