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8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2.对下列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方,周围。四旁。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3.下列对全诗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中“当”的意思是“对着”。
B.“唯有杜康”中“杜康”,这里是作为酒的代称。
C.“食野之苹”中“苹”的意思是“草坪”。
D.“枉用相存”中“存”的意思是“问候”。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借以表示自己优礼贤才的态度。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句中诗人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D.“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中多次出现“忧”,是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大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是消极悲观的态度。
B.“何枝可依”中的“何”字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些贤才可供依托的一枝。
C.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兼军事家,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歌抒发他建功立业而不得的苦闷以及渴望招纳贤才的宏图大愿。
D.《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2024-09-0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长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三校生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列一首古诗,完成各题。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B.颔联,写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大鹏的神力。
C.颈联,写世人常常不理解李白的不同凡响的言论和宏大抱负,只是把它们当作“大言”来耻笑。
D.尾联,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律诗,四联八句,前两联塑造大鹏的形象,后两联是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不畏流俗的精神。
B.开篇激昂高调作者以“大鹏”自比,此处大鹏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李白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C.李白自比大鹏,他想借李邕来做大鹏乘借的大风,但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不识人才。
D.本诗最后两句,诗人借用孔子觉得“后生可畏”的典故,劝告世人不可轻视年轻人,讽刺了世人对自己的轻慢态度。
2024-09-0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河北中职对口升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长城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九七九年

注:①席慕蓉,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A.“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B.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C.“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2024-09-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高职模拟考(二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词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词语中加点汉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静女其(shū)
B.踟蹰(zhí   zhú)
C.静女其(luán)
D.彤管有(wěi)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我于城隅(等待)
B.我彤管(赠给,赠送)
C.美且异(水灵灵的样子)
D.静女其(美好)
3.关于通假字,下面各句判断错误的一句是(     
A.爱而不见     见,通“现”,出现 。
B.说怿女美     说,通“乐”。女,通“汝”。
C.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
D.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
4.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拍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C.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024-09-0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正面描写劳动场景,表现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B.“笠是兜鍪蓑是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冒雨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
C.诗中写了四个人物形象,夫妇和两个儿子,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争分夺秒,效率很高,就算是下雨了也不停歇。
D.诗中“秧根”两句是语言描写,殷殷叮嘱家人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2024-09-0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职教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三)
7 . 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2024-09-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试题(1)(高教2023版)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下列对李白《将进酒》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以比喻手法突出眼前所见黄河之景气势壮阔的特点。
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情绪的逆转。
C.“陈王昔时宴平乐”诗人借用典故慨叹自己与陈王的相似之处。
D.本诗结尾与开篇之“悲”形成照应,“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
2.李白《将进酒》中运用“陈王昔时宴平乐”的典故的作用是(     
A.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美好的追求。
B.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现在生活的自在。
C.借陈王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D.借陈王曹植的典故感叹今非昔比。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4.赏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个短句的妙处。
2024-09-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试题(07)(高教2023版)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渚”指的是水中小洲。
B.“拔剑四顾心茫然”中“顾”的意思是“望”。
C.“长风破浪会有时”中“会”的意思是“恰逢”。
D.“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济”的意思是“渡”。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是“请”的意思。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了作者的悲愤、失望的情绪。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的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迷茫、堕落的心理。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抑郁苦闷之情。
B.第三句写“停杯”“投箸”,属于细节描写;第四句写激动之情, “拔剑”“四顾”“心茫然”三种情态,都是用浓墨重笔,勾勒得异常醒目,给人印象强烈。
C.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
D.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024-09-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下列对这首诗尾联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2024-09-05更新 | 3次组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