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斜杠青年,应先专而后广

黄静

近两年来,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他们可能白天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晚上变成了笔耕不辍的作家;或者工作日是精致得体的高级白领,休息日化身为休闲健美的瑜伽教练。斜杠青年这一概念,源于英文 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双重职业》一书,指的是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而是拥有多重职业、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通常会用/来介绍自己的身份,例如李某,教师/自由撰稿人/情感顾问等等。

斜杠青年最大的特色,在于尽可能多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通过多重职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正如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师在知乎上所说的,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每一个斜杠’,都是通过自身努力突破行业界限的勋章。每一种工作内容,都满足自己对该领域的兴趣爱好,而这所有的工作的组合,则指向自己的最终的职业理想: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我们并不想给自己身上贴上特立独行的标签,而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出更多生命的可能性”。自主、多元、有趣、独立,一度成为斜杠青年的代名词。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兴趣广泛、技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可能更受欢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纵然斜杠青年身兼数职,但优秀者必定是先专而后广。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难在每个领域都成为精英,最有效的方法是专注于一个领域,再利用现有资源突破行业壁垒,实现触类旁通。第一领域做得足够出色,往往才有信心和资本去拓宽视野、提升自我。

其实,先专而后广的斜杠青年自古有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在西方,达·芬奇可谓斜杠青年史上的一个奇迹,集画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建筑工程师等身份于一身,还对音乐、医学、考古、水利、地质等颇有研究。其中,画家是他最主要的职业,其他职业均是人生中绚烂的点缀。据说,达·芬奇研究其他领域的灵感,大都源于对绘画的专注和热爱。

专注于一个领域,并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是拓展生命其他可能性的前提。20183月,科比折桂奥斯卡动漫短片奖的消息轰动一时。他配音的作品《亲爱的篮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把大人的袜子包成球,以家里的垃圾桶当篮筐来练习投篮,并深深地爱上篮球的故事。至此,科比成为史上集齐奥运会金牌、NBA总冠军、奥斯卡金像奖的第一人。在获奖感言中,他如是说:作为篮球运动员,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只会埋头打球,我很高兴我们做得远比打球更多。科比的成功转型,源于多年来对篮球事业的热爱和坚持,往日对篮球的专注,成就了今日多元的科比。

不知从何时起,斜杠青年开始成为有钱、优秀、成功的代名词。一些人缺乏过硬的实力,却戴着虚荣、浮夸的高帽子,沉醉在斜杠所带来的莫名光环下。如此一来,既不能专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不能真正提升多方面的技能,反而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诸多隐患。

斜杠青年的概念,好似一棵大树,先有扎实的根基,慢慢长出坚强的树干,然后才是枝繁叶茂。它不是口号、不是标签,也不是一开始便追求的高调噱头,而是实力经过检验和沉淀之后的结果。这种结果,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斜杠青年,应先专而后广,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每个追求斜杠的人,不妨理性看待。与其盲目从众,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眼前这一件事。

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说,对斜杠青年也要多加关爱。如今,我国一些领域已经在进行有益探索。比如,鼓励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支持公立医院的医生实行多点执业等,这些良好的政策引导,让职场业态更为灵活。要让斜杠青年成为一种广为人们所知的职场业态,政府层面需进行更多顶层设计,出台更多具体的政策依据及职业规范。只要善加引导,相信斜杠青年一定能为新时代提供一股新的、敬业奉献、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1.将“斜杠青年的出现,折射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宽容,也带来了一股浮躁的气息。”这一句话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关于斜杠青年的优势和特点,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多重职业尽可能多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B.作为新时代兴趣广泛、技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会更受欢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
C.优秀的斜杠青年,必定先专而后广,否则很难在他的领域内成为精英。
D.他们实现触类旁通的方法就是先专注于一个领域,再利用现有资源突破行业的限制,提升自我。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斜杠青年的每一项工作都满足了自身对该工作领域的兴趣爱好,指向的是自己最终的职业理想。
B.文章通过达·芬奇和科比的例子证明,斜杠青年要拓展生命其他可能性的前提,必须首先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并在该领域做到极致。
C.斜杠青年的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必须懂得“根深方能叶茂”的道理。
D.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不断改革体制和强调创新的时代,我们不能像老一辈那样只从事一种职业,应该抛开一切阻碍,积极争做斜杠青年。
4.请你根据文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让“斜杠青年”有更好的发展。
5.小明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兼职做健身教练。作为这名斜杠青年的朋友,你会给他什么建议?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给小明留言。
2024-07-3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13日在京落下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已为各行各业累计培养输送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但由于缺乏清晰合理的分类标准,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衍生品附属品。在一些人心中,职业教育低人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结构性矛盾,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短板。

