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4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 . 诗歌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唐)杜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1.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A.对比反衬B.借古讽今C.托物言志D.虚实结合
2.对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鹤所处的环境,点出鹤鸣清越的特点。
B.这首诗的颔联侧重于描写鹤的色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这首诗写出了鹤外形优美、举止优雅、性灵细腻的特点。
D.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2024-08-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对口升学沃米杯第三届联考语文试题
2 . 对下面微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青山

小帆

青山飘彩虹

不倦山风舞劲松

一坡桔子红

A.青山、彩虹、劲松、桔子都寄寓着作者的心情,诗人对自然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身临其境的深思,使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深邃的诗趣。
B.一、二两句,一个“飘”字,一个“舞”字,尽显彩虹的灵动、山风的活泼,使整个画面都跃动了起来。
C.“一坡桔子红”,写出了桔子丰收的情景,与青山作对比,使诗歌有了波折,更见诗人放眼美景的惊叹。
D.整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缤纷色彩赋予景物以感情,诗中容纳了多种色彩,对比强烈,冷暖相间,恰如其分地描绘景致并创造了意境。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3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远和近

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A.本诗的意境与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C.诗的诗眼是“远”,一个“很”字让远和近所指代的距离变得极端,要缓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D.诗中的距离,只是一种错觉,并不是空间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中职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对下列【甲】【乙】两首同题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乙】

拾缀着 雁儿南下的踪迹                                  借一枚落叶 包紧呓语

诗人眼里的远方                                               趁月色正浓

被枫叶 涂满家灯                                               赶脚 轻叩久别的门扉

A.【甲】诗首句“拾缀……踪迹”,描绘出思乡者睹雁思乡时的情态;尾句中“涂满”一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思乡”情感传递出来,提升了整首作品的韵味。
B.【乙】诗首句极富新意,创设了梦回故乡时的场景;尾句“赶脚”与“轻叩”形成巨大反差,将近乡情更怯的情感表达得更细腻。
C.【甲】诗用“涂满”,【乙】诗却用“轻叩”,可见【甲】诗中的思乡之情更浓烈。同时,【甲】诗侧重“思”;而【乙】诗中的“赶脚”一词,说明是先“思”后“行”。
D.两首诗依托秋天特有的意象,如“枫叶”“落叶”,将浓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据此,可以将这两首诗命名为“秋思”。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5 .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明珠,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含蓄凝练,隽永优美。下列意象的解释与所给的文句,不对应的一项是(     
A.意象: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文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B.意象:蝉。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文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C.意象:水。在古代诗歌里流水常与离愁贴合,将流水的无穷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文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D.意象:柳树。古代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也常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文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6 . 李清照《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     
A.盛夏B.暮春C.初秋D.寒冬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中职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本词是他的绝命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B.“往事知多少”一句是李煜在诘问自己以往做过多少错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C.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D.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扪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和“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第四届第三次对口升学联考语文试卷题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下面各项中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是重阳节。
B.“无人送酒来”一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C.“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
D.本诗先虚写诗人登高无人送酒,再实写故乡沦陷的景象,于虚实交融中抒发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中职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睛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云树半晴阴”描绘出江天云树,时晴时阴的画面,给人捉摸不定、变化莫测之感。
B.“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三句从怀古到咏怀,从空间到时间,再现了行客的“凄凉意”。
C.“山下”“柳边”两句塑造了遥远而缥缈的意境,表现了词人凄清伤感的心情。
D.“行客莫登临”中的“莫”字表达了作者登临时的孤独和落寞,劝勉行客莫要登临。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天亦老”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2024-08-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10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晨曦

山村的鸟鸣越来越瘦

一只肥太阳

咬醒   留守的旧梦

A.本诗构思巧妙,语言凝练,意境深沉,短短三行诗写出了山村欣欣向荣的现状。
B.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在于形容词的妙用,如“瘦”“肥”“旧”等,“瘦”与“肥”形成对比,进一步写出了山村的特点。
C.一个“瘦”字反映了如今山村的现状,小字辈飞出了山村,可能读书创业去了。一个“肥”描绘出朝阳的形态,不仅点题 ,而且与“瘦”对应。
D.末句中的“旧”字给人一种凄凉悲伤之感,并且阐明了本诗的主旨。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长兴、德清、安吉三县2022-2023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