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六国论》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案邪?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祖辈和父辈
B.以天下之大       如果
C.洎牧谗诛:       因为
D.暴秦之欲无       讨厌
2.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苟以天下之大
④并力西向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太原市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选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尊师学习的风尚)B.今之众人(一般人)
C.而学于师(耻辱)D.官盛则近(奉承、谄媚)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句读之不知
C.彼童子之师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华泰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A.而江河                 横渡B.声非加       强,这里指声音洪大
C.君子非异也          生活D.食埃土          向上,名词作状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蚓无爪牙               无禁,用之不竭
B.蟹六跪二螯               劳苦功高如此
C.善假物也                  且立石其墓之门
D.无至千里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3.以下句子,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句式相同的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古之人不余欺也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以下各句,没有论述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春季高校招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4 . 以下对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了黛玉初进大观园,与王熙凤、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相见的情景。
B.《明湖居听书》刻画了王小玉的艺术形象,细腻传神地描摹了说唱艺术之美。
C.《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讲述了小男孩拉索尔在母亲的教育下逐渐成长的故事。
D.《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不顾公爵的劝说,割掉了巴萨尼奥身上的一磅肉。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春季高校招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随以也(停止)B.往往有(收获、心得)
C.非常之(观赏)D.于是余有焉(感慨)
2.下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常在于险远B.此其志不在
C.秦孝公据崤函之D.项伯杀人,臣
3.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不出,火且尽。
4.“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结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焉。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职业技术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近       夷:平坦
B.非常之       观:景象
C.无物以       相:看
D.其能讥之乎       孰:谁
2.请把第I卷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城市技师学院高三单招语文模拟试题(4)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             不:通“否”
B.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苍南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项画线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籍何以至此
B.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击沛公于坐
C.请剑舞       待大王来
D.今日事何如     欲诛有功
2.句中划线词与“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B.范增数项王
C.常以身蔽沛公D.吏民,封府库
3.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沛公则置车骑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
4.翻译句子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今者项庄拔剑起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不敢复有                 株连,牵连
B.大阉亦逡巡畏义             犹疑不决
C.而又有剪发             塞,闭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领头人
2.下列与“人皆得以隶使之”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五人生于编伍
B.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
C.佯狂不知所
D.由是观,则今之高爵显位
3.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A.素不闻诗书之训。       译文: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
B.轻重固何如哉?       译文: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C.忠义暴于朝廷。       译文:忠义之举在朝廷上暴发。
D.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4.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阉之乱”时变节易志的“缙绅”反衬了五烈士品质的崇高与行为的光明磊落。
B.“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鲜明揭示出当时政治的黑暗与形势的恐怖。
C.这两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五人抗击阉党的政治影响和重大意义。
D.作者叙议结合,层层对比;巧妙设喻,说理形象。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师说》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组是(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古人学者必有师             学者:专门从事某一学问研究的人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是故:因此,所以
2.对下列句子中的划横线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距离
B.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以……为耻
C.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然
D.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       受:通“授”
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小学大遗
B.欲人无惑也难矣/则群聚而笑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师道之不传久矣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其闻道也亦先
4.对下列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状后句)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句)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被动句)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惑也难矣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湖南省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