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青纱帐——甘蔗林》通过对比北方的青纱帐和南方的甘蔗林,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传统的深切怀念和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赞美。青纱帐象征着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和英雄气概,而甘蔗林则象征着和平年代的甜美生活和幸福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既歌颂了老一辈革命者的伟大精神,也表达了对新一代建设者的由衷喜悦,展现了革命传统与新时代生活的和谐统一。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却是南方,而不是遥远的北方;

北方的高粱地里没有这么甜,这么香!

这里却是甘蔗林,而不是北方的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里没有这么美,这么亮!

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满怀凛冽的白霜;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大气的芬芳!

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充溢炮火的寒光;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朝雾的苍茫!

北方的青纱帐哟,平时只听见心跳的声响;

南方的甘蔗林呢,处处有欢欣的吟唱!

北方的青纱帐哟,长年只看到破烂的衣裳;

南方的甘蔗林呢,时时有节日的盛装!

(选自郭小川《青纱帐——甘蔗林》)

1.下列对《青纱帐——甘蔗林》一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是从总的方面抒发了诗人对青纱帐和甘蔗林的看法,并表明了自己更怀念北方的青纱帐。
B.诗人把“青纱帐”看作是新中国的摇篮,千千万万革命战士锻炼成长的熔炉,表达了诗人心往神驰和衷心怀念、感激与自豪的思想感情。
C.诗歌赞颂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追忆老一代革命者创业的艰苦,高歌革命传统的可贵,进一步抒发了对革命传统的自豪之情。
D.诗歌抒发了诗人对老一辈革命者光荣传统的深切怀念,对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健康成长的由衷喜悦。
2.诗中“青纱帐”与“甘蔗林”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
3.选段中写到“青纱帐”与“甘蔗林”的不同,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青纱帐——甘蔗林》一诗中借用了传统诗歌的哪些表现手法?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试题(2)(高教2023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2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的象征意义是(     
A.历史上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B.历史上的祖国的美好希望一再落空
C.新时期祖国像旭日喷薄而起
D.新时期年轻人献身祖国的热忱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语文试题(模拟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3 . 对诗歌《青纱帐——甘蔗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将青纱帐和甘蔗林连在一起,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
B.这首诗歌,体现了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的内在联系,歌颂了继往开来、代代相传的革命传统。
C.这首诗歌抒发了对老一代永葆青春,新一代健康成长,新老两代并肩战斗、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欣慰之情。
D.这首诗歌在构思上运用了象征手法,诗句一韵到底,并采用了大量的对偶和排比句式。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语文试题(8)(高教2023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4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点葫芦

弯腰,再弯一下腰

将粒粒高粱种在腰窝上

秋天,就只管等着挺直腰板

A.点葫芦是一种传统的播种农具,以“点葫芦”为题,暗含了农人播种的不易。
B.诗歌中四个“腰”字贯穿全诗,“弯腰”“再弯”写出了农人点种的虔诚。
C.末句一语双关,既指高粱挺直腰板,又指秋天的丰收景象,生气盎然。
D.诗歌语言朴实,不造作,感情充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州、衢州、丽水市中职学校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雨巷》,完成下列题目。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 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 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强化了节奏, 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2.下面对这两节诗中女郎意象的揣摩,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或许是一位因沉醉于爱情而惆怅的青年,这位“女郎”不正是“我”要追求的那位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
B.“女郎”的形象可以解读为诗人的理想。他一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又徒然增加自己的哀怨与惆怅,所以“消了”“散了”也好,这就给这种理想涂上了一层喜剧色彩。
C.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里的“女郎”也可以看做是惆怅而彷徨的诗人自己。
D.诗人和“女郎”是二位体。即“我”是现实中的“我”,而“女郎”是理想中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3.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诗歌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B.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景为重点,情为衬托,景是诗人寄兴之所在,情是诗人改造世界之志的归宿。
C.《冰河英雄》现场内容和事后采访内容交替表现,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互交错,新闻性和文学手法巧妙结合。
D.《神的一滴》朴素的文字和细节化的描述中包含着无尽的哲思,表达了作者悠远的生命感想。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7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全诗运用排比复沓手法使得作品的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从而突出了主题。诗句形式上长短相间,错落有致韵律跌宕,极富跳跃性。
B.《寻梦者》感情真挚,艺术精熟圆润,唱出了诗人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C.《金黄的稻束》全诗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空间性的主体的沉思和对母性的歌颂。
D.《采石工》通过对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和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商文明的基因》中“基因”原是生物学名词,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本文的“基因”是指工商文明与生俱来的内在“精神”和“规则”。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揭示了工商文明的内在构成要素。
B.《人应当坚持正义》一文中,苏格拉底提出“守法就是正义”的观点,他认为那些按照人民约定的制度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就是正义。在他看来,守法的人就是正义的,不守法或者违法的人就是非正义的。
C.《寻梦者》诗人意象创造技巧圆熟,尤其是组织得非常和谐。它在跳跃的地方都作有机的过渡,以寻梦为线索把数个意象贯穿起来。
D.《劝学》是春秋末期儒家代表荀况的著作,他提出“性善论”,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9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由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贯穿全文,“药”起到了连接这两条线索的作用。
B.《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警察”“赞美诗”都是主人公苏比在小说中所追求的事物,然而两者又是矛盾的,因为它们各自代指的是“自新”和“监狱”。
C.《药》的结尾借助乌鸦飞向远处的天空,进一步表现夏瑜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悲哀。
D.《警察与费美诗》中苏比在幡然醒悟准备“自新”时,却又被判以莫须有的罪名送往监狱,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从词中能感受到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B.《再别康桥》的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音节和谐,体现了“新格律派”诗歌“绘画美”的主张。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海子对自由温馨的普通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充满博爱的精神。
2024-09-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文分析题型专练-【中职专用】备战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文化统考卷题型专练(江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