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关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摘编自胡浩、翟永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1000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更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宏观统筹,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摘编自丁雅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有数据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就相应上升约0.5个百分点。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一支庞大、稳定的职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未来综合国力竞争需要,同时对接国内就业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创业创新和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而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一招,也是解决技工荒、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的重要方法。职业教育在稳就业保民生、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开拓了成长成才的路径,在高等教育之外,为个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要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学校要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提升职业教育就业对口率。

(摘编自陈立鹏《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使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B.职业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不是普通教育的“附属品”,其发展面临一定“瓶颈”,对外部因素依赖性大。
C.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D.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发展职业院校要对接产业,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教育面临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是短板,发展职业教育能促使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B.技术技能人才都来自职业院校,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职业教育的作用凸显,其地位将超过普通教育。
D.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解决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也能解决技工荒的问题,还能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3.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7-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芜湖恒杰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化遗产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对那些来自民间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我们不能让内在的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四川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能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值得让现代人学习的精神资源。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并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

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延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陆绍阳《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非遗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只属于农耕时代,已经远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B.非遗传承人毕生专注祖传工艺,积累丰富经验,练就过硬本领,完美演绎工匠精神。
C.雕版印刷业一度辉煌,如今却早让位的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任何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就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表明了态度,为下文的阐述定下一个基调。
B.文章论述层层推进,论及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缘由及如何传承等问题。
C.文章以竹赞艺术和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说明要传承非遗中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D.文章论证严谨,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来论述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匠人能恪守初心,延续工匠精神,使非遗技艺与时俱进,非遗就可更好地传承。
B.如果非遗从生产生活中退出,其“形”与“魂”都将随着社会转型而沉入历史深处。
C.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就要因地制宜,不断求新求变,使之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D.文章指出,要珍视文化遗产的精神之魂,即其中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2024-07-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多校联考职教联合体第五次全省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文化的日益繁荣兴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也成为世界打量与认识中国的窗口。作为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道门槛,汉字被推到了时代的前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楷书,不少人开始研究汉字的演变历程,试图通过汉字溯源,解开更多内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密码。汉字的起源与早期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因此,汉字字形从诞生起就蕴含着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国家典章制度等文化信息。还蕴涵着中国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逻辑,它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宝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汉字进行溯源至关重要,这与汉字的特质有关。欧美国家的语言大多是拼音文字,它的意义由其所指决定,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则不同。北师大教授齐元涛认为:词义不是汉字最核心的问题,字形和词义的关联才更重要,这是汉字本身的特点。我们今天用的是象形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楷书和简化字,这便需要我们去溯源。陈寅恪曾说: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汉字教育就是将字与文化整合起来。据此,齐元涛提出了字课思维。希望在语文课上能用汉字溯源作抓手,让孩子们在对汉字的认知基础上走向对自然的认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当下汉字溯源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因为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都已经遗失了。当然,现代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字课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它使汉字教育可视化成为可能。融媒体儿童教育丛书汉字魔方作者李英说:汉字动画主要通过图形呈现在书里,让孩子在图中找字,让学习成为一种游戏。不过,需要规避的风险是,精彩和趣味背后有可能出现的不准确、不严谨。特别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意识到,汉字溯源不是简单地将汉字和文化放在一起,而是要还原汉字和文化结合的历史的真实意境,从而理解其初始的意义。

(选自201853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B.“六书”是许慎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归纳。
C.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相关联。
D.“字课思维”就是通过识字教学启发思维。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破解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密码,只能通过汉字溯源来完成。
B.陈寅恪的话为齐元涛提出“字课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
C.汉字溯源的现实困难是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已全都遗失。
D.运用现代融媒体技术需要规避过于追求画面感的风险。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对口)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安全吗?

