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全国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7-22 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周梅森大作!同名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原著小说。陆毅、张丰毅等40余名戏骨同台飙(piāo)戏,迷雾重重,人心向背,环环相扣,正邪较量!②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③讲述了在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中抽丝剥茧(jiǎn)、层层递进,④最终将一联串的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

A.①B.②C.③D.④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这个80后孙子真能折腾,他给85岁的爷爷拍的照片,竟然帅遍了全世界。
B.陕西横山县公安局能挂出“严打新闻媒体”这样的横幅,也真叫人敬佩
C.水果市场上有个善于推销的小伙子,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会卖弄一通唱腔。
D.他在上面口如悬河,夸夸其谈,让大家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歌词中的“凄美”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动词使用,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A.沉默的场景,做你的代替,陪我听雨滴。
B.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C.如果伤害我是你的天性,那怜悯是我的座右铭。
D.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比喻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次,北京某礼堂,北京自修大学李燕杰校长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说明在岗时有优越的生活环境,现在下岗了,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D.“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下文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在网购中,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很凶猛的购买欲。而网络语言拔草意指把心痒痒的购买欲给除了。很多吟咏小草的古诗可以形成有趣类比,如:__________,表达出购买欲也是随季节变迁,每到换季时节总会悄然萌生;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在满眼广告的世界里,到处都有你心仪的东西,随时激发你的购物欲;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真切地呈现了购物欲总是挥之不去,不管别人劝阻还是自我放弃,隔几天又会浮上心头的情形。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对下列两个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山高路远》
(2)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宣传语
A.第(1)句中诗人告诉我们: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将它丈量;困难之山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
B.第(2)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启迪人们:一个人只要肯攀登,就能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
C.这两句话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激励我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勇敢去攀登世上的山峰。
D.这两句话都写到了“人比山高”,形象地说明了唯有人,比世界上所有的山峦更挺拔、坚定;唯有人,可以纵横天地间,创造梦想与奇迹的道理。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阅读下列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做事要脚踏实地方能成功B.要灵活变通,不要生搬硬套
C.要学会突破自我,迎接挑战D.成功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8. 对下列微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迷惘

一只鸟

跳出樊笼却

找不到天空

A.居樊笼,食无忧,久而久之,野性全无,这是对笼中鸟的写照。
B.此诗的表层是写鸟,而其深层却句句关人。由这笼中鸟,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
C.他们在父母编织的“樊笼”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活,然而一旦离开父母,他们的生存能力就一下子增强了。
D.这已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有识之士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来锻炼独生子女的生存能力,如“野外生存训练”,这也算是一种补救吧。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衽以从阴                                   徙:移动
B.其阴逾                                          去:离开,引申为“远去”
C.及反,市                                      罢:散场
D.遂不                                          得:得到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身逾湿                                 置之其坐
B.郑人有逃暑孤林之下者             反席树下
C.至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
D.阴逾去                                     先自度
11.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B.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C.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D.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惩罚。
B.【甲】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C.【乙】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D.【甲】【乙】两文在写法、构思上都有相同之处,都有情节,有人物,有描述,以小见大,寓意发人深省。
13.将【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 | 容易(0.94)
14. 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两句。(任选1题填写)

(1) 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0.65)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材料二: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针对越来越多的手机控,请你根据手机依赖症的特点为手机控下一个定义,并且在公共场合、客流量较大的地方策划一个主题活动,提醒人们正确对待手机。请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

①手机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对下面的事件引出的“奖励拾金不昧有损道德否?”的辩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阐释精要,60字左右。

事件:在广州,拾金不昧或将有实质奖励。正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提出:对无主的拾获财物,在拍卖后将拍卖款的10%奖励给拾遗者;对有主失物,失主领回时,可自愿按遗失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拾金不昧者。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举双手赞成,也有不少网友持反对意见。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者》:来自品质 不冷缘于情怀

让中国文化得到认可,我要走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这是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朗读者》舞台上的一句话。

他的话很朴实,但也十分厚重,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传播文化的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履行时代使命,这也是《朗读者》的社会意义所在。《朗读者》总导演刘欣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文学+朗读 传承优秀文化

你有多久没朗读了?《朗读者》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一句话,带出了一个人一段文的情感故事。定位于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的《朗读者》,首播后便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每周六、日晚分别在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不喧闹、不炒作的节目风格也被业界称为一股清流

《朗读者》有多火爆?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微博话题CCTV朗读者阅读量破7亿,当前已有50多篇微信文章阅读量10万+,豆瓣评分最高达9.5分。

a 取得的成绩,在《朗读者》另一位总导演田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于董卿当时想要做《朗读者》是凭借电视人20多年的经验,感觉是时候该出一档文化类节目,并没有想到会引领文化潮流。而必然性在于当下观众和当前电视业急需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心田,《朗读者》出现得刚刚好。田梅说,节目通过朗读表达嘉宾情感、传承传统文化,让嘉宾和观众能够从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 b

c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为百姓打造一个情感表达的殿堂,通过朗读的形式为平凡者发声。正如刘欣所说,《朗读者》的节目形态是对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唤醒人们通过朗读这一传统方式来感知文学之美,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 d

当前节目已经播出5期了,每期节目都集中选取一个主题,无论是第一期的遇见、第二期的陪伴,还是第三期的选择、第四期的礼物和第五期的第一次,都通过嘉宾朗读文化经典来传递情感、传承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最让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干春松记忆深刻的朗读者是许渊冲。他不仅翻译了《牡丹亭》,还把《诗经》《楚辞》《宋词》等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将许多中国古代的典籍以一种十分优美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时,他也积极介绍西方的经典作品给中国的读者。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回归有着重要意义。

