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日常生活的汉字装饰

汉字的艺术化装饰功能,由它的来源、形体和使用特点所决定。随着汉字的线条化、笔画化演变,文字书写逐渐摆脱了图画的原始特征,但汉字装饰的传统并没有中断。在现代的各种徽标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汉字元素的美术化、装饰化运用。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以篆体风格的字为中心图案,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标以汉字为书法创意原形等,这都体现了汉字在美学设计方面的独特优势。

汉字作为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和符号之一,被广泛用来装饰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

在服饰方面,汉字很早就被作为装饰符号填补镶嵌到织物图案的缝隙中,如新疆民丰县尼雅汉晋遗址出土的锦护膊上绣有篆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些装饰字形组合后多带吉祥寓意。织物纹样也从结构简单的汉字中汲取智慧,常见十字纹、工字纹、人字纹、口字纹、回字纹、田字纹、米字纹等。明清时期,”“”“寿”“等吉祥文字也被设计成各种纹样或与相关图案组合,大量应用于衣物的印染刺绣。

在饮食方面,食器常用汉字作装饰的组成部分,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盛食器,不仅饰有精美花纹,其中240余件也饰有劝食、劝酒用语君幸食”“君幸酒等。人们也会用汉字装饰美化糕点、馒头等食品。比如,安徽传统糕点嵌字豆糖,每块糖中都嵌有一个吉祥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我国很多地方有汉字食品模具,将吉祥寓意或品牌字号装饰套印在面点、糕饼上,让食客沉浸式体验咬文嚼字

在建筑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以木质、砖瓦结构为主,汉字装饰不仅见于天花、门窗、瓦当、照壁、墙脊、铺地等各类建筑构件,也见于建筑物上的各种匾额、楹联、剪纸、贴画等。它们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装饰形式,也赋予了建筑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中国文字博物馆藏有一枚12字为饰的汉瓦当,铭文作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山西乔家大院百寿图影壁整齐雕刻有100寿字,每个字形态各异。

在交通方面,交通工具除制造时使用汉字装饰外,人们也常在车辆船只上张贴开车大吉”“出入平安”“一帆风顺之类的吉祥语,祈求平安顺利。现代交通标志的设计也广泛利用汉字元素,如中国铁路的标志外形似迎面开来的蒸汽机车车头,但同时也是工人两字的变形装饰性组合。

此外,其他生活用品也常用汉字装饰,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剔红寿春图圆盒、万寿无疆碗,它们的盒盖和碗身分别以字和篆文万寿无疆作为装饰的中心图案;有的甚至直接将器物做成汉字形状,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喜字烛台和剔红福字形盒等。

汉字装饰的传统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技法多样,体现了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追求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断走向大众、贴近人民生活的趋势。同时,汉字也为现代艺术实践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和素材宝库,现代字体字库、广告文案、文创设计等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选自《汉字蕴藏的中华审美》,有删改)

(1)下列对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汉字被设计成字形组合、各种纹样或相关图案组合,在服饰上都带有吉祥寓意。
B.不管是食器还是食品都可以采用汉字装饰美化,让食客沉浸式体验“咬文嚼字”。
C.汉字元素的使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装饰形式,也赋予了建筑深刻的文化内涵。
D.人们只能在车辆船只上张贴各种汉字,大多采用吉祥语,只是为了祈求平安顺利。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是(     
A.汉字书写逐渐摆脱了图画的原始特征,从而使汉字装饰的功能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发挥。
B.汉字在美学设计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在不同载体上都能起到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
C.汉字使用过程中,只有追求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才能不断走向大众、贴近人民生活。
D.汉字装饰不仅具有美化器物、象征吉祥的作用,还可以劝人向善,如劝食、劝酒用语等。

