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看望老柴

冯骥才

①对于身边的艺术界的朋友,我从不关心他们的隐私,但对于已故的艺术大师,我最关切的却是他们的私密。我知道那里埋藏着他的艺术之源,是他深刻的灵魂之所在。

②老柴就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中国人亲切地称他为老柴

③给人间留下无数绝妙之音的老柴,本人的人生并不幸福。他的精神超乎寻常的敏感,心情不定,心理异常,情感上似乎有些病态。他每次出国旅行,哪怕很短的时间,也会深深地陷入思乡之痛,无法自拔。他看到别人自杀,夜间自己会抱头痛哭。他几次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惧怕听一切声音,有可怕的幻觉与濒死感。当然,每一次他都是在精神错乱的边缘上又奇迹般地恢复过来。

④然而到了18909月,梅克夫人突然以自己将要破产为理由中断了老柴的年金。后来,老柴获知梅克夫人根本没有破产,而且还拒绝给老柴回信。此中的原因至今谁也不知,但老柴本人却感受到极大的伤害。他觉得往日珍贵的人间情谊都变得庸俗不堪,好像自己不过靠着一个贵妇人的恩赐活着罢了,而且人家只要不想搭理他,就会断然中止。他从哪里收回这失去的尊严?

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柴搬进了克林镇的这座房子。我对一百多年前老柴真正的状态一无所知,只能从这座故居求得回答。

⑥这是一座带花园的两层木楼,楼梯很平缓也很宽大。老柴的工作室和卧室都在楼上,一走进去,就被一种静谧、优雅、舒适的气氛所笼罩。老柴已经走了一百多年,室内的一切几乎没有人动过。工作室的中央摆着一架德国人在圣彼得堡制造的黑色的白伊克尔牌钢琴,一边是书桌,桌上的文房器具并不规整,好像等待老柴回来自己再收拾一番。高顶的礼帽、白皮手套、出国时提在手中的旅行箱、外衣等,有的挂在衣架上,有的搭在椅背上,有的撂在墙角,都很生活化。老柴喜欢抽烟斗,他的一位善于雕刻的男佣给他刻了很多烟斗,摆在房子的各个地方,随时都可以拿起来抽。书柜里有许多格林卡的作品和莫扎特的全集,这两位前辈音乐家是他的偶像。书柜里的叔本华、斯宾诺莎的著作都是他经常读的。精神过敏的老柴在思维上却有着严谨与认真的一面:他在读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契诃夫等作家的作品时,几乎每一页都有批注。

⑦老柴身高一米七二,所以他的床很小。他那双摆在床前的睡鞋很像中国的出品,绿色的绸面上绣着一双彩色小鸟。他每天清晨在楼上的小餐室里吃早点、看报纸,午餐在楼下,晚餐还在楼上,但只吃些小点心。小餐室位于工作室的东边,只有三米见方,三面有窗,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照在屋中。现在,餐桌上摆着一台录音机,轻轻地播放着一首钢琴曲,这首曲子正是1893年他在这座房里写的,这叫我们生动地感受到老柴的灵魂依然在这个空间里。

⑧在略带伤感的音乐中,我看着他挂满四壁的照片。这些照片是老柴亲手挂在这里的,这之中,有演出他各种作品的音乐会,有他的老师鲁宾斯基,以及他一生最亲密的伙伴——父母、姐妹和弟弟,还有他最宠爱的外甥瓦洛佳。这些照片构成了他最珍爱的生活。他多么向往人生的美好与温馨!然而,如果我们去想一想此时的老柴,他破碎的人生、情感的挫折、生活的困窘,我们绝不会相信居住在这里的老柴的灵魂是安宁的!去听吧,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正是在这里写成的,它的标题叫《悲怆》!那些又甜又苦的旋律,带着泪水的微笑,无边的绝境和无声的轰鸣!它才是真正的此时此地的老柴!