人物+故事 传递情感温度

在采访中,田梅多次强调《朗读者》的定位是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我们希望,通过嘉宾对文学经典的朗读,向观众传递出一种情感温度

《朗读者》采取了访谈+朗读的形式。在刘欣看来,真情实感是《朗读者》要传递的价值,只有聊开了,嘉宾的心才能打开,观众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嘉宾朗读的真情实感。嘉宾们通过朗读,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出人生态度。

濮存昕在朗读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之前,与观众分享了荣国威医生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他重拾自信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永不放弃、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世界小姐张梓琳用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读给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也向观众传达了什么才是对孩子正确的爱;作家麦家朗读了他给儿子写的一封信,寄托了满满的父爱……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明星们,节目还邀请了素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来到舞台。其中,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诗词,诠释着他们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毕业于耶鲁大学却选择到农村扶贫的秦玥飞将《泥泞》献给广袤大地;妇产科医生蒋励通过朗读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向观众传递了人道、友爱、互助与奉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田梅说,朗读是最能传达情感的,《朗读者》便是让文学中的情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同样,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再军看来,《朗读者》就是通过传播文字,把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至理都充分地表达出来,是一种很真实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东西。

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特定主题,嘉宾通过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等,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全民共鸣,来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刘欣说道。

线上+线下 掀起朗读热潮

相较于娱乐类节目,文化节目确实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董卿及团队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是来自文学品质,而不冷靠的则是情怀,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凝心聚力。

《朗读者》倡导朗读经典美文、传递中国文化的节目理念不仅体现在节目中,还在线下展开了推广。

据田梅介绍,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读,节目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地设立了朗读亭,希望让普通市民同样有机会进行朗读。实践证明,节目组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朗读亭每到一地,来到朗读亭诉说心底故事的朗读者都络绎不绝,有些观众排队9小时,只为朗读3分钟。

李再军说:人们通过阅读文字,可以了解历史、社会生活、增长知识,‘朗读亭’将会使很多人重新拾起朗读的习惯。

节目本身的热度也迅速带动周边,除了在节目中朗读的嘉宾成功登上微博热搜外,嘉宾朗读的作品也都进入了各大搜索排行榜。

可以说,《朗读者》的播出已然掀起了全民朗读热潮,在多媒体时代,让大家重拾朗读习惯,重新找回对纸质书籍的喜爱,复古的方式引领着文化的新时尚。‘朗读亭’将在更多城市设立,进一步把‘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一朗读理念,以时尚多元的形式传递给更多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刘欣说道。

17.将“《朗读者》作为一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黄金时段联合播出的文化节目,本身便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A.a处B.b处C.c 处D.d处
18.下列对“朗读者”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者》开播以来,引发全民共鸣,深受观众好评,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B.节目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福州、西安等地设立了“朗读亭”,让普通市民有机会朗读。
C.《朗读者》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朗读盛宴”。
D.朗读嘉宾有明星,也有“素人”,在朗读中,通过传播文字,把人与人之间的人情至理都充分地表达出来。
19.依据全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朗读者》之所以火爆,说明当下观众和当前电视业急需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心田。
B.大多数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了嘉宾朗读文学经典,向观众传递出一种温度情感。
C.无声文字的视听化呈现,唤醒人们重新审视朗读这一传统方式,让朗读重新回归生活,也是节目形态一大特点。
D.“传递情感温度,掀起朗读热潮”是《朗读者》大获成功的主要因素。
20.文中说,“讲好中国故事,履行时代使命,这也是《朗读者》的社会意义所在”。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朗读者》的社会意义”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引领或激励作用。
21.一般来说,每期节目都集中选取一个主题,如“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等。请借用开播至今的节目中的任一主题,选取相关的文学经典,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验,针对自我或他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遭遇,加以激励或劝勉,字数50-70字。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2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汪曾祺这篇小说符合他一贯的小说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老师沈从文在教作文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要贴着人物来写”。汪曾祺自己解释这句话你必须站在人物的立场想,看到人物所看到的,想到人物所想到的,并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
B.这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捡烂纸的老头,这样的老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有多少人倾注过自己的关注?这是汪曾祺对待底层劳动人民的态度,他是带着猎奇、淡漠的态度来对待捡烂纸的老人。
C.我们不知道这个老头经历了什么,他也肯定不是生下来就是捡烂纸的。人生的沧桑经历让他不得不以捡烂纸为生,但这并没有磨平他的棱角。他为人冲动,为了一点小事,竟然要和年轻人叫阵。
D.最后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重要。我们知道他努力工作,省吃俭用的省下这些钱,肯定有他自己的用处,他并没有“吃光花光,身体健康”。
E.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底层人民的光芒吧。他身上也体现着传统的劳动人民身上的特点,不舍得花钱,喜欢省钱等等。其实这一点上和杨绛写的《老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23.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24.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5.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26.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2024-04-2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新业态、新话题层出不穷。网红即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普通人,20多年来经历了从靠个人才华或出位的言行博得网民关注但无变现能力的初级阶段,到借助社交媒体成为微博名人,再到当前依托团队运营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变迁。据今年上半年由民间机构发布的《网红经济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红人数已达百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互联网上贩卖低俗劣质的内容走红,且支持者不断扩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经旅游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9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2
现代文阅读
3
名著阅读
4
默写名篇名句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  字形选择题
20.65词语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比喻选择题
50.65选用句式选择题
6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题
70.65图文转换选择题
80.4理解内容选择题
15-160.65综合实践综合题
二、文言文阅读
9-130.65名著阅读
三、名篇名句默写
140.94默写名篇名句
四、现代文阅读
17-210.65时评信息类文本阅读
22-26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
五、作文
270.4议论文  青年成长  社会热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