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A.这首诗角度独特,由“假如”引出惨不忍睹的结局,从而彻底否定了“不去打仗”的做法。
B.这首诗含有深刻的警示:假如不去抵抗,不但会遭到肉体之灭,而且会遭到精神之辱。这种警示,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魄。
C.这首诗短促有力,如同阵前擂响的战鼓,滚动着激烈悲壮的情绪。
D.这首诗语言简明,又暗含深沉的弦外之音,将不甘做奴隶的抗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古诗文与成语意思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好高骛远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阳关三叠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倚马可待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3 . 对下列微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迷惘

一只鸟

跳出樊笼却

找不到天空

A.居樊笼,食无忧,久而久之,野性全无,这是对笼中鸟的写照。
B.此诗的表层是写鸟,而其深层却句句关人。由这笼中鸟,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
C.他们在父母编织的“樊笼”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活,然而一旦离开父母,他们的生存能力就一下子增强了。
D.这已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有识之士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来锻炼独生子女的生存能力,如“野外生存训练”,这也算是一种补救吧。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北平》表现了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故土对居于斯的人的精神滋养。
B.《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展示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丰富与繁荣做出的贡献,赞颂了新时代崛起的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理念。
C.《中国画与西洋画》采用总分的结构,用精炼、朴实的文字阐释了自己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独到的见解。
D.《古希腊的石头》作者在文题中用借代的手法表明了写作对象:古希腊文化。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5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枯死的胡杨树

作者:日生

任朔风

撕去皮肉

变成一捧白骨

高耸云天

阅戈壁春秋

A.该诗将胡杨树拟人化,胡杨树虽死却是历史的见证人,精神永存,其象征意义耐人品味。
B.“任”“撕”两字,展示出胡杨险恶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成长历程。
C.“变成一捧白骨”表明胡杨历经磨难,走完一生,也精妙刻画出胡杨的终老之状。
D.“高耸云天”一词说明胡杨树高大挺拔,直插云霄,此处略有些夸大其词,不太好。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技师学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6 .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茫和绝望。
D.《雨巷》运用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布置新教室,下列对联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术业宜从勤学始,韶华不为少年留。
B.流水白云常自在,金风玉露一相逢。
C.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可攀。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24-03-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艺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对下列【甲】【乙】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A.【甲】诗除了采用中国诗歌思乡的传统意象“流水”外,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随”字赋予了“山”人的特性,化动为静,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
B.【乙】诗除了采用中国诗歌思乡的传统意象“笛”“月亮”外,还独创了“不老之树”这个意象,表现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C.【甲】【乙】两诗以各自的诠释方式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但【甲】诗除了乡情之外,还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襟怀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D.【甲】诗是五言律诗,包含了旋律美和节奏感,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高远。而【乙】诗虽然打破了传统的韵律美格式,但不失优美感,语言淡雅,读起来又透出了深重的情感思绪。
2024-03-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9 . 下面是《雨巷》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摘自戴望舒 《雨巷》)

A.诗的开头用“悠长”“寂寥”来形容雨巷,表明了雨巷的幽僻,以细雨表现了阴沉、郁闷的天气特点。
B.诗歌用“独自”“彷徨”来修饰抒情主人公,暗指诗人知音难觅、孤独的境遇。
C.最后一节将“ 逢着”改为“飘过”,说明希望渺茫,诗人已经完全放弃希望。
D.首尾词句几乎相同,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感,更能表现苦闷、哀怨、无奈、惆怅的情绪。
2024-03-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9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文,这首词题目是_______
(2)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挥斥方             峥嵘岁月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的上阕中,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3.上阕中写景层次分明:远眺________、近看________、仰视________、俯视________,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4.“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景物描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诗人眼中秋景特点。
5.“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透”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下阕所写的“同学少年”具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024-03-0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