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0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5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⑧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彭茜《冠状病毒知多少》,有删改)

1.选出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A.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被分离出来,它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也是几次重大疫情的祸首。
B.冠状病毒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目前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C.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的病状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肺炎、肾衰竭等。
D.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传染给人类只是在极少情况下才会发生。
2.对于有效预防新冠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所以世卫组织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这样就可以避免感染新冠病毒。
B.为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人们不可以接触或饲养野生动物。
C.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因此,新冠病毒是不可以预防的。
D.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也是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段之一。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世卫组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B.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以及今年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也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
C.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现在已知的已有7种。
D.科学家们认为,只要找到病毒起源,就可以防控疫情。
2024-08-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证书”联考语文试题B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

②有一次,焦裕禄从兰考县堌阳公社回县的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想:嗬,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回到县里后,连停也没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出发了。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根棍,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三个青年恳求着说: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工作着。

③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了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看见焦裕禄就吃惊地问: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李广志,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的流势,应该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再从哪里到哪里挖一条支沟……这样,就可以把这几个大队的积水,统统排出去了。李广志听了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焦裕禄同志的领导工作,竟这样的深入细致!到吃饭的时候了,他要给焦裕禄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

④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缺粮的县份,1965年粮食已经初步自给了。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许多队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1965年,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从1964年冬天到1965年春天,刮了72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这一年秋天,连续下了384毫米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

⑤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36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这是一篇人颜欢笑的文章,是一篇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

(选自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在②③段描写焦裕禄冒着大雨赶赴金营大队开展调研工作这一感人事迹时,运用了哪些细节材料?这些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3.第④段运用一系列数字介绍兰考的实际情况,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简要分析第⑤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024-08-2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并预测全球变暖所产生的生态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它的响应,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作为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植物,其组成和生长发育对全球变化表现得十分敏感。许多观测和研究已经证实,一方面,在全球变暖的作用下,植物个体形态首先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在极地等一些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如随着温度升高,苔原植物的枝条显著变长,且叶片增大。全球变暖对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物候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导致植物的生长季延长。这一过程可能有利于植物生长量的积累,但物候的提前也会使得植物提前开花放叶,这对某些植物(如早春的林下植物)完成生命周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变暖显著影响物种的分布,不少地区物种分布的暖化现象就是明显的证据。譬如,对欧洲山地的研究发现,不同物种的数量有所变化,适应温暖环境的物种增加,而适应低温环境的物种显著减少。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很多动植物向高海拔和高纬度迁移。例如,20世纪以来,欧洲西部山脉发生了植物物种集中向山顶迁移的现象,每年的平均速度达3m;在英国、美国及芬兰等地发现鸟类大量向北方迁移,其北扩幅度在20年内可高达70km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组成的影响——例如通过改变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分布,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引起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温度升高和干旱的加剧,更有利于喜温、耐旱植物的扩散和入侵;而一些极端气候事件(旱灾、霜冻、雪灾、洪涝、飓风等)的发生则会造成本地物种的快速死亡,从而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最终,那些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劣势的物种被迫退出,新的物种侵入,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类型。

现有研究表明,极地增温会导致木本植物在极地苔原带扩张,并导致其优势度及群落生物量的增加;相对地,苔藓和地衣的高度、覆盖度出现下降,苔原群落的多样性降低,进而改变极地植物群落的结构。模型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温带将向极地方向扩展,而温带森林也将侵入当前的北方森林地带。对于北方森林来说,高纬度地区显著的增温将使其分布面积缩小;同时温带内陆地区由于受夏季干旱的影响,现有的森林——草原景观将向草原——荒漠景观转变。生态系统类型的变化引起区域乃至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显著变化,并可能打破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态。

总之,气候变暖使得全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可能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这种改变又会对全球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减缓或者加剧气候变化的发生。这将深刻影响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及其可能后果仍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选自《科学通报》2018年第2期)

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不属于全球变暖引起的变化的一项是(     
A.极地的苔原植物较以往长得茂盛茁壮。
B.在欧洲山地,适应温暖环境的植物种类有所增加。
C.在美国及芬兰地区,鸟儿迁徙到北方更远的地方。
D.在温带内陆地区,森林的面积不断向四周扩大。
2.关于“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变暖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完成。
B.全球变暖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分布,这些植物生长的地区或数量发生了变化。
C.受全球变暖影响,植物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系统类型。
D.生态系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后,通过反馈作用,也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他地区相比,高纬度的地区如极地更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B.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中,喜温、耐旱的植物可能会不断扩张生长空间。
C.目前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现象的研究,能使人类在未来避免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
D.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将影响到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24-08-2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春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7℃36.5℃,人体为何越来越冷?

①学生时代,我们都在书本上学过一个生理知识:人的平均体温是37℃

②可是近年来,经历过无数次体温检测,我们发现,人的正常体温往往在36.5℃上下,而超过37℃会被认为是体温偏高。这是否说明了,人的平均体温在不断下降呢?