李然

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离不开网络,但是互联网安全吗?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忧心忡忡地呼吁人们充分考虑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和后果,互联网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想象,只消一小时,一切都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赞成希里斯意见的人大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焦虑。

互联网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健壮

其实想把整个互联网弄瘫痪并没那么简单,互联网的结实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这和它本身的结构有关。互联网并不存在一个总开关。它的核心设施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包括解析域名的根域名服务器,连接各大洲的海底电缆,还有储存、管理和分发海量信息的超级数据中心,日常的网络服务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些重要节点来运行的。重要节点之间也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指挥运行的。比方说,全球共有13504台根域名服务器,遍布世界各国。这些服务器又互相支持,并行运转,即使其中一台损坏,互联网也能在其他服务器的支持下继续运转下去。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10月发生的一场黑客攻击,当时瘫痪了13组根域名服务器中的9组,但互联网并未因此彻底瘫痪。在攻击结束之后,网络迅速恢复了正常。事件结束之后,全球各地的根域名服务器迅速加强了免疫措施。和十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互联网对黑客来说更难攻破。

这种通过重要节点运转的网络被称作无尺度网络,它的结构其实和人类大脑或人际关系的结构非常相似。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无尺度网络中,除非将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即便大量地删除节点,网络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用物理方法能彻底摧毁互联网吗

还真有可能。攻击计划的第一步是切断互联网通讯的基础海底电缆。这些电缆承担了95%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不过,想要阻断全球信息传输,你必须把目前正在使用的285条电缆都斩断才行。

下一步,摧毁根域名服务器,如果你能跨越重重安保措施,将这些服务器摧毁的话,就等于给了互联网致命一击

最后,你要做的是攻击全球数据中心,首选的打击对象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级数据中心,它们出故障会导致所属区域大片网络瘫痪。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步骤,你已经让全球99%的互联网瘫痪了。不过,鉴于互联网的超强修复能力,上述步骤最好同步完成,也就是说,不消耗规模惊人的人力物力来发动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计划的。如果爆发了这样规模的全球战争,可能在互联网被彻底摧毁之前,人类文明就已经崩溃了。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失后会怎样,显然已经不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我们有应对互联网瘫痪的备用方案吗?有的。一种可行的方案是改变信息传递结构,网状网络就是这样一种新技术,在这种网络中,每个设备都能利用蓝牙、电信通道等连接邻近的节点,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组成独立的局域网,也可通过其中一个节点与互联网相通,哪怕真的断网,也不必恐慌。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互联网上的内容会一直存在吗?互联网现有的机制,就是用新信息冲刷旧信息,将的价值放大,的价值弱化。互联网还没有建立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系统,美国的学者悲观地认为,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料会随着网站的关闭和内容的删除而消失,它们称之为“21世纪的数字黑洞。很多现在看来平常但却具有历史价值的片段,将会随着互联网的变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此,英国数个图书馆联手开展一项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互联网上的内容保存下来。杂志、图书、文学、新闻、评论、学术论文等内容,都会被收集存底,以便供历史研究使用。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绵羊墙是西方各种黑客大会或安全大会上经常出现的趣味活动。在体验区中,组织者设置了专门的钓鱼WIFI,你的手机如果接入此WIFI,就会被人通过钓鱼页面盗取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展示在绵羊墙上。此举旨在警示手机用户,不要随意登录陌生的WIFI,一旦登录,就可能被轻易盗取资料。因此,除了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外,增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摘自网络,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互联网发展变化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人们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忧心忡忡。
B.互联网的核心设施分布全球各国,网络服务大部分是由超级数据中心独立完成的。
C.互联网并非完全坚不可破,使用物理方法切断传输通信海底电缆可彻底摧毁它。
D.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变迁会让很多“历史资料”消失,造成“21世纪的数字黑洞”。
2.下列对材料中“无尺度网络”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支持“无尺度网络”运转的多个重要节点,它们并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控制的。
B.“无尺度网络”和人际关系在结构上类似,这种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健壮”。
C.除非将“无尺度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
D.2002年10月黑客攻击的典型事例,是为了充分说明“无尺度网络”极其脆弱。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依赖网络,越来越深地把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需要增强个人网络安全意识。
B.人们要想用物理方法让互联网彻底瘫痪,在目前看来,只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C.“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取代“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系统,成为各国关注重点。
D.如果随意地使用手机登录陌生WIFI,我们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将可能被盗取。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升大班语文试卷AB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文脉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城市文脉就是他的基因。城市的文脉,指的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一切显性或隐性的东西。显性的东西包括人、建筑、景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隐性的东西则是指那些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作为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一个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就在重申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关注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在城市中,建筑形式转化为一个地点的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对事物的共同记忆,通过建筑语言的抽象化过程呈现出来,使记忆事件本身与都市建筑一起构成了场所精神,并成为都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积淀成为需要后人加以善待的历史文脉。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果对于城市的文脉没有能够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就会出现文脉的断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失语现象:忽略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寻求彼此间的统一,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建筑设计缺乏创新精神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精神的阐释。

