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下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8 道试题
应用文 | 适中(0.65) |
1 . 按要求写作。
高一学习生活结束了,黄佳给自己做了一份总结。请你以黄佳的身份完成这份总结。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150字左右,不可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及学生姓名。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对口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用典是该词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举例分析其作用。
4.揣摩全词内容和意境,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扩展成5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1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对口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土本色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③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说: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④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⑤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⑥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⑦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⑧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⑨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想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⑩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节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有删改)

1.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的含义。
2.为了说明国人的“乡土本色”,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⑤段将哪些领域进行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4.在文中,作者眼中中国农民的乡土文化有“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的恋土情结。你同意吗?请联系现实做一简要评价。
2024-08-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选自鲁迅《祝福》)

1.语段中划线句出自谁之口? (     
A.四婶B.柳妈C.鲁四老爷D.“我”
2.“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死后有魂灵。B.听说不允许她参加祭祀。
C.听说死后要锯成两半。D.听说要捐很贵的门槛。
3.对“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希望鲁镇的人们能得到天地圣众的祝福与保佑,再也不要发生类似祥林嫂的悲剧了。
B.鲁镇人民的祝福礼非常隆重,天地圣众也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C.这是作者的反语,他对鲁镇人的封建迷信很不满意。
D.揭示出沉重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4.“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表达作者写完本文后的轻松与愉悦。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对口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选自鲁迅《祝福》)

1.下列不属于选文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的是(     
A.心理描写B.肖像描写C.神态描写D.动作描写
2.下列不属于选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是(     
A.夸张B.比喻C.对比D.拟人
3.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写出了祥林嫂虽穷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B.写出了祥林嫂已经走投无路,对生活渐渐麻木。
C.写出了祥林嫂对现实的困惑与不解,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认命。
D.写出了祥林嫂的绝望,“烛台”事件,犹如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她。
4.结合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祥林嫂是《祝福》悲剧的核心人物,其悲剧的根源是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索对她的束缚。
B.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除了社会大环境,还有她自身愚昧、麻木和迷信的原因。
C.鲁镇的其他人也是祥林嫂悲剧人物的助推力量。他们麻木、冷漠,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正是他们的歧视和厌弃所形成的社会氛围,使得祥林嫂走投无路。
D.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现代小知识分子,对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2024-08-0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就业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
2.一句词或一首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被称为“词眼”。这首词前六句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月”有什么象征意义?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4.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扩写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选自苏轼《赤壁赋》)

1.对选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D.以上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方其破荆州,江陵
(2)击空明兮溯流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选文第一段是如何体现“赋”的语言特点的?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选文中没有体现的伤感情怀是(     
A.英雄不存B.人生不永
C.脱世不得D.知音难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顺流而             ②山川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作者借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各句中“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徘徊斗牛之间D.渔樵江渚之上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对客人之“悲”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雄易逝,人生无奈。B.生命短暂,个人渺小。
C.美好理想,难以实现。D.江水流逝,月有圆缺。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击空明兮溯流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选文1段突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思想?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