③事实上,科学界早已注意到这项变化。有学者认为,在过去的20年内,人的平均体温已经降到了36.6℃,体温在35.7℃~37.4℃都是正常的。也有学者研究了18602017年的人口腔温度数据,认为新的平均体温应是36.4℃。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的平均体温应是36.4℃~36.6℃

④回溯历史,37℃这个数据究竟是谁定下来的?

1851年,德国医生Carl Wunderlich出版了一本书,他在书里声称,自己曾接诊过2.5万名病人,为他们测量过上百万次体温。他把这些数据平均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37℃。如今,不少学者猜测,这名德国医生的数据可能存在偏差。

⑥首先,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名医生是如何处理上万个数据,并计算出平均数的?这看起来不太合理。

⑦其次,当时测量体温普遍使用的是腋下测量法,需要病人把水银温度计夹在腋下1520分钟,而腋下出汗、刚运动完、情绪激动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体温范围,一般认为直肠温度最准确。

⑧另外,当年使用的水银温度计也不够精确。毕竟,在19世纪,测温技术还不够成熟。

⑨可见,37℃这个全球公认的平均体温,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不可靠的。

⑩那么,说人体的平均温度在不断下降,是有科学依据的吗?

⑪为了研究这一点,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男性,体温普遍比19世纪的男性低约0.59℃,女性则低约0.32℃。计算下来,平均每十年人的体温就会下降约0.03℃。有趣的是,根据NASA的数据,地球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6℃。也就是说,地球在变热,人体却在变冷。

⑫至于人的平均体温为什么会下降,科学界有几个方面的推测。

⑬一是,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在下降。所谓代谢,就是人的身体为了维持各系统的正常运作,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这个过程会产生热量。以往,由于卫生条件较差,人容易产生炎症,炎症会加快人的新陈代谢,导致体温升高。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炎症减少了,体温自然就下降了。

⑭二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恒温。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身体不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去调节体温,因此体温趋于稳定,同时体温也更低。

⑮三是,现代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更准确。现在常用的是红外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结果更加精确。

⑯体温虽然只是一个数字,却是我们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一个基点。离提出37℃的德国医生所生活的19世纪,只过去了不到两百年,人的体温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

⑰这说明,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温度,都在互相适应、不断调节,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从生理上来说,我们已不是过去的自己。

(资源来源:《万物》杂志202299日)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人的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的平均体温应是36.4℃~36.6℃。
B.人的平均体温是37℃是德国医生Carl Wunderlich在1851年提出的。
C.在所有测量正常体温范围的方式中,测量直肠温度最准确。
D.人体的平均温度在不断下降,是有科学依据的。
2.下列对人的平均体温下降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在下降,人的炎症减少了,体温就下降了。
B.现代人身体不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去调节体温,因此体温也更低。
C.与以前的水银温度计相比,现代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更准确。
D.对于人的平均体温下降的原因,科学界已经有了几个明确的结论。
3.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下定义C.摹状貌D.分类别
2024-08-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中职“江淮十校”职教高考第四次联考文化素质考试模拟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定数字货币如何成为广受欢迎的货币

赵莹

①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目的是解决物物交换的不便。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而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则是其派生性职能,可以让货币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一种货币能否很好地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衡量其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货币在发展过程中被不同的价值符号所代表,从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到数字货币不断转变。

②虚拟货币仅仅是在特定社交场景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电子支付工具,因此不是数字货币。比如QQ币就是可以在腾讯公司旗下相关游戏中使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大家所熟悉的比特币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只是比特币在技术上比QQ币更加完备而已。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如果一些数字资产能够被全社会普遍接受作为支付工具,那么这些数字资产就可以被称为数字货币。

③数字货币可以是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的,也可以是由私人部门发行的。由政府发行的数字货币被称为法定数字货币。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进行封闭测试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目前DCEP尚处于测试早期,切入点主要是在支付场景方面提供流通支付免费,替代MO(流通现金),这将会对目前的支付方式造成比较大的冲击。目前数字货币需要给现有的纸币留有余地,在优势领域发挥特长特色,同时为一些传统活动保留生存空间。

④数字货币也可以由私人机构发行,例如脸书公司(Facebook)正在开发的天秤币(Libra),在正式上线运行之后,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的用户在该平台的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和广泛的接受使得天秤币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货币。

⑤任何一种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与现金、硬币具备相同的法定性质和职能,但也具备一些显著优势。一是制作成本低。纸币容易被伪造,且破损概率大。而法定数字货币成本低,便于流通,节省印刷成本、储存成本、运输和安保成本,交易快捷方便。二是监管便利。法定数字货币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密码学等原理、可实现数字化记录和追踪,有效监管货币来源与去向。三是应用场景多。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其本质不是货币,人们可以拒绝此种付款方式,而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币。人们不得拒绝。数字货币支持离线支付,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碰一碰即可支付成功,而微信、支付宝只能在网络情况下进行转账或支付。因此法定数字货币更能满足数字时代人们对生活便利的需求,成为受欢迎的货币。

