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4015276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在赂秦                 弊:弊病
B.六国                 互:互相
C.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
D.不在战矣             固:本来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做“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
D.第二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间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A.求全责备B.有备无患C.德才兼备D.攻其不备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神明自得 (于是)B.故不积步(一步)
C.驽马十驾(十天所走的路程)D.食埃土(向上)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比喻)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夸张)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借代)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拟人)
4.对这段文字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对比论证、引证B.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分类论证D.引证、分类论证
5.本段主要论述学习的(     
A.过程B.意义C.方法、态度D.目的
6.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D.我孰与城北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始祸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第一段论证什么分论点?论证方法有哪些?
4.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024-09-0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六国论》(节选),完成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                      青,取之于蓝而青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的灭亡,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选文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选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024-08-08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