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本文围绕文艺作品中人物的“缺陷美”展开。以多部名著为例,阐述“缺陷”因真实与独特韵致而美。如李逵鲁莽、黛玉小心眼等,使人物真实可信。还以刘备、诸葛亮论证,强调整体美可包容局部“缺陷”。观点明确,论据丰富,对文艺创作中人物塑造有启示,让我们认识到“缺陷”在艺术中的价值,瑕不掩瑜,别具魅力。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瑕之美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说成;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以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不是有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 缺陷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1.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简要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文写到“《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请再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说说其整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
人物:______
整体之美:______
局部缺陷: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陷”。
B.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可信,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
C.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可以表现局部的“缺陷”,否则,就完美得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得到。
D.第⑤段中的“这个”指代的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古代帝王纳谏与止谤的探讨,揭示了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复杂性。作者引用了唐太宗与魏征、邹忌与齐威王等历史典故,强调了纳谏的重要性和讽谏的风险。文章指出,尽管帝王多自视甚高,但少数明君能从谏如流,成就太平盛世。通过对比干、屈原等忠臣的悲惨结局,文章也反映了讽谏的艰难。整体而言,文章论证充分,语言简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历史厚重感。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纳谏与止谤(节选)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其第一部诗歌集是__________
2.本文作者的哪首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A.《三代人》B.《老马》C.《有的人》D.《红烛》
3.《纳谏与止谤》是一篇读后感,属于(     
A.记叙文B.议论文C.说明文D.哲理性散文
4.对文中成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逆耳之言”指的是奉劝别人好听的话。
B.“美芹之献”指的是地位低的人提出的好意见。
C.“从谏如流”指的是接受意见和批评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自然。
D.“赤心耿耿”形容非常忠诚真挚。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天之子”指的是古代帝王。
B.比干是商代贵族,相传因屡劝纣王被剖心而死。
C.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D.唐太宗时期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A.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B.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
C.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D.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7.“美芹之献”的典故出自(     
A.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故事。
B.辛弃疾围绕宋金关系写成的论文《美芹十论》。
C.触龙为说服赵太后使用的香芹。
D.没有什么典故,纯属作者生造词汇。
8.本文运用了不少古代的名言和故事,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其作用。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三文化课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它不同于前代史书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撰写《史记》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扩大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全面而又系统地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兼容并包。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互相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项羽本纪》是例外);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陈涉世家》是例外);列传主要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叙述历史,实事求是,公正无私,不虚美、不隐善,忠于历史真实,是他对史学研究的又一贡献。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先秦史书中的人物描写是从属于历史事件的陈述;突出人的历史作用,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来叙述历史,则是从《史记》开始的。《史记》,不仅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等,对我国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下列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了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扩大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全面而又系统地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
C.《史记》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等,对我国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D.《史记》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突出人的历史作用,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来叙述历史,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
B.《史记》前的前代史书,或是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是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
C.《史记》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五种体例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作为史学著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
B.司马迁以实事求是、公正无私的态度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涵了他忠于历史的叙史态度。
C.《史记》不仅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所以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
D.《史记》突出人的历史作用,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来叙述历史,刻画了很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2024-08-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2-2023学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第一次全省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判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机“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财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模拟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相比之下,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自然,科幻文学并不能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但它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足以激活我们的创造力,也激发出指向科技领域的强烈兴趣。

(取材于刘慈欣《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材料二:

吴言:对于科幻文学评论您有什么建议?

