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27231

阅读《六国论》(节选),完成各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                      青,取之于蓝而青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的灭亡,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选文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选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劝学》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       一:专一
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以上文段的作者是______,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在人性问题上作者主张______
2024-08-25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1〕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2〕。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啧〔3〕。傲,非也;啧,非也;君子如向〔4〕矣。

——《荀子·劝学篇》

【注解】〔1〕箸(zhù):刻。指心中领会得十分深刻。〔2〕禽犊:赠献之物。这里比喻卖弄。〔3〕啧():多言,语声繁碎的样子。〔4〕向:通,回响。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为法则                    一:全部、都
B.曷足以七尺之躯哉          美:使……完善
C.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故不问而告谓之             傲:指心气浮躁
2.与“君子之学也,美其身”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尖草       (《促织》)B.作《师说》贻之(《师说》)
C.木直中绳,𫐓为轮。(《劝学》)D.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赤壁之战》)
3.下列对文章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学习能将所学贯彻到一言一行之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他人的榜样。
B.人学习,只追求了解记住某些字句篇章,利用所学在人前炫耀,把知识道理当作自傲的资本。
C.荀子认为当别人向自己请教问题时,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同回声一样,连续不断。
D.这篇短文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肯定了君子“以美其身”的学习目的。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2024-08-1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园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②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泉源(疏通)B.承天命(大)
C.凡百元首(所有的)D.人君神器之重(当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兹九德B.则思心以纳下
C.则思身以黜恶D.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3.翻译划线句子。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②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024-09-0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