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于其身也,则耻     师:从师。B.无贵     无:没有。
C.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受,通“授”,教授。D.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师道不复            郯子B.出人也远矣        皆出于此乎
C.师不必贤弟子     才高D.小学大遗            蟹六跪二螯
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余犹记周公之被逮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
B.第二段三组对比造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C.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摄大国之间       山川相缪,郁苍苍
B.率尔       去今之墓葬焉
C.为国       城求璧而赵不许
D.赤也为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是(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
A.不然,籍何以至此B.生乎吾前
C.得双石于潭上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下面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A.平时就会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就做什么呢?
B.我做这件事,等到三年,可使每人更有勇气,并且知道办法。
C.(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D.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孔子对子路“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B.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C.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D.文段通过个性化的言行,生动地塑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是弥足珍贵的真实记录。
2024-06-1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职教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3 . 下列诗词与苏轼的这首词风格不一致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024-06-1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中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化课统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4 . 假如孙玉厚去赶集,走在路上他发现了小偷偷走了他的钱,正准备逃之夭夭,他会怎么做?(     
A.去公安局报警,一定要把小偷绳之以法。
B.抓住小偷,在集市上大打出手。
C.大声呼喊,希望引起身边人的帮助。
D.自认倒霉,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职语文会考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5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之踌躇满志
B.庖月更刀,折也。            虽然,每至于,吾见其难为。
C.提刀                              善刀藏之
D.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结合文章内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       会:节奏B.刀刃若新发于        硎:磨刀石
C.官知止而欲行          神:神仙D.如土                  委:卸落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见无非牛者”,说明庖丁一开始宰牛就很有天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合于《桑林》之舞”,意味着庖丁所展示的解牛过程已经由一种技术上升为一种艺术。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庖丁能做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D.“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形象化。
C.本文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是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是庖丁与普通厨师的对比,三是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
D.本文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树之以桑B.王道之始
C.百亩之田D.察邻国之政
2.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密网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死:丧失生命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鸡狗彘之畜                      豚:小猪
3.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当其欣于所遇B.玉斗一双
C.弃甲曳兵而走D.不吾知也
4.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
2024-06-1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选文出自________(作品),作者_____是唐代_____运动的倡导者,主张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其道也固先乎吾(     )
(2)官盛则近(     )
(3)不于时(     )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3-2024学年中等职业学校高三年级5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这样形容周瑜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请你谈谈苏轼笔下的周瑜形象有何特点?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