基于此,建筑设计应从诸如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走出来,去关注建筑在城市中设计开始的本源,去关注城市文脉,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寻找具有真正创意的、显现城市生命活力的建筑答案。有学者给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好建筑的六条标准: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角度间接反映文脉

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本身也具有文脉,而它本身也是更大范围内的文脉的体现。城市文脉的传承不仅仅是因为怀旧,更是要使城市充满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创造出高品位的、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要。我们看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独有的中国传统特色正悄然逝去,越来越多的历史遗存,正在被同质化工具化、平庸化,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城市文脉的延续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城市文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作为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及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留存的历史积淀,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并区别于其他城市。
B.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建筑,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传承历史或表现城市文化的角色。
C.城市的景观、建筑形式甚至市民生活都与城市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D.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好建筑”的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城市文脉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阿尔多罗西在提出“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予以关注。
B.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阐释,使得建筑失去了文脉,无法成为城市的灵魂。
C.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必需和重要的,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D.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设计开始的本原,从“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摆脱出来。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的传承并不只是为了怀旧,文脉不是僵死的标本,保护文脉更需要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环境。
B.建筑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是因为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
C.高品位的城市环境应当具备可以使人感受到历史延续和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精神需要的人性化空间。
D.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却是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024-07-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升大班语文试卷AB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2.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2024-07-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汶上县职业中专、汶上县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自闭症怪圈

每一万名儿童中至少有5人患有自闭症,研究者尚不了解自闭症的病因。从前的说法是,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这是无稽之谈。法兰克福大学儿童及青年精神病研究所所长弗里茨·保斯特卡说。现在人们确信这种病与遗传有关。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

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例如患儿埃迪,他常莫名其妙地跺脚、叫喊,而且往往一闹就是1个小时。父亲克里姆说:我们无法让他静下来。也许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也许是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总之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

起初医生建议埃迪的父母送他去儿童疗养院,但埃迪要等2年才能得到入院治疗床位。心急如焚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于是请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来为孩子治疗。应用行为分析的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瓦尔·洛瓦斯。他早在1987年就宣称这种疗法取得了成功。保斯特卡说:我们不应给父母打包票。他认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疗效几乎是无法预知的。

与其他自闭症疗法不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患儿传授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与医生就像作拼图游戏那样将许多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组合在一起。小埃迪首先要学习说话,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并改善身体的运动机能。父母每周要带他做30小时的训练。

母亲玛丽昂拿着一箱玩具和图片走到埃迪身边、你的鼻子在哪儿?肚子呢?你叫什么名字?我是谁?拍一下小手。她一口气说道。埃迪答对了所有问题。太棒了!母亲叫了起来,然后抱起孩子,托着他转圈。表扬非常重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儿学习的积极性。

