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聊斋志异·郭生》通过郭生与狐狸的互动,揭示了人性中的自负与谦逊。郭生初时因狐患而苦恼,但在朋友王生的点拨下,逐渐认识到狐狸的“涂鸦”实为指点。随着郭生的学业进步,他对狐狸的依赖和感激逐渐转为怀疑和轻视,最终因自负而失去狐狸的帮助,成绩下滑。文章通过这一过程,强调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狃:因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古代称平民百姓为布衣、黎民、庶民等,称士大夫为缙绅。
B.“春秋”,文中指的是相传由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的编年体史书。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
C.“闱”,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后来科举制度兴起,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闱”又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5.概括郭生对狐狸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通过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揭示了治国之道。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理国家,但孟子用战场上的比喻指出,梁惠王的治理方式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程度不同。孟子强调,治国不仅要关注表面措施,更要注重根本的民生问题。通过这段对话,孟子批评了梁惠王的治国之道,强调了治国应以民为本的理念。

2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国也            于:介词,对。
B.河内                      凶:凶险。
C.寡人之民不        加:副词,更、再。
D.亦走也                  是:代词,这。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一)(职业模块)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成名因献促织而获厚赏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僚体系的荒诞与腐败。文章通过成名的经历,反映了小人物在权力体系中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讽刺了官员们的贪婪与不公。成名因促织而富,抚臣、令尹因促织而受恩荫,生动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财富的畸形分配,揭示了百姓在这种体制下的苦难与无助。文章语言简洁,情节曲折,富有讽刺意味。

3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①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②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战?③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B.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C.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D.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地方长官,如县令。《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C.跬步,“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
D.恩荫,又可称为门荫、荫补,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这里指恩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名献促织,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促织善斗的才能,并且能应节而舞,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
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②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促织》(分层作业)(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节选自苏轼的《赤壁赋》,通过主客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客人借吹箫抒发对历史英雄曹操的感叹,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悲伤。苏子则以水与月为喻,阐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强调了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体现了苏轼旷达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B.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以……为伴侣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了解,知道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3.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刘氏寡妇的善行,展现了她在艰难生活中的无私与仁爱。刘氏不仅辛勤劳作,还乐于助人,尽管自己生活困苦,却常常接济邻里。文章通过刘氏儿子在母亲去世后才明白母亲善举的情节,突显了善行的深远影响和邻里间的互助精神。故事情节简洁明了,语言质朴,蕴含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强调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①。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①殆尽:几乎全部烧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以己之衣之(赠送)B.乡里称其善(像盐的味道)
C.乡邻衣物(给予)D.时刘儿方母之善举也(明白,醒悟)
2.选文中“昼则疾耕作于田间”的“于”字的意思为(     
A.介词,在B.在……方面
C.表原因,由于D.助词,无意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苏子与客人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客人吹箫引发了对曹操昔日辉煌与今日渺茫的感叹,苏子则以水与月的永恒不变来回应,强调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文章通过对比和对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B.顺流而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以……为伴侣
D.客亦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了解,知道
2.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题(一)(基础模块下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技艺和心得,巧妙地借树喻人,揭示了治理国家和管理百姓的道理。文章通过对比种树方法,批评了官吏的繁琐政令,强调顺应自然、尊重事物本性的管理之道。文笔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既有叙事的趣味,又富有哲理,体现了柳宗元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治理方式的追求。

7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且硕茂,蚤以蕃     实:果实
C.根拳而土     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矣。   离:背离,远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不然     请立太子为王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
B.本文多用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也加强说理的力度。
C.作者巧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D.作者借“知种树而已”的驼者发声,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对吏治的弊端直接予以抨击,笔锋犀利。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题(二)(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本文通过描写成名一家不幸遭遇,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作者借小虫斗胜之奇,批判了“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的现实,展现了小人物在强权下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偶然中的必然——善终得报,但讽刺意味浓厚,引人深思。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庐访成    造:到。
B.敌领     龁:咬。
C.其能     疏:疏忽。
D.抚军亦厚成   赉:赏赐。
2.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覆之以掌
A.村中少年好事者B.此物故非西产
C.既而得其尸于井D.楼阁万椽
3.列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叮不释
B.则应节而
C.赐抚臣名马衣缎
D.沛公欲关中
4.“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说:一个人飞上天,神仙就连鸡犬也带走了。的确是这样的啊!
B.听说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飞上天,神仙就连鸡犬也带走了。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啊!
C.听说:一个人得道升天,就连鸡犬也成了神仙。这样啊!
D.听说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得道升天,就连他的鸡犬也成了仙。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啊!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河北中职对口升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展现了不同弟子的志向和性格。子路急躁自信,曾皙淡泊宁静,冉有务实谨慎,公西华谦逊有礼。孔子通过对话引导弟子们表达各自的志向,并在最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也展示了他对弟子们的了解和期望。文章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志向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对曰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B.夫子                  哂:微笑
C.异乎三子者之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D.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端着章甫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之以饥馑B.如会同,端章甫
C.乎大国之间,D.异乎三子者之
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何如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C.异乎三子者之撰D.夫子何哂由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章甫,愿为小相焉。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
C.子曰:“何乎?亦各言其志也!”
D.三子者出,曾皙
6.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2024-09-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选自荀子的《劝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文章指出,学习如同染色、磨砺和雕刻,需要不断积累和持之以恒。荀子还强调了善于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天资平庸的人,通过借助外物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显著的成就。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马者            舆:车
C.江河            绝:断绝
D.虽有槁暴            槁暴:枯干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取之蓝而青于蓝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故木受绳                      更相枕以卧
C.吾尝终日思矣                  人非生知之者
D.蛟龙生                           犹且从师而问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蚓无爪牙之利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君子生非异也
6.下列各句中,用来总论学习的意义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⑤
7.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了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2024-09-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