⑨老柴的房子矮,窗子也矮,夕照在贴近地平线之时,把它最后的余晖射进窗来。屋内的事物一些变成黑影,一些金红夺目。我已经看不清它们到底是些什么了,只觉得在音乐的流动里,这些黑块与亮块来回转换,它们给我以感染与启发。忽然,我想到一句话:艺术家就像上帝那样,把个人的苦难变成世界的光明。我真想把这句话写在老柴的碑前。(有删改)

1.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老柴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老柴的伟大,体现了老柴的影响?
2.第②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题为“看望老柴”,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老柴在克林镇的房子?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对身边艺术界的朋友和已故艺术大师的“私密”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探寻艺术之源的期待,具有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B.“略带伤感的音乐”“夕照在贴近地平线之时,把它最后的余晖射进窗来”等描写,把作者参访老柴故居的心境表现得既形象又真切。
C.文章对老柴与梅克夫人交往经过进行了极其详细的叙写,突出了梅克夫人对老柴一生的巨大影响,为老柴的悲剧结局营造了沉重的氛围。
D.文章在对“现在——过去”的交替叙写中,表现了老柴在遭遇不幸时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人生的向往,表达出对老柴深深的崇敬之情。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对口升学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外婆在风中追逐草帽》,按要求完成各题

风把外婆的草帽吹走了,我伸出手去,做了一个抓住它的姿势。群山、森林、草甸便突然远去……我从梦中醒来。

我又在梦中睡去。越过巴山蜀水,去到一个叫“四方坡”的地方,一个叫“放生铺”的地方,一个叫“千人堆”的地方……盘山路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从染坊垭口走下去,有一个村庄桃花似海……然后又是蓝色的额尔齐斯河……外婆,我夜夜不得安宁,夜夜与梦境纠缠,辗转反侧,泪眼盈盈……

还有一个北方崭新寂静的城市,宽广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气派的医院,浓重的药味,穿梭忙碌的白衣人冰冷的CT室,白的病房,白的床……外婆,我在这寒冷的夜晚拥紧被褥,离你两百公里,替你深深地感受陌生,替你防备地看着世界,替你不停地怀想故乡。八十六年啊,让一个女子的一生如此漫长,如此安详。这八十六年如此强大,以至于在你八十六岁高龄那年离开故乡去到遥远的新疆后,便再也不能转回了……

外婆,我记得那顶草帽是你在故乡时就戴上的,一直戴到阿尔泰大山脚下。在北方那个偏远闭塞的小城,你的草帽在街头巷尾固执地强调着你是一个异乡人。你不愿意摘下草帽,后来又戴着它走进阿尔泰群山深处;戴着它,看北方山群壮阔巍峨,看森林浩荡起伏,看雨天洪水的肆虐,看六月飞雪的神奇。我们常常看到你一个人拄杖蹒跚而行,沿河边的小路来回走动,出神地看着远方。外婆,那时候我们真难过……我们看到,你对这个世界的惊奇,其实就是你的寂寞……我们把你从你熟悉的家乡带走,却不能给你安稳的生活。我们的房子总是漏雨,我们没有办法弄到新鲜的蔬菜……我们又总是很忙,总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担更多的家务……外婆,我们流着泪回顾那些日子,总是看到你戴着大大的草帽,身子单薄瘦小,走在群山森林间,又像是走在故乡的一条田埂。

那一天,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顷刻间风雨大作,冰雹连连。整个帐篷的篷布被掀开了,南面山墙的棚布也在风中被撕裂了一大块。妈妈不在家。我们祖孙俩艰难地抢修。床单、袋子、纸箱、柴火、木板、碎布……能用的全用上了,能想到的办法全试着做了。我沿着柱子爬到帐篷顶端,去拉扯一块被风掀开的棚布,却怎么也拉不动,心中一片无望与悲伤。这时回过头来,看到外婆的草帽被风吹走了。

我站得很高,只能遥遥伸手去做一个抓住它的姿势。然后又缩回手来,捂着脸哭泣。

我越哭越厉害,泪眼蒙眬地看着外婆在风中追逐草帽。看着她急赶慢赶,追过了叶尔肯家的毡房门口,追到了河边,又摇摇晃晃地过了独木桥,一直追到河对面无边的草地上,一直追啊追啊,似乎会这样一直追下去,永远都不回来了……

外婆,是不是从那一天起,我们就已经把你永远地留在山里了?而此时,你正躺卧在离我两百公里以外的病床上,烦躁不安地面对陌生的一切,像孩子一样孤独、紧张、害怕。你头发蓬乱,双手死死拽着被角,直拉到鼻子以上,只露出一双眼睛,怀疑地打量这个世界。外婆,你病了,却仍然那么倔强。你的灵魂仍然戴着草帽。

