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732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季平二三事

薛保勤

①赵季平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一张名片,他以生生不息的创造和源源不断的作品,在中国的影视音乐、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和歌曲创作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有幸和他相识、相处、相知,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2018年,我担任大型历史文献片《延安记忆》的总撰稿,作品完稿后,我为这部文献片写了一首主题歌。北京导演团队的老师们建议,最好请赵季平老师谱曲。于是,我们就有了这首歌的合作。

③他很认真,虽然歌词仅有几句,但还是拿着词和我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商量着对歌词进行微调,末了,告诉我打算用陕北信天游风格去写。他让身边的陕北同志用陕北话读了好几遍词,又自言自语地用陕北话模仿了几遍。我知道,他在琢磨怎么把这首歌和陕北的历史、陕北的风情、陕北的语言、陕北的音乐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④两个月后,我出差青海,他的电话来了,说作品基本成型了。为了三分钟的录制,年逾75岁的他亲赴北京。三分钟的歌,录了4个小时。歌制作完毕,连听了几遍,然后说:还不错!我感觉已经很好了,谁料他会拿起手机给在北京的儿子赵麟打电话:42小节、第47小节音不准,请迅速调整。这种止于至善的态度,至今印在我的脑海中。

⑤赵季平的儿子赵麟是我国新生代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赵季平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严格。和赵麟合作间隙,我问他:赵麟,你长大了,现在还定期给父亲汇报工作吗?他说:要汇报的,我每年至少要认真地汇报一次。我笑着问:你害怕父亲吗?他说:不能说害怕,但心里还是很‘怯火’的,每次汇报都要认真想想,不敢打马虎眼。当我和赵季平聊起赵麟每年给他汇报思想时,他说:我也是认真的,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像一个艺术家的样子,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要有音乐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和基本修养,要以优秀的作品立身。认真是最基础的,做人是最基础的。

⑥他时常告诫儿子,有了一定社会影响、有了一定成就,要自知、自重,不慕虚荣,不图热闹,不赶场子,一定要有生产能留下来、能传下去作品的专业理想。有名气了不要翘尾巴,翘了尾巴丢掉了前途,翘了尾巴毁了声誉。

20091216日,我受领导委托,代表省委宣传部到机场去迎接他。我发现他是一个人从出口孤零零地走出来的。我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呀?他说:我就是一个人呀。我说:你的随行呢?他说:我在京有事,回来晚一天,让他们先走了。我笑着说,你得有个人跟着,你现在是主席。他说:前呼后拥的,不好!主席也是普通人呀。

⑧他这种普通贯穿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不张不扬地找一个不起眼的餐馆小聚,他对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交通问题、物价问题甚是关注。2019523日,央视《经典咏流传》在延安搞实况录制,此次活动的组织方没有订到公务座,只能委屈他坐二等座了。候车不能进贵宾室,我们一同在候车大厅等20多分钟。因为他是我代为邀请的,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善解人意的他却说:没事,没事,在哪等都是等。人家忙,我们两个能到就行了。记得那次演出结束后,我们乘车返回西安,他和我商量:我们在路上吃饭就不麻烦他们了,随便找个地方解决一下就行了。他就是这样,始终把自己看得普通

⑨这位行吟诗人,谱出各种人生况味:欢欣喜悦、苍凉悲悯、哀愁苦涩、从容达观……就像他所说的这样,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最深处,是升腾于大地中的悦动,是生命之声的真诚流淌,不矫揉、不刻意、不拖沓,有风骨、有个性、有神采,正如他的直率坦荡、赤诚平和。艺术之树根深叶茂,这参天大树的源头,是艺术家从未改变的一片冰心。

(选自20211121日《三秦都市报》,有删改)

1.下列对标题“二三事”具体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和赵季平先生合作一首主题歌。B.赵季平先生打电话叫儿子调整曲谱。
C.赵季平先生教育孩子比较严格。D.赵季平先生始终把自己看得“普通”。
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赵季平先生的音乐影响力和精神品格,充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⑤段画线句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赵麟在给父亲做汇报时的尊重与谨慎。
C.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孤零零”贬词褒用,表现了赵季平先生低调从容、平易近人的品格。
D.赵季平先生虽然是音乐家,艺术造诣极高,但并不高高在上,而是接地气地关注民生。
3.下列对赵季平先生“普通”的分析,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聚餐选择不起眼的小餐馆,关注交通、物价问题。
B.出差坐二等座、在候车大厅候车也不在意。
C.出门办事不麻烦别人。
D.抛开随行人员独自出行
4.下列和文中赵季平先生的形象最不符合的一项是(     
A.有权有势的领导B.平易近人的长者
C.教子严格的父亲D.植根生活的艺术家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书与读书

