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感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
B.为惑也,终不解矣/皆出于此乎
C.而耻学师/青,取之于蓝而青
D.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2.下列歌词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迷路了,在这城市的森林B.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
C.想带你去看晴空万里D.你会不会突然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①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B.选文②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C.选文②段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上之人”,充分体现了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中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4.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中职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
2.体会词中加点字“看”的作用。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4.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2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无如:不如,比不上
B.刃既接                                 兵:士兵
C.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
D.谷不可食也                           胜: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察邻国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移其民河东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C.请战喻                                 五十步笑百步
D.亦走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当其欣于所遇B.多于南亩之农夫
C.具告以事D.铸以为金人十二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自己也许确实是尽心于赈灾救民,但这实际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B.孟子采用了“请君入瓮”的论辩方式,分析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
C.本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来加强文章的气势,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D.本文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B.是故圣              益:更加
C.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参:参照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不知              蚓无爪牙
B.冰,水为之,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为惑也终不解矣              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金就砺              于其身也,耻师焉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食埃土D.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
B.作者用“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③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④段中作者用了引证法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2024-08-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侍坐》)

1.下面对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鼓瑟结束,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呈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答辞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如或知尔,则何哉?
(2)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选文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职业学校升学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些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满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指颐和园长廊无尽的重复能给游人以特殊感受。
B.“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街道重复和变化的辩证统一给人的美感。
C.“‘损人’且不‘利己’”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指一些街道上的房子千篇一律,单调枯燥。
D.“欲扬先抑”在文中的意思是: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的“千变万化”是为了更好地映衬回廊廊柱的“千篇一律”。
2.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既有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广度和高度做了概述。
B.“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又领起下文。
C.结尾处作者以一个建筑大师的良知和责任,批评了城市建筑设计的弊端,告诫建筑师们应该遵循艺术规律。
D.“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的论题是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B.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对自己专业领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C.本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作者借助其他艺术形式以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并以大量的实例说明重复和变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
D.本文语言优美、生动,使文章读起来亲切,充满韵味。
4.作者在谈到颐和园的长廊时,做了一个“大胆”的“荒谬绝伦的设想”,说说这个设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
5.选文完整的标题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副标题中“通感”如何理解?
2024-08-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职业学校升学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庖丁解牛》)

1.下列选项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庖丁谈话全部内容的一项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因其固然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乃中《经首》之
(2)庖月更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庖丁的话对我们具有怎样的启示?
2024-08-2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单招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手里提着那只烂黄提包,怀里揣着《牛虻》,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人,看来最少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送到匠工们住的敞子窑里,并且又把站场监工的亲戚叫来,把他交待给了这位工头。

这敞口子窑铺了一地麦秸;麦秸上一摆溜丢着十七八个铺盖卷,地方几乎占满了。少平只好把自己的那点行李放在窑口最边上的地方。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

少平尽管没有受过这样的苦,但他咬着牙不使自己比别人落后。他知道,对于一个揽工汉来说,上工的头三天是最重要的。如果开头几天不行,主家就会把你立即辞退——东关大桥头有的是小工!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他无法目睹自己脊背上的惨状,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一般。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来,肉皮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手放在新石茬上,就像放在刀刃上!第三天晚上他睡下的时候,整个身体像火烧着一般灼疼。他在睡梦中渴望一种冰凉的东西扑灭他身上的火焰。他梦见下雨了,雨点滴嗒在烫热的脸庞上……一阵惊喜使他从睡梦中醒了过来。真奇怪!他感觉自己脸上真有几滴湿淋淋的东西。下雨了?可他睡在窑里,雨怎么可能滴在脸上呢?

他睁大眼,发现他旁边的一个石匠工光着屁股往被窝里钻。他感到一阵发呕,赶忙用被子揩了揩脸——他知道,这是那个撒完尿的石匠从身上跨过时,把剩下的几滴尿淋在了他的脸上。没有必要发作,揽工汉谁把这种事当一回事!他蒙住头,很快又睡得什么也不知道了……三天以后,孙少平尽管身体疼痛难忍,但他庆幸的是,他没有被主家打发……他闯过了第一关!

以后紧接着的日子,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他继续咬着牙,经受着牛马般的考验。这样的时候,他甚至没有考虑他为什么要忍受如此的苦痛。是为那一块五毛钱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他认为这就是他的生活……晚上,他脊背疼得不能再搁到褥子上了,只好趴着睡。在别人睡着的时候,他就用手把后面的衣服撩起来,让凉风抚慰他溃烂的皮肉。

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在睡眼朦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他赶紧把背后的衫子撩下去。遮住了自己的脊背。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我……一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教书……”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透过洞开的敞口窑,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忍不住眼里涌上了两团泪水,一片深沉的寂静中,很远的地方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他心想:也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下活干呢?

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新的活当然要比背石头轻松得多。通常这种美差都是由站场工头的亲戚或朋友干的。不用说,和他一块背石头的小工都大为震惊:为什么突然把你小子“提拔”了?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对他来说,换个轻活干当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这样更换的环境中,竟然也感觉到了人心的温暖。毋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关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述……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脊背上溃烂的皮肉结成了干痂,变成了一种深度的疼痈;而不像开始时那般尖锐。手上的肉皮磨薄后又开始厚起来,和石头接触也没有了那种刀割般的疼痛感。身架被强度的劳累弄得松松垮垮——这样就可以较为舒展地承受一般的压力……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三章)

1.解释选文末段划线句子“这样就可以较为舒展地承受一般的压力……”的含义。
2.节选文段中,孙少平都经受了哪些主要磨炼?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选文第五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孙少平的?有什么作用?
4.联想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文,初次走出学校、走上社会的孙少平经受了一系列磨炼,为他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即将走向社会的你们有何启示?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4-08-1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第二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1.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今其智反不能及
(2)或师焉,或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024-08-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五届沃米杯山西省中职生对口升学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地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栏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选文刻画水生嫂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思想性格?
2.小说画线处写水生回到家,问完了父亲和儿子的情况后“笑了一下”,你如何理解水生的“笑”?
3.水生说完“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后,“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下”。水生嫂是个编苇能手,为什么会划破了手?“吮了一下” 的动作表现了什么?你认为这个细节描写好在哪里?
4.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4-08-1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