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之,则难者亦       易:容易,形容词
B.贫者于富者曰       语:告诉,动词
C.西蜀之南海       去:距离,动词
D.而不可恃也       恃:依靠、依仗,动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而”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为学有难易乎             吾欲南海,何如
僧富者不能至贫者至焉       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百校联考高二下学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       ②摄大国之间       ③且知       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毋吾以也D.鼓瑟希,铿尔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之后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4.翻译下列句子。
(1)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城市技师学院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其舟                       遽:立刻,马上
B.吾剑之所从坠             是:这
C.从其所者入水求之       契:记号
D.舟已矣,而剑不行       行:前行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剑不行”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知之者。(《师说》)
B.缦立远视,望幸焉。(《阿房宫赋》)
C.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劝学》)
D.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
3.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楚人有涉江者”相同的一项是(     
A.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③对:回答。④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⑤民上:人民的统治者。⑥以:介词,相当于“把”。⑦然:这样,代词。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亦有此乎   乐:快乐。
B.民之乐者     乐:以……为乐。
C.不得而非其者   上:上面。
D.然而不者     王:称王。
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为功
C.策之不其道
D.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3.下列各项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达的是为政者要以解除百姓的疾苦为己任,关注百姓的欢乐。
B.孟子主张统治者应与百姓同乐,与百姓同忧。
C.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发出来的。
D.“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体现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
4.请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职业技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下列哪个不是这篇文章作者的称谓(     
A.王介甫B.王半山C.王千秋D.王荆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B.褒庐冢也                      力尚足以入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以故其后名曰“褒禅”
D.有穴窈,入之甚寒          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对于这篇课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前两段记述了游玩的顺序是:禅院、前洞、后洞。
B.游后洞未尽兴,就有人责怪那个说“不出,火且尽”的人,而作者认为不应该责怪那个人。
C.作者认为,游后洞没有尽兴, 自己也后悔。
D.从前面的经历,作者在文章中写出两个结论:一、要想取得某些成就需要志、力、物三个条件;二、做学问要“深思而慎取”。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盖音也。
(2)则其好游者不能也。
(3)有而欲出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孔祖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过秦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陈涉瓮绳枢之子     牖:窗户
B.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C.天下集响应               云:像云彩一样
D.非于钩戟长铩也     铦: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语段出自西汉贾谊的名篇《过秦论》,其主要内容是指出秦的过失,达到劝谏汉代当朝皇帝以仁治天下的目的。
B.上面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将陈涉作战条件与九国之师进行对比,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C.上面语段语言文字讲究铺排渲染,使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酣畅,令人读起来极富艺术感染力。
D.本篇作为古代议论文名篇,与其他议论文明显不同之处在于文末最后一句才点明全文中心论点。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理工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卷2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和解释,正确的是(     
A.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rú,阿谀,奉承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是(     
A.今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B.师道不传也久矣/彼童子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小学大遗D.不拘时,学于余/师不必贤弟子
3.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是(     
A.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因为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韩愈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学习的风气大加赞美,因为在学习方面他强调有教无类,学习不应该有等级差别。
C.文章谈论了从师学习的态度,认为只要懂得道理,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线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D.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钦”的论断。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茅舍无烟,相对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唯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节选自蒲松龄《促织》)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夫妻向       隅:路边B.不复聊赖       聊赖:无所事事
C.气息       惙:呼吸急促D.惊起觇视       觇视:窥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相对嘿然B.气息惙然C.手裁举D.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死了一只蟋蟀,却充分反映了官府贪婪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B.选段写出了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惊—怒—悲—忧。
C.选段中对感情变化的描写,增强了悲剧的气氛。
D.“忽闻门外虫鸣”是情节的又一转折,于是顺其自然地找到了小蟋蟀。
4.下列对“成以其小,劣之”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成名把它当作小蟋蟀,又是劣等的。
B.成名认为它是个小蟋蟀,又是个差等的。
C.成名因为它的体重太小,就认为它是劣等的。
D.成名因为它太小,又是劣等的。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段考三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吾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
D.其闻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吾从而B.天下集而响应
C.且庸人尚D.孔子登东山而
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2自然段作者连接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但他们自己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中等职业学校高三模拟检测(四)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10 . 根据所学的《平凡的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_________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_________的百万字长篇小说。
(2)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____________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简单介绍主人公孙少平的性格特征。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