何漾

①喜欢看书,当然也爱买书。

②孩子小的时候,逛书局是我们每个周日的家庭休闲活动。到了书局,他们去儿童部,我们去文史部。各就各位,不是站着,蹲着,就是斜靠着看书。沉浸书海时,只要翻到书中有几句动人的话语,只要看到心仪的作家的新著面世,我都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我不买名牌衣物或流行玩具给孩子,但他们要买书,我毫不吝啬。因此,走出书局,一家大小总是拎着一袋袋书,满载而归。

③因为我们是书局常客,认识我们的售货员一见我们到来,立刻推荐新书。至于还未运到的书本,他会给我们预定。因此,每次买回家的书不止一本,而是多本。如果每周一本,还容易消化。但每周数本,即使囫囵吞枣,也无法吞完。

④那时,我告诉自己,没关系,看不完,留待退休后有大把时间慢慢咀嚼。只要看到书橱里摆满了巴金,鲁迅,冰心,丁玲,柏杨,白先勇,琦君,张晓风,杏林子等名家著作,心里就很踏实,就感到精神愉悦了。

⑤年复一年,期盼中的退休日子来了,转眼还过了几个春秋。书架书橱增加不少,没看完的书依然未看,依然搁在原处。为什么呢?原来退休后并没有大把时间,不是想象中那么空闲。

⑥可怜那些束之高阁的书本,孤寂地躺在那里,痴痴地等,等了二三十年,等到主人退休了,而它们仿佛是人老珠黄般,里里外外变成蜡黄色,蒙上尘垢。更何况,许多在当年出版的书籍,如今已换了新装。同一个作者,同样的内容,出版社以不同的封面排版,还会加上点评和彩色绘图,把书本包装得焕然一新,好像穿上新衣般洁净靓丽,令人爱不释手。我真不愿意拿出黄渍斑斑的旧本,戴着老花镜来细读,好吃力的。我真是个喜新厌旧的负心人啊!

⑦退休后才知道,时代的推进,知识的海洋更广阔,出版技术更进步,制作精美的各类书籍多如牛毛。新书的出版源源不断,应接不暇。印刷之外,还有电子书,网络书,书海泛滥,以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怎能博览群书?

⑧那天到图书馆,看到有个箱子让人置放旧书,也让人免费收取。我想书的主人看完后不想保存,不留待退休,而传给他人阅读,与人分享,确是件好事。司马光家训有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我这种等退休才看再看的做法,真是大错特错。

⑨买书与读书,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1.文章以“买书与读书”作标题,突出了作者的感受,作者在文中有什么感受?
2.作者敢于不停地买书,因为他有什么考虑?
3.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对买书与读书的问题作了分析思考,文中的感慨能启发人思考对书的正确态度。
B.作者后悔自己以前买书不读,纯粹是浪费了金钱。
C.作者深深认识到以前的等退休后再好好读书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D.书籍的大量增加说明了我们面临的世界正在飞速地进步着。人们应该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的进步。
E.买了书就应该及时读,不能留到以后再读,因为以后书会更多。
2024-06-1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的具体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实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③临行前,妈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妈大声嚷嚷:哎呀,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随即又笑呵呵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④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她跑进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⑤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她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⑥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⑦车终究还是开动了。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到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妈妈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⑧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⑨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些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⑩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他在前,我在后。那条校园的小路,我们走了很久很久,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爸说:你先回去,我在这看着你回去再走。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我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身,泪就啪嗒掉了下来。

⑪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站着,他穿着卡其色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跑,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头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人,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⑫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⑬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②-④段,概括妈妈为“我”做的事情。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3.品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4.选文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时间不等人”的含义。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根善的拐杖

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从文章内容来看,题目中“拐杖”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5.分析选文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