而我们,却永远也不会有那样一顶草帽,用来抵抗生活的变迁。我们早已成为随波逐流的人了,任生活把我们带向任何一个未知的远方。我们早已习惯于接受和忍受。我们还年轻,还没有八十六年这样漫长的一段时间用来坚持一样东西。我们今后放弃的可能会更多。

外婆,我又将睡去,不知今夜的梦,又将如何……

(选自李娟《九篇雪》,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构思巧妙,文中的场景在内地与新疆反复切换,但却能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圆融,浑然一体。
B.梦境中桃花似海的村庄与现实中苍白的医院构成对比,表现了离开故乡的外婆在北方城市感受到的冰冷陌生和紧张。
C.本文运用呼告手法,想象外婆就在眼前,直接向她呼唤倾诉,表达了对外婆的复杂情感,读来让人动容。
D.与固执的外婆相比,我们却已习惯于接受和忍受成为随波逐流的人,主要是因为我们还年轻。
2.下列对“草帽”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全篇行文的线索B.寄托外婆思念故土的情感
C.体现外婆对美的追求D.隐喻外婆漂泊的生活状态
3.下列对外婆离乡后精神状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孤独寂寞B.知足常乐C.积极进取D.悲观绝望
4.文章开头、结尾都提到了“梦”,对这样行文安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梦,引出下文B.结构上首尾相呼应
C.结尾点梦,令人回味D.完整再现做梦过程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厌弃。
B.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外婆的愧疚之情。
C.文章体现了外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D.文章反映了外婆在异乡生活的艰辛。
6.请分析文中画线处“我”哭泣的原因。
2024-07-2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再塑生命的人

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1),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2)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3)“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024-07-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1次模拟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祈求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迹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然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高傲、敏锐、凶猛、无畏,它从不躲避风雨,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 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翱翔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1.第二段说作者“不是第一次见鹰”,为什么会在这里“第一次为鹰震撼”?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3.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祈求”若换成“鹰的遭遇”,可以更加突出鹰的不幸。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你的理由。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
B.作者用象征手法,通过对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奋飞精神的渴望。
C.作者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D.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
2024-07-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20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青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1.选文出自怀人散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时代)作家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够呛:
(2)稀奇古怪:
(3)虔诚:
3.选文作者患病初期,他对前途非常绝望,想以死解脱,是母亲用无私博大的爱拯救着他的身体和精神,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请从选文中归纳母亲是怎样做的?
4.品读选文,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对母亲去世有着无比悲痛和愧疚之情,选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悲痛愧疚的事情有哪些?
5.选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样写,跟后文写母爱是否冲突?为什么?
6.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怎样理解“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后,“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
2024-07-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纯真

子敏

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养分,保持自己的纯真。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毒素,使自己的内心跟面貌越变越丑。

成熟的含义,是常常被误解的。

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待人越来越刻薄”“对人越来越怀疑”“心胸越来越狭窄”“行为越来越自私,全部当作成熟来看待。我认为这种成熟是很的。

成熟应该是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白云更白。

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来同情一个从此脸上不再有笑容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是智慧很高的人。

我的心中藏着一幅秘密的画像。这是一位老太太的画像。她脸上都是岁月的车轮印子,但是她的微笑像纯真的少女,眼中有晶莹的光彩。我在她的笑容中找到了成熟的真正含义:智慧培植起来的纯真。

她是我学生时代的国文老师。我最后一次跟她见面是为了拿一首我看不懂的诗去请教她。

我看不懂的诗比你还多。她说,这个诗人一定是有了某一种非常独特的经验,不过他却在语言’方面发生了点儿困难。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是很美的,对不对?说完这句话,她就笑了。

在她的笑容里,我看不到有我的师丈因为肺病去世的那一层阴影,也看不到有饱受折磨把四个淘气的孩子教养成人所凝聚起来的一层积劳怨恨的冷霜。

现实生活的艰苦,像一捆粗糙的绳子,紧紧地捆住她像捆住天使。天使却从绳索中飞出来,轻轻落在绳索上,唱她应该唱、想唱的歌。

请教一首诗以前,我还拜访过她一次。那一次,我看到了现实生活的真面目。她有两个淘气的孩子刚打过架,饭桌也没收拾,屋里是那两个可以说是完完全全不懂事理的孩子的哭声,一起一落,连我听了也心烦。

