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将文中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2.《寡人之于国也》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民不__________     之以桑__________     王无罪_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对话是围绕__________问题展开的。
5.翻译下列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宜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吾,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止之曰   固:坚决
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终于,最终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面句子中画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功大       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       不欲廉颇争列
C.相如素贱人       庸人尚羞之
D.相如廷斥之,辱群臣       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5.翻译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云霞雾露者,山川河岳熏蒸 (1) 气也。气结成云,云散为□;气凝成雾,雾滞为□。春气温煦,云如絮而霞如绮,自必晴明;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夏气炎烈,云有奇峰,霞饶文锦,雾蒸溽暑,露拂南风。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冬气寒肃,云轻霞薄,风日美,雾凝露结,霜雪交荣。故谓云霞雾露之明相应 (2) 春夏秋冬之令节。

【乙】夫风者,天地之呼吸气也,无声无形。兴波涛而得形,依林木以为声。雨者,天地之熏蒸气也。夏天当热,凉 (3) 不晴;冬天应寒,暖则必。霜者,天地之清凉气也;雪者,天地之严肃气也。露凝而为霜,雨结而成雪。霜降于秋秒,能驱烦暑 (4) 豁新凉;雪于腊中,可杀诸毒而获丰兆。

(节选自黄图珌《气象万千》)

【注】①溽()暑:潮湿闷热之气。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日美——由“并驾齐驱”可推定“并”为“一起”之意。
B.云霞雾露之明相应——由“一晦一明”可推定“晦”为“昏暗”之意。
C.暖则必——由语意推断,此处的“雨”字活用为动词,意为“下雨”。
D.雪于腊中——由“知不可乎骤得”可以推断“骤”为“常常”之意。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1)之   (2)其   (3)于   (4)而B.(1)之   (2)乎   (3)则   (4)而
C.(1)其   (2)于   (3)则   (4)以D.(1)以   (2)乎   (3)而   (4)以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风者,天地之呼吸气也
②霜降于秋秒
③露凝而为霜,雨结而成雪
A.①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典型判断句。
B.②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可以理解为“于秋秒降”。
C.②和“师不必贤于弟子”句式一致。
D.③是一个以“为”为标志的典型被动句。
4.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或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

①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
②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

气结成云,云散为□;气凝成雾,雾滞为□

③气结成云,云散为霞;气凝成雾,雾滞为露。
④气结成云,云散为露;气凝成雾,雾滞为霞。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将文中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兴波涛而得形,依林木以为声。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职业中学艺文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祗回:流连,盘桓。②折中:调和取证。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国以礼       为:治理
B.五六十       如:或者
C.则已焉       没:通“殁”,死
D.夫子何由也       哂:赞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一日长乎尔

A.为国礼,其言不让
B.诸生时习礼其家
C.不物喜,不以己悲
D.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结合选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夫子哂由”,说明孔子非常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哂之。
B.甲文中“吾与点也”,说明孔子对曾皙的志向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追求天下大同的和谐生活。
C.乙文中的太史公是司马迁。
D.乙文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让人仰视,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表达了太史公对孔子品格及思想的推崇与景仰。
2024-07-2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岁         罪:归咎,归罪
B.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请”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战,曹刿请见
B.臣请为王言乐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D.请君听我弹一曲

(3)下列译句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有的人跑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C.是亦走也。
译文:这同样是逃跑啊。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译文:这何异于刺伤人之后又置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

(4)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忧心忡忡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5)通过学习选文内容,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选文出自 _________中的 __________,文章论述了   ___________以统一天下的问题,反映了孟子 ________的治国思想。
①民贵君轻 ②《寡人之于国也》 ③《孟子•梁惠王上》④“王道” ⑤如何实行”仁政”
2024-07-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职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勠力(合力)                                (料想)
B.目(屡次,多次)                      若属(我们这些人)
C.刀(切肉的砧板)                      (眼眶)
D.帷(揭开)                                为寿(敬酒)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拱手取西河之外B.项王按剑跽曰
C.拔剑切啖之D.立饮之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从用法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C.收天下之兵,以天下之民D.持剑盾
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主要写了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四件事。
B.刘邦巧舌如簧,卑辞谢罪,紧张的气氛看似已和缓下来,但实际上双方却各有打算,更为惊心动魄的斗争正在暗地里酝酿。
C.作者抓住樊哙“闯帐”一系列动作以及一番慷慨陈词,表现了他既勇猛果敢、不卑不亢,又粗中有细、有理有节的性格。
D.这一部分既写了刘、项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又表现了项羽内部的矛盾分歧,如范增和项羽之间“杀刘”还是“不杀刘”的矛盾;项庄与项伯“护刘”与“刺刘”的矛盾。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对口升学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言语B.鄙贱之人鄙贱:卑鄙下贱
C.,不忍为之下羞:害羞D.以吾两人在也徒:白白地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3.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     
A.①您看,除廉将军外,哪一个可与秦王相比?②相如虽然无能,难道怕廉将军吗?
B.①诸位看来,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更厉害?②相如虽然无能,难道怕廉将军吗?
C.①您看,除廉将军外,哪一个可与秦王相比?②相如即使再无能,唯独怕廉将军吗?
D.①诸位看来,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更厉害?②相如即使再无能,唯独怕廉将军吗?
4.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目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鄙贱之人”,表现出心理的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的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政。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傅:辅助国君儿子的官,这里指教师。②军政:即军正,国中执法官。③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学者以术齐侯       劝说,求取功名、官职
B.以为诸公子之傅             认为
C.叩胸而施氏                  责备
D.而乎大国之间             迫近
2.下列各句,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得势者昌,逆势者亡。
B.孟氏的一个儿子把儒家仁义治国的办法献给秦王,而秦王认为这是灭亡之道。
C.鲁施氏的一个儿子成为齐侯的老师,因而有了优厚的俸禄和受人尊敬的地位。
D.鲁施氏的另一个儿子被楚王任用,成为楚国的执法官。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4.“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你同意施氏的观点吗?请结合原文回答。
2024-07-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现代电子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赢而不助五国也。
(2)牧以谗诛。
(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