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的一篇赋,描绘了秦朝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和奢华无度。文章通过对阿房宫的细致描写,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腐败,批判了其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杜牧借此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指出六国灭亡和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不爱民如子。文章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警示作用。

1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益骄固(骄横顽固)
B.王子皇孙(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C.管弦(难听的音乐)
D.楚人一炬(指项羽)
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戍卒叫,函谷举
C.蜀山兀,阿房出
D.秦人不暇自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廊腰
A.来于秦B.缦立
C.筑长城而守藩篱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B.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谁得而族灭也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一)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张元收养被人遗弃的狗并最终因狗救了叔父一命的故事,突出了仁爱和善行的重要性。张元的仁心不仅体现在对动物的怜悯和救助上,也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叔父的生命,体现了“善有善报”的道理。文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陌有犬人所弃者              为:被,表被动
B.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明年:第二年
C.延医治之             速:招致
D.叔父视犬如             亲:亲人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若见而不收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元责怪它,跟着狗出门,发现叔父生命垂危。
B.张元对此感到奇怪,就跟着狗出门,发现叔父生命垂危。
C.张元责怪它,任凭狗出门,发现叔父几次死了。
D.张元对此感到奇怪,任凭狗出门,发现叔父几次死了。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元收养了一只狗,叔父一开始是反对的。
B.张元认为对见到的所有将死动物都应该施以救助,否则就是没有仁爱之心。
C.文中的小狗很聪明,它间接救了叔父一命。
D.叔父被蛇咬了,因为抢救及时,没几天就痊愈了。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职教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五)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节选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通过叙述作者偶然读到徐文长的诗集《阙编》并为之惊叹的经历,表现了徐文长的才华横溢。文章描写了作者与友人陶周望在夜间读书时的激动心情,突显了徐文长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力。作者通过对自己三十年来未曾知晓徐文长的感慨,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敬仰之情。整体语言简洁生动,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改)

【注】①陶太史:即陶望龄,字周望,太史为官名。②恶楮毛书:纸质很差、装订粗糙的书。③不佞:不才,用为自称的谦词。④次第:排比编次。

1.下列各句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阙编》诗一       帙:量词,一套书叫做一帙
B.灯间读之       就:靠近,凑近
C.不佞生三十年       盖:发语词,可译为“原来”
D.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始:开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阙编》何人作者B.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丈夫,二壶酒,一犬
3.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B.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C.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D.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虽然才华横溢,但字写得很丑。
B.“我”和陶周望夜里又读又叫的,是因为徐文长写得太好了。
C.“我”在读《阙编》之前,并不知道徐文长这个人。
D.“我”写《徐文长传》所用的材料是打听出来的,不是“我”的亲历。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职教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四)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部分,描写了楚汉相争时期,项伯夜访张良,告知项羽欲袭击刘邦的计划。张良将消息告知刘邦,刘邦通过张良与项伯建立联系,最终化解危机。文章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现了刘邦的机智和张良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项伯的义气和项羽的犹豫。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突显了历史事件中的人性和智慧。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留侯张良       素:平时
B.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夜:夜晚
C.项伯杀人,臣       活:使……活
D.张良出,项伯       要:同“邀”,邀请
2.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四川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普通高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赤壁赋》通过描写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之夜的饮酒、歌唱、吹箫等活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文章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箫声的幽怨绵长和自然景色的壮丽。苏轼在文中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天地的永恒,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哲学观。整体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5 . 阅读《赤壁赋》相关段落,完成下列题目。

【甲】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乙】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说文解字》说,绝,断丝也。从糸从刀从卩。从小篆看,从糸从刀从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是把丝弄断,有截断的意思,故引申为断绝、中止、隔绝,又引申为横渡,极、非常,等等。解释下列句中“绝”字的不同意思。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3)以为妙绝____________
(4)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_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
2.下列对于选段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人”指代圣君贤臣或美好理想。歌声表现了苏轼对朝廷的怀念、对理想的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
B.“潜蛟”指潜藏在深谷中的蛟龙,古人以蛟龙得水比喻人才得到重用,“幽壑之潜蛟”可以隐喻被压抑的人才。
C.“嫠妇”指寡居之妇,古代“弃妇”和“逐臣”是常常相提并论的。所以苏轼借箫声明显地传达出自己遭贬谪的幽怨。
D.省本难摹,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出箫声幽怨绵长、凄切悲凉的特点。
3.对选段乙和丙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坐(端正)
B.蜉蝣于天地(寄身,置身)        知不可乎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眨眼)        于江渚之上(砍柴)
D.驾一叶之舟(小船)                  举匏樽以相(聚焦)
4.南宋俞文豹评论说,“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认为《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了画笔难以描绘的“气象”。请从该角度赏析这两个句子。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试题(2)(高教2023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选自苏轼的《赤壁赋》,通过描写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英雄曹操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叹息。文章以苏轼饮酒放歌的欢乐开篇,转而通过客人的箫声引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客人借景抒情,联想到曹操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消逝,进而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C.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一瞬间,片刻。
D.托遗响于悲风
悲风:悲凉的箫声。
2.下列句子全都是客人面对赤壁之景而“悲伤”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⑤⑥
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第一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B.“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江水、明月与对英雄人物业绩的联想,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C.第二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文中的“客”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可见“客”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挟飞仙”“抱明月”的空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试题(5)(高教2023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节选自苏轼的《赤壁赋》,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文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江上月夜的静谧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苏轼通过描写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表现了他在逆境中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举酒                                        (2)歌而和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3.选文第一段重在写景,对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语文试题(04)(高教2023)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现了魏征的忠诚与胆略。他外貌平凡,但敢于直言进谏,即使面对皇帝的愤怒也毫不动摇,最终使皇帝收敛怒气。文章还通过魏征劝阻皇帝巡幸终南山和皇帝因魏征而放弃玩物的细节,突显了魏征在朝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重视贤臣的治国风范。整体来看,文章简洁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富有感染力。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注],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境内。

1.下列各句中,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征状貌不逾中人       中人:普通人,一般人
B.上亦为之霁威       霁:收敛,怒气消散
C.而竟不行,何也       竟:竟然
D.征奏事固久不已       已:停止,完毕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回人主意              留侯张良
B.或途上怒              君美,徐公何能及君也
C.外皆装已毕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还,言上曰       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3.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B.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
C.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D.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敢于劝阻皇帝,不怕皇帝发怒。
B.太宗皇帝要巡幸终南山,一切准备就绪却最终没去,是因为他怕魏征反对。
C.魏征曾经告假去祭扫坟墓,回来之后得知太宗因他停止临幸终南山的计划。
D.太宗皇帝是一个畏惧大臣、没有主见、玩物丧志的皇帝。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职教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字,描写了蔺相如在渑池会中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情节。通过蔺相如巧妙应对秦王的刁难,展现了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文章通过对话和行动的描写,生动刻画了蔺相如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反映了赵国在强秦面前的外交策略和尊严。整体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和艺术表现力。

9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题目。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请盆缻秦王(     )                 (2)左右皆(     )
(3)相如召赵御史书曰(     )       (4)左右欲相如(     )
2.“秦王饮酒酣”一句中“酣”字有什么作用?
3.渑池之会主要围绕什么矛盾斗争展开的?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蔺相如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语文试题(8)(高教2023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凭借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秦伯撤军的故事。文章通过对话和行动描绘了烛之武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烛之武的言辞恳切、逻辑严密,成功地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撤走)
B.夫晋,何之有?(讨厌)
C.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D.行李之往来,其乏困(供给)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3.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升学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