(3)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二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引起下文对汉字装饰功能的具体阐述。
B.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C.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即概述了汉字在生活中的装饰功能。
D.文章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抽象复杂的内容论述得通俗易懂。
2024-06-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泰安市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节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节选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2.作者用“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加点词的比喻义。
①鱼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鸦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烟枪和烟灯: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2024-06-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如说,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问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下列“烟”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杨柳万条烟B.烽烟四起
C.蓝田日暖玉生烟D.烟光凝而暮山紫
2.以下表述与作者原意不相符的是(     
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
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但是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D.诗文中的字是游离的,个别的,因而它难以控制,而且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联想往往是随作者的想象而变化莫测,它的意义往往是游离的。
B.联想偏于个性的用于文学上,含混中显得丰富而有蕴格。
C.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文字的联想意义的生发这一点上面。
D.联想和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4.这段短文在阐述问题过程中,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
C.引证D.归纳推理
2024-06-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就业班)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药物使用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自从滴滴涕①被允许民用以来,逐步升级的过程便开始了,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演化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它源于尼安德特人②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科学。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寂静的春天”是一种怎样的春天?以此为题的目的是什么?
2.选段体现了本文怎样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回答?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中等专业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版印刷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庞朴B.翁乃群C.朱光潜D.周立明
2.结合全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
B.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包括诗方面。
C.因为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所以前者易用,后者却难用。
D.随便在报章杂志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月轮是直指的意义,轮外月晕、晕外霞光是联想的意义。
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妙处需要联想到“小龙团”茶泡在泉水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才能体会到。
C.从前作诗文的人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就能作出好诗来。
D.只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就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4.不属于这段短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引用论证D.类比论证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中等专业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努力推动大国间的文明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世界各大国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合了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与其他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欧洲文明同样极富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拜占庭的镶截画,还是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莫不是欧洲文明的奇丽瑰宝。

中国与欧洲各国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容互鉴互通。自2014年启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来,中法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发展迅速,而以此为依托的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陆续建立了高级别财金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等机制,为各领域合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中俄两国民众相知相亲的历史举世公认,已经成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两国文化在彼此国家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国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

源于欧洲文明的美国文明,与美洲文明结合,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然而429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就中美关系发表谈话,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较量,宣称美国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对华关系框架,从而将中美关系渲染至所谓文明冲突的层面。在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的21世纪,这种文明冲突论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人类文明的悲哀。

文明的生存和进步离不开交流互鉴,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前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个充满自信的文明,其前提是要拥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乐于交流的心态。只有交流互鉴,尊重、包容姹紫嫣红的不同文明,自己的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交往40年来的教训和启示说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唯有合作才是正确选择。在中美利益已经高度融合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中美双方更应该承担大国应承担的特殊责任,摒弃冷战思维,谋求合作共赢。

(选自潘震《大国文明对话的时代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处巨大变局之中,世界各国都拥有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希望,也都需要应对全球性挑战。
B.以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等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同中华文明一样丰富多彩而伟大。
C.中法两国在科教文艺等人文领域的交流带动了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和经贸往来。
D.美国文明,正因为其源于欧洲文明,才得以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当今世界希望与挑战并存为立论前提,为大国间的文明对话指明了方向,并由此指向了中美关系问题。
B.文章采用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今国际形势下推动大国间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文章列举了中法、中德、中俄之间文明对话的成功案例,旨在说明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国间文明对话的典范。
D.文章以美国文明蕴含多元文化价值观为依据,坚决反对“文明冲突论”,提倡摒弃冷战思维、谋求合作共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中美交往40年来的教训与启示,如果美国坚持“文明冲突论”,必然会两败俱伤。
B.如果没有对其他文明包容欣赏的心态,一个文明可以充满自信但无法充满生命力。
C.美国的“文明冲突论”对其本国而言虽然有利,但无法顺应21世纪的时代潮流。
D.只要坚持在交流中互相借鉴,在合作中谋求共赢,世界各国的文明就能够生存和进步。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理工学校职教高考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先说语言的功能。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它的表意和交流的作用,还有就是它的记录与记忆的功能。

我觉得语言还有一种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不但变成思想的符号,变成思想的载体,而且变成思想的一个驱动力,成为激活思想的一个因素。我曾经很喜欢一篇文章,一个英国人写的,文章的题目叫做《作家是用笔思想的》。他讲的就是作家思想过程和写作过程是分不开的,并不是作家想好了一切才能写作的,恰恰是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他才使自己的思想慢慢地变得明晰,使他的形象慢慢地变得鲜明,使他的故事开始找到了由头,从这个由头发展到那个由头,从那个由头又和另外一条线发生了联系。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对。

