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三十年进士。胪唱过御前,帝见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帝大悦,赐酒馔,留日出。

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谪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僭尘圣听,许臣必行。未几辍改,事同反汗。何信天下?动容。

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璧战败,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河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亦同死。

(选自《明史·列传三十》,有删改)

【注】①胪唱:皇帝召见新科进士时,依次唱名传呼,称胪唱;②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酒馔,留日出                               竟:全,整
B.云南布政使韩宜可谪籍                     隶:属于
C.与彭与明、刘伯完等皆被                    执:拘捕
D.辱,罪也,奚以见吾君                       命:性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见容止凝重/窥镜,谓妻曰B.何信天下/不物喜,不以己悲
C.帝动容/人谋而不忠乎D.朝服跃马入河死/鸣之不知其意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十分威严,陈性善见到太祖惴惴不安,甚至吓出冷汗而写不成一个字。
B.皇上询问陈性善如何治理天下,陈性善写书献上。知无不言,皇上对他的建议则全部听从采纳。
C.从“性善尽所言”可知,陈性善对皇帝忠诚。
D.灵璧战败,陈性善与大彭与明、刘伯完等均被捕不久后被放回。陈性善认为自己有罪,随后身穿朝服,纵马跃入河中而死。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翻录刘琏所献其父刘基遗书。
(2)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上文节选自_______(作者)的_______一文。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金就则利            (2)吾尝而望矣     (3)故不积
3.翻译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第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2024-05-0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登封市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作家、作品、所处时代(国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匈牙利——罗密欧——小说
B.曹禺——《雷雨》——现代——鲁侍萍——多幕剧
C.莫泊桑——《项链》——法国——玛蒂尔德——小说
D.兰晓龙——《士兵突击》——当代——许三多——小说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登封市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

屈平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A.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
B.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
C.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
D.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绌,同“黜”,指罢免官职,与之意同的还有“罢”“夺”“去”“擢”等词语。
B.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从”意思不相同。
C.质,即作人质,作抵押品,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质”意思不相同。
D.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想赴会,但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昭雎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一事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最终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在秦国人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逃跑却被发现,秦国人封锁通往楚国的路,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怀王最后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发病去世后,楚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对其死感到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5.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例。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职业技术学校艺术体育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B.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振声激扬                                     激扬:清脆响亮
D.覆盖周密无际                              周密:周到细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虽才高世,而无骄尚之情          
B.机发吐丸,蟾蜍衔之                 饮之
C.精铜铸成                                 余是记之
D.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以事
3.下列句子中,与“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句式相同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B.俟我于城隅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名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极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令将军与臣有       郤:同“隙”嫌隙、隔阂
C.范增目项王       数:屡次
D.常身蔽沛公       以:用
2.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子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②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读书忌二物》)

【注】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酗酒者。③旬朔:旬,十天。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④曩时:从前。⑤必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阅数次。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也——由“言近旨远”可以推定“旨”为“含义”之义。
B.教学长——由“相知”可以推定“相”为“相互”之义。
C.卷无几日——由“把玩”可以推定“把”为“持,拿着”之义。
D.而常于善忘——与“废寝忘食”中“废”的意思不同,可以推定“废”为“荒废”之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后能自反       ②火未及,因谓之安
B.①其此谓乎       ②故虽有强记
C.①喜从饮酒滑稽       ②古之学必有师
D.①常废于善忘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并且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B.【乙】文中,作者强调的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不勤”和“善忘”。
C.【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应该刻苦勤奋,不能浅尝辄止,应该经常复习,记忆扎实,才能有所收获。
D.【甲】【乙】两文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运用大量议论,揭示道理,【乙】文通过大量细节描写,人物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霸军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之:到
C.君安与项伯有        故:老交情
D.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谁大王为此计者
A.臣韩王送沛公B.约婚姻
C.皆龙虎D.之奈何
3.下列加点字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此其志不在
C.言沛公不敢项王也D.项王许
4.下列对文段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文: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D.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据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都是大王您的。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填然B.五十者可以帛矣C.之以桑D.庠序之教
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选文第二段孟子为实行仁政提出了哪些重要措施?
5.翻译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       摄:加,迫近。       及三年       比:比较。
B.瑟而作       舍:放下。       五六十       如:或者。
C.吾点也       与:赞成。              会:诸侯相见。
D.其言不       让:谦让。       能为之大       孰:谁。
2.“四子”述志的口气、内容各不相同,但在“为国以礼”这点上是相同的。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虽然“其言不让”,但他把“知方”(懂礼知义)作为治国的主要方略。
B.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说明他高度重视礼乐教化。
C.公西华说的“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就是礼的体现。
D.曾晳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是说自己跟其他三人重视礼乐教化的做法不同。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只想做一名“小相”,没有参与国家大政的志向。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老师形象。
4.解释划线字。
①且知__________________       ②鼓瑟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7.从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情检测(开学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