(摘编自2020061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QQ币、比特币仅仅是在特定社交场景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电子支付工具。
B.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其本质不是货币。
C.货币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物物交换”的不便,货币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被不同价值符号代表,但一直都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特定的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所以在数字经济时代,法定数字货币将成为最受欢迎的货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行数字货币”尚处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封闭测试环节,所以并没有真正实现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
B.某一种货币只要执行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项职能,就表明该货币能受到人们信任和普遍欢迎。
C.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币,人们不得拒绝使用,这是其与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一大区别。
D.DCEP目前设计是提供流通支付免费,这将会对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宝等造成较大冲击。
3.下列对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摹状貌B.举例子C.列图表D.作比较
2024-08-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中职江淮十校职教高考第六次联考模拟测试文化素质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深海呼吸

①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②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的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③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肉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们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④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⑤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
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在强大水压下变形收缩后可迅速恢复。
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舒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
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2.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
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的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
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
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大量储存于肌肉中。
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一直工作。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能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2024-08-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对口升学考试研究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 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像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在自然界的复杂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这也许还能从人类的历史中找到例证。拉巴比拉举了这样两个例子:

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其他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些能建造宏伟的金字塔、推算精确的历法的古印第安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轮子。他们习惯于用驮兽来做交通工具。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以为古印第安人不懂得使用轮子,可是不久前,在墨西哥发掘出古代印第安陶器,其中有带轮子的玩具,这说明古印第安人明明懂得轮子的使用,可他们为什么不把轮子作为交通工具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驮兽比轮子更优越。

第二个例子更有趣。大约2000年前,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在古代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很普遍的。以后,从阿拉伯传入了驮物的骆驼鞍子,于是,整个非洲北部和中东,从摩洛哥到阿富汗,骆驼鞍子竟然取代了有轮子的车辆时间达1500年之久!人们为什么放弃高效率的车轮而求助于骆驼呢?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用骆驼驮货比用牛、马或骆驼拉车更为经济,它可以省下大批建筑和维修车路的人力物力。古代人们从实践中得出骆驼鞍子优于车轮的结论。

这两个例子都有助于说明拉巴比拉的理论:仅仅在有路的情况下,轮子才比腿优越;在没有路的自然界,动物的腿要比轮子优越得多。所以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来。

那么,今天,人类的活动已经使陆地上的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出现了纵横交错的车路,在这样的条件下,动物身上会不会进化出轮子来呢?有些生物学家相信一种被称为精确平衡的进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加速动物的进化,当一种新的生态环境出现并可能为生物所利用时,总会有一些生物迅速地进化发展出适应的手段来,占据这一种生态环境。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那么,也许若干年之后,人类将会看到有些动物,例如老鼠,进化出像溜冰鞋那样的轮子器官,在人类修建的高速公路上飞速向前滚动。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下列不属于选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介绍轮子的作用,引出对观点的探讨。B.阐释鱼类没有进化出螺旋桨的问题。
C.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进一步阐释观点。D.推测动物身上进化出轮子的可能性。
2.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B.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C.作比较   举例子   下定义D.分类别   作比较   举例子
3.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限定范围,强调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
B.“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骆驼鞍子取代有轮子车辆的历史现象的强烈批判。
C.“如果”表假设,表明作者认为“精确平衡的进化理论”具有合理性及局限性。
D.“也许”有不完全肯定之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为什么作者认为“第二个例子更有趣”?
2024-08-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或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发方案。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温压变化,均可使气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因而对可燃冰的分布和分解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对可燃冰钻采和利用的技术开发也刻不容缓。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1.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燃冰”开发容易,利用困难,因此要区别对待。
B.“可燃冰”不仅不易开采,而且运输也很不便,所以要谨慎。
C.“可燃冰”的危险性大于它的开发利用,所以要小心对待。
D.“可燃冰”作为一种未来新能源,要慎重对待它的开发利用。
2.下列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作诠释B.举例子   打比方
C.作比较   打比方D.作比较   作诠释
3.下列关于选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而清晰地解释了“胶结物”等概念的内涵。
B.阐述“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C.体现了常用科技新闻的科学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D.用精炼的语言形象地阐明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燃冰”的开采势必导致大陆斜坡发生滑坡。
B.“可燃冰”的存在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
C.“可燃冰”的危险性在于它所引起的温压变化。
D.“可燃冰”的钻采是“解千年能源忧”的关键。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升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蔓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1.从中国瓷板画的发展经历来看,下列不属于其发展经历的一项是(     
A.六朝时以刻印、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
B.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
C.三国时期就开始有瓷板画了。
D.清中时期,瓷板画走向兴盛。
2.下列不属于瓷板书画创作要求的一项是(     
A.创作者必须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
B.创作者必须有精湛的手功、丰富的经验、超凡的悟性和丰厚的学养。
C.每一笔的书写都要做到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
D.要讲求力度波势和意蕴,达到“力透纸背”的要求。
2024-08-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以大量的实例阐述了重复与变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并批评了我国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B.曹禺的三幕话剧《雷雨》,是一部深刻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2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C.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较多使用了归纳论证,大量引用古今戏剧、诗歌等方面的例子,用来阐明论点。
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作者把“真正的修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另外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