不过,我并没有看见她满脸怒容,也没有听见她摔碗筷拍桌子怒骂:你父亲丢下这一副担子,自己先走了,让我一个人在这活受罪。你们还有心打架?打吧,打死好了,也让我少受点儿罪!我想,这应该是一幅令人同情的人间地狱图,如果我所看到的真是这样,我也不会觉得她有什么不对。

可是我看到的跟前面的描述完全相反。她并不发怒。她十分镇静。

两个孩子刚刚比过力气,我也都分别安慰过了。她说,现在屋里有点乱。最好先把饭桌收拾收拾,改变改变屋里的气氛。到厨房来谈谈吧!她一边和我谈话,一边收拾饭桌,把碗拿到厨房去洗,洗过碗又把厨房收拾干净,然后替我沏好一杯茶,请我到客厅去坐。

有时四个孩子捉对儿打,可以算是一部四国演义’。我总是耐心的一个一个去安慰,避免发脾气,再写出一部五国演义’来。孩子打架,最基本的原因是迷信暴力。其实孩子要让兄弟姐妹对自己好,还有更好的办法。

我很好奇地等着听下文。

请兄弟姊妹吃糖。她说,不过这只是个比喻。她笑了。

她用无法形容的耐性来治家,来对付现实生活。她所得到的报酬是很大很大的,那就是获得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而且保持了自己的纯真。

我有一个当主管的朋友,天天在发威,说是可以震慑部下,结果眼中布满凶光,毁掉自己美好的容颜,也失去了内心的纯真。其实一个好主管,应该对部下亲切。因为替部下解决困难,鼓励部下发挥创造精神,才是他应负的责任。也许凶光真能帮助他击败自己的部下,但是一头怒狮率领着一群绵羊,又能创造出什么事业?

我觉得只有一种天真是可以受责备的。天真得认为自己可以不尊重别人,天真得认为别人应该毫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天真得以为自己永远比别人高明,天真得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尽义务,天真得把团体的成就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成绩……这些天真,是应该受责备的。

以真诚待人的那种天真,在低待遇下努力工作的那种天真,为了助人不怕吃亏的那种天真,耐心想去感化恶人的那种天真,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慈爱的那种天真,喜欢跟小孩子接近的那种天真,热心而被人拒绝却不生气的那种天真,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那种天真,为了尽责任而吃苦的那种天真,都是应该鼓励的;因为这些天真保持住一个人内心的纯真,能使个人的容貌那么可爱亲切。

我怜悯一个有了成就,却失去了纯真的人,因为我觉得他所得到的跟他所失去的相比,实在少得可怜。失去纯真,也就失去了幸福人生的一切。

1.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成熟应该是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白云更白。

2.文中用了较大篇幅叙述作者与国文老师交往经历,这有何作用?
3.结合全篇文章谈谈“纯真”究竟好在哪方面?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人生哲理散文,兼具形象性、抒情性、逻辑性,并取得了三者的平衡,既能启发智慧,又能让人获得艺术享受。
B.作者以诗意的文字娓娓叙说生活哲理,达到文学作品以情感人的审美效果,让人不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纯真”真的很好。
C.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善于将概念化为可感的艺术意境,避免了说教文章的空洞乏味,不但让人信服,而且产生了愉悦的审美效果。
D.本文集中体现了作者在苦涩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发现乐趣,保持纯真心灵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智慧,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对口升学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就这么高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5月,有改动)

1.文中父亲邀儿子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中等职业学校高三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季平二三事

薛保勤

①赵季平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一张名片,他以生生不息的创造和源源不断的作品,在中国的影视音乐、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和歌曲创作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有幸和他相识、相处、相知,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2018年,我担任大型历史文献片《延安记忆》的总撰稿,作品完稿后,我为这部文献片写了一首主题歌。北京导演团队的老师们建议,最好请赵季平老师谱曲。于是,我们就有了这首歌的合作。

③他很认真,虽然歌词仅有几句,但还是拿着词和我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商量着对歌词进行微调,末了,告诉我打算用陕北信天游风格去写。他让身边的陕北同志用陕北话读了好几遍词,又自言自语地用陕北话模仿了几遍。我知道,他在琢磨怎么把这首歌和陕北的历史、陕北的风情、陕北的语言、陕北的音乐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④两个月后,我出差青海,他的电话来了,说作品基本成型了。为了三分钟的录制,年逾75岁的他亲赴北京。三分钟的歌,录了4个小时。歌制作完毕,连听了几遍,然后说:还不错!我感觉已经很好了,谁料他会拿起手机给在北京的儿子赵麟打电话:42小节、第47小节音不准,请迅速调整。这种止于至善的态度,至今印在我的脑海中。