刘慈欣:现在文学界对包括科幻在内的类型文学的评论,都是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语境和框架。不可否认,所有文学体裁都有共性,但不同的文学类型也有自己的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类型文学不是恰当的评论方式,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和语境来评价,包括我的小说在内,相当一部分国内和国外的科幻作品将一无是处。比如说,传统的文学评论认为,文学是人学,由此推论包括科幻文学在内的类型文学中的那些类型元素,如科幻中的科幻创意、侦探中的推理等,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背景、平台和工具,最终目的是用来表现人性的。事实上不是这样,这些类型元素就是类型文学本身的目的,比如在科幻小说中,环境和作为一个整体的种族,都可能成为与人物一样的独立的文学形象。有许多主流文学作品都有大量的科幻元素,比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戈尔丁的《蝇王》、奥威尔的《1984》等,这些都是很经典的作品,但一般不被当成科幻小说。

(取材于《星空的奥妙——刘慈欣访谈》)

材料三:

在人们开始带有某种乐观的倾向去关注中国科幻创作时,我们更应该反思那些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一直以来我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缺失,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从科幻的社会教育意义来说,《三体》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科幻界为数不多的较高质量的科幻作品中,像更关注科技伦理问题的王晋康等人的一些科幻小说,也是颇为值得重视的。科幻作品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是未来中国科幻创作另一个值得鼓励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刘兵《〈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材料四: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本土科幻原创力量的薄弱,作者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很有限,大部分中青年作者又长期陷于《科幻世界》杂志体系,造成科幻文学一定程度的小众化、边缘化。缺少或没有专职作家,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其他的类型文学。以校园在读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作家在刊物上成名较早,但到了而立之年又大部分因为生活、工作等压力销声匿迹。中年作家留守的寥寥无几,留守的作家刘慈欣以一人之力用一个大部头作品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但却由于中国科幻力量的体量小和结构性失衡而形成后继无人的窘境。

(摘编自《中国科幻图书出版的初步考察》)

1.“事实上,有许多最终走上研究之路的科学家,都曾经受到过科幻文学的影响。”将此句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学手法方面,科幻文学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关注并思考未来。
B.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其内容在时空上拉开距离使之客观上具有超越现实的特征。
C.既然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就应该具备一般文学的基本特征,遵循普遍的创作规律。
D.科幻元素是科幻文学的标志,因此含有科幻元素的文学样式都可以算作科幻文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文学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套用主流文学的评论方式来评价科幻文学不是恰当的方式。
B.我国较高质量的科幻文学作品为数不多,科幻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小众化、边缘化的。
C.科幻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如科技伦理小说,深入探讨科技伦理问题,这值得关注与鼓励。
D.不少青年作家因生活、工作压力不再“留守”类型文学,致使我国科幻文学发展后继无人。
4.科幻文学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如何使我国科幻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8-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升学班)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指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选自高教社第四版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请分别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第①~④段的观点。
2.请分别简述第③段列举中外名人、名著事例和第④段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
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体现为精神不平等的是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
B.读书增广了人们的知识,“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等。
C.第④段中,“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
D.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读书人是幸福人”。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武侠小说与历史的有机结合,为武侠小说本身营构了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文学表现空间,同时也使武侠小说本身跳出了纯娱乐文学的范畴,有效地提升了这一小说品种在整个文学园地中的地位。

与其他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家相比,金庸有着更为清醒、自觉的历史创作意识。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构筑了一个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巨大历史时空。在这个巨大的历史时空中,侠客们的笑傲江湖、行侠仗义与历史人物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彼此纵横交错,虚实相生,共同演绎出一个迷人的艺术世界,历史文本与武侠小说得到有机统一。

金庸总是别出心裁地择取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之与武侠小说情节编码的传奇性原则保持高度一致,这样,历史与武侠之间不仅消解了伟大的神话对立,而且形成了一种相互转换、相互生成的良好循环关系。综观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的历史题材,我们发现其来源渠道大约有以下三种形式:某些尚有争议的正史;富有传奇色彩的野史;生动的民间历史传说。上述三类历史题材本身富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却又并非空穴来风,自行其是,使得金庸在处理武侠与历史的关系时可进可退,可虚可实,为其艺术才情的纵横驰骋营构了一个游刃有余的表现空间。

