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7001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       摄:加,迫近。       及三年       比:比较。
B.瑟而作       舍:放下。       五六十       如:或者。
C.吾点也       与:赞成。              会:诸侯相见。
D.其言不       让:谦让。       能为之大       孰:谁。
2.“四子”述志的口气、内容各不相同,但在“为国以礼”这点上是相同的。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虽然“其言不让”,但他把“知方”(懂礼知义)作为治国的主要方略。
B.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说明他高度重视礼乐教化。
C.公西华说的“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就是礼的体现。
D.曾晳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是说自己跟其他三人重视礼乐教化的做法不同。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只想做一名“小相”,没有参与国家大政的志向。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老师形象。
4.解释划线字。
①且知__________________       ②鼓瑟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7.从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一句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上述语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对比,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或句子回答)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有删改)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3)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5)乙、丙两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选文出自《____》,作者是_____ (朝代)的______ (人名)。
2.解释加点的词。
学不可以_______   有槁暴:_______
则知而行无过矣:______   青,取之于_______
3.上文第一段用“青胜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比喻,总论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又用“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 _____”“ ______”4个比喻论证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24-05-1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