⑤赵季平的儿子赵麟是我国新生代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赵季平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格。和赵麟合作间隙,我问他:赵麟,你长大了,现在还定期给父亲汇报工作吗?他说:要汇报的,我每年至少要认真地汇报一次。我笑着问:你害怕父亲吗?他说:不能说害怕,但心里还是很‘怯火’的,每次汇报都要认真想想,不敢打马虎眼。当我和赵季平聊起赵麟每年给他汇报思想时,他说:我也是认真的,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像一个艺术家的样子,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要有音乐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和基本修养,要以优秀的作品立身。认真是最基础的,做人是最基础的。

⑥他时常告诫儿子,有了一定社会影响、有了一定成就,要自知、自重,不慕虚荣,不图热闹,不赶场子,一定要有生产能留下来、能传下去作品的专业理想。有名气了不要翘尾巴,翘了尾巴丢掉了前途,翘了尾巴毁了声誉。

20091216日,我受领导委托,代表省委宣传部到机场去迎接他。我发现他是一个人从出口孤零零地走出来的。我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呀?他说:我就是一个人呀。我说:你的随行呢?他说:我在京有事,回来晚一天,让他们先走了。我笑着说,你得有个人跟着,你现在是主席。他说:前呼后拥的,不好!主席也是普通人呀。

⑧他这种普通贯穿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不张不扬地找一个不起眼的餐馆小聚,他对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交通问题、物价问题甚是关注。2019523日,央视《经典咏流传》在延安搞实况录制,此次活动的组织方没有订到公务座,只能委屈他坐二等座了。候车不能进贵宾室,我们一同在候车大厅等20多分钟。因为他是我代为邀请的,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善解人意的他却说:没事,没事,在哪等都是等。人家忙,我们两个能到就行了。记得那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乘车返回西安,他和我商量:我们在路上吃饭就不麻烦他们了,随便找个地方解决一下就行了。他就是这样,始终把自己看得普通

⑨这位行吟诗人,谱出各种人生况味:欢欣喜悦、苍凉悲悯、哀愁苦涩、从容达观……就像他所说的这样,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最深处,是升腾于大地中的悦动,是生命之声的真诚流淌,不矫揉、不刻意、不拖沓,有风骨、有个性、有神采,正如他的直率坦荡、赤诚平和。艺术之树根深叶茂,这参天大树的源头,是艺术家从未改变的一片冰心。

(选自20211121日《三秦都市报》,有删改)

1.下列对标题“二三事”具体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和赵季平先生合作一首主题歌。B.赵季平先生打电话叫儿子调整曲谱。
C.赵季平先生教育孩子比较严格。D.赵季平先生始终把自己看得“普通”。
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赵季平先生的音乐影响力和精神品格,充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⑤段画线句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赵麟在给父亲做汇报时的尊重与谨慎。
C.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孤零零”贬词褒用,表现了赵季平先生低调从容、平易近人的品格。
D.赵季平先生虽然是音乐家,艺术造诣极高,但并不高高在上,而是接地气地关注民生。
3.下列对赵季平先生“普通”的分析,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聚餐选择不起眼的小餐馆,关注交通、物价问题。
B.出差坐二等座、在候车大厅候车也不在意。
C.出门办事不麻烦别人。
D.抛开随行人员独自出行
4.下列和文中赵季平先生的形象最不符合的一项是(     
A.有权有势的领导B.平易近人的长者
C.教子严格的父亲D.植根生活的艺术家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芜湖恒杰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同里的孩子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我是一个胡同里的孩子。

②我住的那个院子曾经是一个国民党大官的旧宅,特别大也特别深。说是大户宅院,其实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森严:各家占地盖的小厨房布满各个旮旯,空出来供人走路的地方是不允许两个人并排的,路就像网一样复杂,不知道通向哪里,我就从来没有深入到最里面去。所以头一次到我家的人都会有走错门的经历。那是一个很普遒的老北京大杂院,四处是养鱼养鸟养猫的,人们欢喜,人们争吵,热热闹闹,生机勃勃。