这种处理历史题材的艺术手法符合金庸本人的历史审美观:没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小说作者可选择其中一种说法来加以发挥。通过历史文本传奇化的艺术手法,金庸成功地把历史纳入到武侠小说的传奇轨道中,使历史与武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可读性。

文学文本的历史化是金庸在武侠小说中成功还原历史的主要手法。所谓文学文本的历史化,就是凡在武侠小说文本中涉及尚有争议的传奇性历史题材时,金庸均引经据典,采取学术论文中脚注、尾注或按语的形式,对争议之处一一详加说明,让历史走出文学语境,重新回到历史文本中。

历史文本对武侠文本的这种有意识嵌入,使历史文本与武侠文本构成了一种互文性,两者相互对照,相互说明,这种处理手法既使干瘪、抽象的历史题材在武侠文本中焕发出迷人的艺术光彩,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持、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反映了金庸本人高度的审美自觉与历史自觉。

1.金庸写武侠小说偏爱三类传奇性历史题材,选出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     
A.这类题材能使武侠小说跳出纯娱乐文学的范畴,有效提升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
B.在作者看来,没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武侠小说创作中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C.金庸喜爱的三类历史题材本身富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又有一定的历史事实根据。
D.这类题材使金庸在处理武侠与历史的关系时可进可退,可虚可实,便于发挥其艺术才情。
2.结合全文内容看,最准确理解末段中“互文性”的一项是(     
A.武侠小说与历史的有机结合,为武侠小说本身营造了更为广阔深远的文学表现空间。
B.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与武侠小说情节编码的传奇性原则保持高度一致。
C.历史与武侠之间不仅消解了“伟大的神话对立”,也形成一种相互转换、相互生成的良好循环关系。
D.历史文本与武侠文本相互对照、相互说明,使历史题材焕发出迷人的艺术光彩,又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3.依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按照金庸的历史审美观,他在创作武侠小说时,一般无意采用已有定论的历史题材。
B.引经据典,采用学术论文中脚注、尾注或按语等形式是金庸武侠小说成功还原历史的唯一手法。
C.武侠小说如不能很好地处理虚拟的江湖世界与真实的历史或现实世界的关系的话,就会缺乏可读性。
D.武侠小说编排故事情节时要符合传奇性原则,金庸喜好的三类历史题材正好符合这一原则。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谓名著,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按哲人的说法,都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这些名著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作家、艺术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因此,那个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远不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曹雪芹以其如椽之笔,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兴衰,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深刻的生命体验,无与伦比地生动地表现出来。于是,《红楼梦》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座中国小说史乃至世界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后人不仅从中得到了很多历史的、审美的认识,而且对它包含的文化意蕴,至今也说不尽,道不完。

②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③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 a 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 b ,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 c 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④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决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1.①段中有一个现成的说法,阐释了“不可企及的高峰”中的“不可企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第①段文意的一项是(     
A.任何文学名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B.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作品,都是对整个世界的辉煌与罪恶作出深刻反映的作品。
C.凡是文学名著必须表达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体验和作者认识他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
D.任何一部文学名著都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
3.从全篇看,第②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不超过15个字)

4.③段中的画线部分有两处“不仅仅”。从文意看,第一处“不仅仅”主要是就(     )(     )而言;第二处“不仅仅”主要是就(     )(     )而言。(每空只填一个字)
5.下列三句话是从文中a、b、c三处摘出来的,根据文意将它们复原(只需把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①“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
②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
③刻板的经济决定论
a 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选文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1.这段文字有三个句子,从逻辑层面来看,第一句和第二句是_________关系,第二句和第三句是_________关系。
2.这段文字主要使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3.选文中提到的《论语》的作者是_________,《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同步练习与检测综合测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料。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986821日)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或“送去”)问题,两文中的“拿去”(或“送去”)实质相同。
B.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上文中第三、四自然段也是如此。
C.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2)本文中作者所提出的“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提出的“拿来主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3)本文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建设局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