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9734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并预测全球变暖所产生的生态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它的响应,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作为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植物,其组成和生长发育对全球变化表现得十分敏感。许多观测和研究已经证实,一方面,在全球变暖的作用下,植物个体形态首先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在极地等一些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如随着温度升高,苔原植物的枝条显著变长,且叶片增大。全球变暖对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物候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导致植物的生长季延长。这一过程可能有利于植物生长量的积累,但物候的提前也会使得植物提前开花放叶,这对某些植物(如早春的林下植物)完成生命周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变暖显著影响物种的分布,不少地区物种分布的暖化现象就是明显的证据。譬如,对欧洲山地的研究发现,不同物种的数量有所变化,适应温暖环境的物种增加,而适应低温环境的物种显著减少。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很多动植物向高海拔和高纬度迁移。例如,20世纪以来,欧洲西部山脉发生了植物物种集中向山顶迁移的现象,每年的平均速度达3m;在英国、美国及芬兰等地发现鸟类大量向北方迁移,其北扩幅度在20年内可高达70km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组成的影响——例如通过改变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分布,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引起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温度升高和干旱的加剧,更有利于喜温、耐旱植物的扩散和入侵;而一些极端气候事件(旱灾、霜冻、雪灾、洪涝、飓风等)的发生则会造成本地物种的快速死亡,从而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最终,那些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劣势的物种被迫退出,新的物种侵入,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类型。

现有研究表明,极地增温会导致木本植物在极地苔原带扩张,并导致其优势度及群落生物量的增加;相对地,苔藓和地衣的高度、覆盖度出现下降,苔原群落的多样性降低,进而改变极地植物群落的结构。模型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温带将向极地方向扩展,而温带森林也将侵入当前的北方森林地带。对于北方森林来说,高纬度地区显著的增温将使其分布面积缩小;同时温带内陆地区由于受夏季干旱的影响,现有的森林——草原景观将向草原——荒漠景观转变。生态系统类型的变化引起区域乃至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显著变化,并可能打破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态。

总之,气候变暖使得全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可能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这种改变又会对全球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减缓或者加剧气候变化的发生。这将深刻影响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及其可能后果仍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选自《科学通报》2018年第2期)

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不属于全球变暖引起的变化的一项是(     
A.极地的苔原植物较以往长得茂盛茁壮。
B.在欧洲山地,适应温暖环境的植物种类有所增加。
C.在美国及芬兰地区,鸟儿迁徙到北方更远的地方。
D.在温带内陆地区,森林的面积不断向四周扩大。
2.关于“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变暖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完成。
B.全球变暖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分布,这些植物生长的地区或数量发生了变化。
C.受全球变暖影响,植物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系统类型。
D.生态系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后,通过反馈作用,也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他地区相比,高纬度的地区如极地更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B.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中,喜温、耐旱的植物可能会不断扩张生长空间。
C.目前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现象的研究,能使人类在未来避免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
D.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将影响到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空的表情

①《诗经》里说:蝃蝀①在东,崇朝其雨,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立刻就要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天空中已在下雨,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红色在外,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摸不定,时常更变。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②以上,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就不见红色,若在十分之一公厘,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②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晕无论大小,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不但比月晕多,而且颜色亦更美丽,不过因阳光刺目,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大的晕青色在外,红色在内,小的晕则相反。

③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在日中的时候,对流很盛,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若是空中湿气很重,云层一定很厚,不能见霞。晚上见霞,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不应有对流,但成雾,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④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平地安灶。庐山紧腰,平地造桥,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若是慢慢地下降,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云,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但大块白色的积云,若不十分浓厚,虽满布天空,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晒破砖,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虽是一样高低,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形似楼梯,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要预告精确,必得多设气象台,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注释】①蝃蝀:音当地dì dōng,虹。②公厘:毫米的旧称。

1.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
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日月云霞的颜色,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大小之分,大晕是低云所成,小晕是高云所成。
D.云向东移,预示着晴天;云向西移,预示着阴雨天。
3.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情境中四个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上,妈妈说:“孩子,上学时带上雨伞,昨晚我看见月晕了,可能会下雨。”
B.在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到公园散步了。”
C.一群游客登上庐山,看见云慢慢上升,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其中一位高兴地说:“明天也许是好天气,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
D.体育中考前两天,班主任看见满天都是积云,像楼梯似的,于是对同学们说:“我估计,体育中考那天不会下雨。”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一棵小荆棘,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秆,或者一条灌木枝——蜕掉身上的皮。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仰着头,让前爪成为固定不动的支撑点。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的中线慢慢裂开,里面露出了淡绿色的蝉体。随着蜕皮的进展,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爪,最后是翅膀与后爪。此时,除掉尾部,身体都已经出来了。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在空中向后腾空,只留尾部一点固着在旧皮的鞘中。它翻转身体,使头部向下,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接着又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正常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它已经完全自由了。

在短时期内,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还不十分强壮。它那柔软的身体,在还不具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空气和阳光。它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皮上,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它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慢慢地变成了棕色,它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找到了树枝,大概到十二点半才会弃下它的皮飞去。那空壳仍挂在树枝上,有时竟能保持一两个月之久。

(选自法布尔《蝉》)

1.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点的词“大约”“完全”体现了语言表达准确严谨的特点。
B.加点的词“漂亮的颜色”指的是淡绿色。
C.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
D.选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与说明。
2.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蝉的幼虫孵卵的过程。B.蝉的幼虫蜕皮的过程。
C.蝉的幼虫爬出地面的过程。D.蝉的幼虫到地下寻觅藏身之所。
3.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观察顺序D.事物发展变化顺序
4.本文从蝉的中间环节“幼虫”入手展开介绍,请分析其作用。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结合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浅层地温能”的优点的是(     
A.浅层地温能资源量非常丰富。
B.浅层地温能具有经济价值。
C.浅层地温能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D.浅层地温能清洁无污染,可循环利用。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A.浅层地温能的来源有太阳辐射和地心热量两种,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一般情况下,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3.根据文意,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浅层地温能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般低于25℃的热能,距离地表越近它的储存量就越大。
B.浅层地温能是清洁无污染能源,它的使用基本不会对空气形成污染。
C.利用热泵,我们冬季就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再把室内热能取出来为室内降温。
D.随着能源危机的加重,以往被忽视的浅层地温能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024-09-04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