小时候我老想一件事,怎么那个巴尔扎克能写那么多东西啊,巴尔扎克的脑袋得多大啊,否则他怎么能装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人物呢?后来我才明白,并不是那些故事都现成地装在巴尔扎克的脑袋里的,脑袋里装着四百多部故事,不可能,会累死的。巴尔扎克不停地生活,感受,头脑中不停地生发着各种各样的语言,这些语言编织起来,串起来。他从这一串又会引起那一串,这中间有联想、有判断、有分析、有追忆、有比喻。比喻甚至于也不是事先就想好的,事先想好,这一般不大可能。当然我不能够绝对地这么说,因为作家里有各种的例外。我听过一次老舍先生的讲演,他说茅盾先生是最有计划最仔细的一个人,他的任何一部长的作品,在写作之前都写了很仔细的提纲,然后他基本上按提纲写下来。我知道的作家能够这样有计划的只有茅盾先生一个人。其他的大部分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他的思想是慢慢地获得一种形式,慢慢地变得有一点明晰,又慢慢地产生新的困惑。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故事的形成,就像种棵树一样,初始的想法就像是一颗种子。刚开始写的那几章,就好像在那儿松土,拱动,然后开始发芽,长出一枝枝子来了,又长出别一枝来了,然后它的主干也长得粗一点儿了。这个时候它又受到了风霜雨雪,或者是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影响,它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等等。相反,如果你不用语言来梳理你的思想,不用语言来生发你的思想,不用语言去演绎你的思想,那么你的思想是不可能成熟起来的。

(选自王蒙《语言的功能》)

1.下列不属于选文内容的是(     
A.语言具有表意和交流的作用、记录与记忆的功能。
B.语言具有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C.语言具有形成、推动和发展人的感情的作用。
D.写作的过程中以语言梳理、生发、演绎思想,使思想成熟。
2.下列不属于选文第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的是(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D.引用论证
3.下列关于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作者对人所共知的语言最基本的浪漫功能做了简略交代,使得观点全面、严谨。
B.选文第二段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论述语言的功能的。
C.选文第三段是从“纯粹的文字上的掂量”的角度来论述语言的功能的。
D.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总是反复地向别人诉说孩子被狼吃掉的悲惨故事,可以作为“语言具有帮助和推动思想的功能”的例证。
4.结合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王蒙,河北沧州人,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踌躇的季节》等。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语言的功用开头。以语言的功用结尾,前后呼应结构严密。
C.这篇学术报告突出的特点是在介绍自己的见解时,从观点到依据,大量地通过主观感受。切身体会来阐释。
D.作者口语化的表达,体现了深入浅出、简洁谨严的语言风格。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轮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制约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选段的论点是(     
A.第一要敬业B.事的性质无高下C.职业是神圣的D.劳作便是功德
2.选段没有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引用论证B.举例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
3.从选段看,“敬”字的含义是什么?用选段中的话来回答。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卷I(语文)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文后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 )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至于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

1.文中有下划线的句子中括弧里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涓涓细流B.言传身教C.无法言说D.潜移默化
2.“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下列词语中与句中“羊群效应”意思不相近的是(     
A.随波逐流B.个性张扬C.人云亦云D.蔚然成风
3.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4.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24-06-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单独招生考试试卷语文部分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获得①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②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③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④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对选文中画线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真正的教养”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B.②表明,如果能够对杰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C.③表明,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D.④表明,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肤浅地浏览,无法理解其精髓,需要认真反复阅读并深入思考,才能提升人的修养;而时髦读物往往迎合读者。
2.关于研读世界文学对读者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使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和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C.使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既可以让我们散心,也可以让我们集中心智。
D.帮助我们将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选文中关于如何“获得教养的途径”的阐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人只有通过阅读的主观努力,才能获得教养。
B.真正的教养必须有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教养。
C.杰出的作品可能比无聊的消遣更加接近生活本身,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读书。
D.获得教养的唯一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
4.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文章围绕研读书籍、领悟经典以获得真正的教养来层层抒写。
B.文章不仅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还借助形象化的议论使说理更具有感染力。
C.文章使用谈话方式的语言,使文章显得亲切自然。
D.文中多处运用了类比论证,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类比,使思考深入。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高三年级第三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