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500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填然B.五十者可以帛矣C.之以桑D.庠序之教
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选文第二段孟子为实行仁政提出了哪些重要措施?
5.翻译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矣(疑惑)
B.古之学者必有(老师)       道也(学习)
C.六艺经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著作)   师道之不也久矣(流传)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分别对比,批判了社会上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衣冠,窥镜,谓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美丽者也。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衣冠                                                     服:穿戴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私下
C.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D.王之甚矣                                                蔽:受蒙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妻曰                                                       子,择师而教之
B.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曰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齐国美丽者也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D.皆以美徐公                                               而大声发水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徐公不若君之
C.客之我者D.皆以于徐公
4.下列句子译文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漂亮?
B.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译文:明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
D.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著有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尊为“茶圣”。②皎然:唐代著名僧人,在文学、茶学方面颇有造诣。

【乙】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庆历中,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尤精于大团,谓之小团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茶不可得。建茶所以名重天下,由君谟也。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校召君谟啜小团。坐久复有一客至君谟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惊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丞相服君谟之明审。

君谟善别茶,后人莫及。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验之□服。

王荆公尝访君谟,君谟闻公至,喜甚,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待公,公称赏。公徐曰:“大好茶味。”君谟大笑。

(选自宋代彭乘《墨客挥犀》,有改动)

【注】①大团:即大龙团茶。②小团:即小龙团茶。

1.对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A.二十饼重一斤课内迁移法: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一共
B.以四饼君谟参考成语:不遗余力保留
C.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回京
D.公称赏结合日常词语积累:希冀希望
A.AB.BC.CD.D
2.依次填入【甲】【乙】两文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乃                           ②以                           ③也                           ④而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品尤精于大团”是一个带有典型标志词“于”的状语后置句。
B.“建茶所以名重天下,由君谟也”与“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取茶之精品者”都是判断句。
C.“生石缝间”,是省略句,根据文意可补全成“生(于)石缝间”。
D.“公何从得之”中“何”是“从”的宾语,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坐久复有一客至君谟啜而味之日
①坐久/复有一客至/君谟啜而味之/曰
②坐久复/有一客至/君谟啜/而味之曰
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
③(我)来不及制茶,于是把大团茶叶掺杂在小团茶叶里。
④(我)来不及拜访,于是把大团茶叶和小团茶叶都送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结合以上诗文,探究古人钟情于饮茶的原因。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