③我们的房子在靠南的角落里,别看位置偏僻,却得天独厚:房前的空地上种着株枣树,房后还有个独立的小院,我们的窗子挨着别人的小院,我们的小院又通着别家的窗子,他们说什么干什么,我总能知道,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很安分的孩子。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上树打枣,我不喜欢吃枣,但当我踩着一个摞一个的椅子,用竿子够打高处的枣时,就有说不出的满足感。为了上树我想尽了办法,我不会爬树,就从邻居家偷偷扛来一架吱吱作响的旧梯子。到了房顶上,我才发现这一切原来多有趣:四周全是一层一层灰色的屋顶,大人们都在我的脚下,邻居正在骂骂咧咧地到处找他家的梯子;前院的奶奶又在给她的猫洗澡,猫挣扎着,溅了她一身水;去院子的最深处得经过一条更窄的过道,再后面竟是豁然开朗;远处胡同的小贩不住地吆喝。我想要是国民党大官坐在房顶上、他家的仆人哪还敢偷懒。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屋顶。

④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沉浸其中,躺在倾斜的屋脊下面,老树的枝叶遮住部分晃眼的日光,剩下的几缕透过枝叶的缝隙暖暖地照在身上,鸣蝉的噪叫这时也如同美妙的音乐,我伸手就能够到老树的枝条,折一根衔在嘴里,有说不出的惬意。但一个人坐在上面总会无聊,于是我就召集了三五个孩子,我们坐在两个尖心顶之间的凹处,讲笑话编故事,最后连作业也索性拿到上面去写。那地方简直是个乐园,我毫无顾忌地呼朋唤友,放开喉咙肆意喊叫,那地方热闹得就像一个沙龙。前些日子,我看到卡尔维诺笔下的那个永远自由自在生活在树上而再不肯接触地面的男爵,就像找到了一位17世纪的知音,他的惬意是别人根本感受不到的。当然,隆多男爵没有给别人带来不便,而我却得罪了几乎周围所有的人,他们对这个顽皮的孩子感到厌恶又无可奈何。我踩漏了张家的房顶,碰碎了李家的花盆,吃光了王家晾在上面的白薯干儿,他本以为晾在房上丢不了的,而丢了梯子的邻居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他们纷纷指责我不应该打枣,不应该在房上胡闹,不应该大嚷大叫,更不应该淘得像个野人。我父母每天都忙着向邻居们道歉,看到他们彼此面色庄重和尴尬,我竟觉得很有意思。虽然那几年我过得挺开心,可也一直感到很内疚,尤其是那个几乎天天上门的伯伯,他有心脏病,而我简直成了他的病根。

8年过去了,我们早已搬出了那里而住进了水泥森林。从那以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安然地坐在阳光照耀下的斑驳树影里了,再也不能像隆多男爵一样在喧嚣中毫不做作地享受单纯世界了。我们惟一通着自然的阳台被封得死死的。为了追求明媚的阳光,我们远足来到乡间野外,到了时间,还得匆匆赶回去,重新拾起原本的生活。水泥森林里的动物们觉得心满意足,绿色森林里的树木被水泥吞噬。几十年后,也许不会再有胡同和大杂院了,也就不会再有老北京的韵味了。孩子们无法享受奔放的自由。我还能说什么呢?向隆多男爵致敬吧!

【注】卡尔维诺:20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树上的男爵》写17世纪意大利贵族少年隆多男爵因与专制的父亲发生冲突爬上树,而且以后就不再回到地面,过了50多年树栖生活。

1.文中说“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屋顶”。从全文看,“我爱上了屋顶”的原因有哪些?(分条概述)
2.文中四、五两段都有写到隆多男爵的文字,它们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中写道“水泥森林里的动物们觉得心满意足,绿色森林里的树木被水泥吞噬”,这里运用了哪些手法?
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有着怎样的反思?(分条作答)
5.文中说:“几十年后,也许不会再有胡同和大杂院了,也就不会再有老北京的韵味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列车在黑夜中呼啸,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忽闪而过,兴奋与激动转眼间成为远离的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

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车过村庄,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

母亲沉默,我也沉默。

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

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

我们当然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是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

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1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

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

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

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

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

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的光明在哪里呢?返程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

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

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1.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2.简述“我”第一次约见“母亲”的心理变化历程。
3.文章以“我”黑夜乘火车约见“母亲”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何好处?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