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吴起守信》)

【乙】(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返而食——由“不期而遇”可推定“期”为“约定”之义。
B.起之不食以者——由“俟机出击”可以推定“俟”为“等待”之义。
C.民之,莫敢徙——由“不足为怪”可以推定“怪”为“奇怪”之义。
D.其傅公子虔——由“刑人如恐不胜”可以推定“刑”为“惩罚”之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遇故人止之食                         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①故人来,方与                      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①辄予五十金,明不欺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     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句子改动后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改成“起之不食以俟,乃恐其自食其言也”后,就变成了以“乃”为标志的判断句。
B.“其为信若此”改成“其如此于信”后,就变成了一个带有典型标志词的状语后置句。
C.“恐民之不信己”改成“恐民之不已信”后,就变成了主谓倒装句。
D.“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改成“募民之能徙置北门者”,这两句都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不然就不会有人再相信你,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这也是“小信诚则大信立”。
B.【甲】文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老友会责怪他,担心三军将士不能信服他。
C.【乙】文讲述秦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木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
D.【甲】【乙】两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说明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国都需要诚信。
5.将上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2024-08-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温州市一模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B.《左传》C.《史记》D.《诗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知亡矣                  既:已经
B.越国以                  鄙:边邑
C.焉用亡郑以            陪:陪伴
D.秦伯,与郑人盟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
3.晋文公最后选择撤退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中职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教,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②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 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为者也? 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焉。合从者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 楚王曰:定矣。遂定从于殿上。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于楚                                      合从:合纵,与“连衡”相对。
B.十九人相与笑之而未废也            目:递眼色。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               臣:使……臣服。
D.而王弗知                                恶:罪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得定从                                鼓瑟希,铿尔,舍瑟
B.客为者也                                   夫子哂由也
C.兴师与楚战                                相如度秦王特诈佯为予赵城
D.合从者                                   冰,水之而寒于水
3.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2)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壁,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相如秦王无意偿赵城                  视:比较。
B.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C.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D.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使其从者衣褐            今君亡赵走燕
B.左右或欲相如去        赵使者蔺相如
C.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绝秦望
D.强秦                      夜驰沛公军
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设九宾于廷

A.吾属今为之虏矣B.验之以事
C.籍何以至此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并用让秦王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虽识破蔺相如缓兵之计,但迫于形势,只好假意同意以“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试题五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                           郤:通“隙”,嫌怨,隔膜
B.若入前为寿                                 寿:祝寿
C.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D.常以身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
2.以下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为(     
例句:籍何以至此?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果地震陇西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以下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为(     
A.①今者有小人之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
B.①因击沛公                 ②既而以吴民之乱请
C.①若属皆且所虏             ②君王人不忍
D.①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②宁许负秦曲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本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开始很平和,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趋于紧张。
B.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案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
C.当时宴会在军帐中进行,座次按古代室内礼仪活动形式安排,以坐在东面为尊。
D.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出于此。
2024-08-0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职语文春考模拟试题四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宋史·苏轼列传》)

注:度僧牒:僧人身份凭证,可以免税,以及获得一些其他的待遇;裒,收集;羡缗,钱;橐,口袋。

【乙】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宋史·苏轼列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减价常平米——与“籴”相对,是卖出谷物的意思。
B.扬州——“徙”,是官职调动的意思,常见的还有“拔”“擢”“迁”等。
C.船夫之乏——由“周急济贫”可知,是接济、救济的意思。
D.故所载率皆速达无——由“尔虞我诈”推断,是欺骗的意思。
2.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易米救饥者                                                     官舟为家
B.①活甚众                                                            ②听操舟私载物货
C.①水陆                                                            ②轼请复旧,从
D.①轼请                                                            ②霜叶红二月花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轼”。
B.“轼请于朝”是个带有典型标志“于”的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轼于朝请”。
C.“杭,水陆之会”不是一个判断句。
D.“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是个定语后置句,可理解为“复发橐中五十两黄金”。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①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②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③(苏轼)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
④(苏轼)又赐予剃度僧人牒文,买米来救济饥饿的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苏轼在杭州、扬州等地为官时一心为民,做了不少利于百姓的事情,请你概括他为官的具体事例。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复顾                  去:离开
B.而幼孩                  而:通“尔”
C.故且怠                  病:生病
D.而木之性日以        离:背离
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摇其本观其疏密B.传其事为官戒也
C.吾小人辍飨饔劳吏者D.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
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的是(     
A.然吾居乡B.故不我若也
C.不知始何名D.吾又何能为哉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B.早以蕃
C.而卒以D.驼种树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2023-2024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朝而夕设版焉________
(2)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烛之武临危受命,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从选文中找一个伏笔或照应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2024-08-0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问晏子曰:古之盛君,其行何如?

晏子对曰:于身而厚于民,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欲;诛不避贵,赏不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于法,废罪顺于民。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若夫私家之政,生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公不图。

晏子曰: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今君税敛重,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货。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而公不图。

公曰:善。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饰,业土不成,止役轻税,上下行之,而百姓相亲。

(选自《晏子春秋·卷三·内篇·篇十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身而厚于民(B.不以养欲(shì
C.者处下而不怨(xiāoD.故家货dān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身而广于世             约:约束。
B.赏不             遗:遗漏。
C.刑罚于法             中:合乎。
D.民心离             故:故意。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明政行教”,“以”是介词,表示凭借。
B.“废罪顺民”,“于”是介词,引进“顺”的对象。
C.“是以贤者处上不华”,“而”是连词,表示意思的递进。
D.“粒食民”,“之”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助词“的”。
4.“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这个复句的类型是(     
A.选择复句B.转折复句C.递进复句D.因果复句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在这事上夸耀。
B.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而不是去讨伐他们。
C.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也就不会去讨伐他们。
D.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去借此夸耀。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向晏子请教古代盛君的问题,是想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比较好。
B.晏子从多个角度告诉景公古代盛君的特点,希望能够影响到景公。
C.景公听了晏子的回答之后,虽然心里明白可是他没有做任何反应。
D.晏子不得已之下只好直接指出了国君的问题,景公这才明白过来。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久之遂       善:善于,擅长
B.建炎中陷贼       陷贼:落入敌人之手
C.使所掳妇人       图:画
D.本李伯时家小史       小史:小官
2.对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久遂善画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贼闻善画   其:代词,译为“他”。
C.广平生实用左手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D.广毅然辞实不能画   以:介词,译为“用”。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金兵)用白刀子威胁,(赵广)不听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
B.(金兵)用快刀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
C.(兵)用白刀子威胁,(赵广)不听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派遣他离开了。
D.(金兵)用快刀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派遣他离开了。
4.对文中“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自己不如李伯时水平高,羞于作画。
B.他只擅长画马,不擅长画人物。
C.他同情深陷贼手的妇女。
D.他不肯屈从金兵的威胁。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中职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化课试卷语文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