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65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选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尊师学习的风尚)B.今之众人(一般人)
C.而学于师(耻辱)D.官盛则近(奉承、谄媚)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句读之不知
C.彼童子之师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故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节选

1.选文的作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     
A.苏洵B.苏辙C.苏轼D.欧阳修
2.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实百倍B.暴霜露,斩荆棘C.破灭之道也D.不能独完
3.“非兵不利”的句式是(     
A.判断句B.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
4.下列句中加点词属于形容词用作名词的一项是(     
A.不能独B.诸侯之所
C.则获邑,则得城D.弊在
5.“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贿赂秦国就失去力量,这就灭亡了。
B.贿赂秦国自己就失去了国力,所以就灭亡了。
C.行贿秦国,就损失了自己,最后就灭亡了。
D.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是灭亡的原因。
6.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不赂者以赂者丧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卿                                      拜:古代授予官职
B.使人赵王书                           遗:送给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D.王无人                                      必:必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A.君何知燕王
B.臣窃为其人勇士
C.秦城求璧而赵不许
D.宁许负秦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宁许以负秦曲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C.臣请完璧归赵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译文: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从燕国逃跑。
B.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译文:燕国害怕赵国,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
C.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译文: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①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②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武: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