治疗埃迪的施拉姆医生认为,培养自闭症患儿自理能力的关键在于语言。在治疗的最初阶段,父母应将孩子的玩具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开始接受治疗时只有3岁的埃迪曾为拿不到玩具而发火。我们和他说泰迪熊这个词,直到他意识到只有开口说话才能得到自己的毛绒玩具。施拉姆说。埃迪在6个月内学会了300个词。20048月底,他头一次叫了妈妈。此时玛丽昂为这个词已经等了3年多。

与正常儿童不同,自闭症患儿无法模仿他人的表情。意大利学者在1991年发现,特定的脑细胞使人具有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自闭症患儿的这种镜像神经元也许发育不良。埃迪必须靠图片学习正确地表达感情,喜怒哀乐各种面孔的照片能帮助他学习别人的表情。

1.从全文看,下面对自闭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闭症表现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回应,病因也许与被母亲冷落或遗传有关。
B.自闭症与遗传有关,表现出既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回应等自我封闭症状。
C.自闭症是一种因7号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的遗传性精神疾病,自闭症患儿常表现为性格暴躁。
D.自闭症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导致模仿他人、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丧失的精神疾病。
2.从全文看,下面有关自闭症治疗问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治疗自闭症的药物,一般人采用的办法是送患儿进儿童疗养院,但床位紧张。
B.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侧重向自闭症患儿传授实际生活能力,如说话、穿衣服、上厕所等,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C.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的独特之处是教患儿做拼图游戏并培养他们实际的生活能力,父母每周要带他做30小时的训练。
D.早在1987年美国心理学家就宣称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治疗自闭症取得了成功,但其治疗效果几乎无法预知。
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保斯特卡认为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这是无稽之谈,人们确信这种疾病与遗传有关。
B.患儿埃迪的父母曾经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把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这些变化会让他异常暴躁,无法让他静下来。
C.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医生能治疗自闭症,于是就找到了他。
D.表扬是行为分析疗法的重要内容,它能激发患儿学习的积极性,埃迪母亲的表扬方式是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朝的反腐败

太宗目睹了隋炀帝“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终致“率土分崩”,深刻指出:“为主贪,必丧其国。”他即位伊始便把后宫美女释放3000人,任其择偶出嫁。贞观十二年(638年)出巡山西,浦州刺史赵元楷大肆铺张接迎,太宗斥责他此举纯属“亡隋弊俗”,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卒”。唐朝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是《唐律》中的《职律》。《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形象点说,在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县长和处长们)贪污受贿相当于其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太宗曾告诫群臣“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谕劝百官不要因贪图钱财而毁了身家性命。《唐律·诈伪》设有谎报、虚报政绩罪,即自报、指使下属或授意他人谎报、虚报均属此列。《唐律·职制》设有请托说情罪,明确规定没有使用财物而仅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办某事,也要禁止。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只要开口,就要杖一百:如果枉法,和主管人员同等处罚。《唐律》还规定,主管官员受财枉法,受贿相当于一尺绢的,要判处杖刑一百,并且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判处绞刑。官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百姓财物、牛羊瓜果等供馈,或向百姓借贷财物,役使人力等,均以贪污罪论处,以防止官吏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而普通百姓盗窃,即使五十匹,只是流放服役而已。

唐代开始,监察官“二周年一替”,且以较快的速度升迁,既鼓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防止了在位长久带来的弊病,因为“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唐代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德”“行”两个方面。“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对君主的忠、信、笃、卫等;“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政绩的好坏等。“德”的标准是“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简称“德、慎、公、勤”。这“四善”是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行能政绩的考核标准有二十七条,称之为“二十七最”。这二十七条标准是针对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官吏而言的。

1.下列各项中对《唐律》中相关反腐败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中的《职律》是唐朝制定的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其中有对官员收受钱财进行严格的处罚的规定。
B.《唐律》规定自报、指使下属或授意他人谎报、虚报政绩,是一种犯罪,可以看出唐朝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较为严格。
C.《唐律》也禁止没有使用财物而仅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办某事,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要杖一百并和主管人员同等处罚。
D.《唐律》对主管官员受财枉法有严格的规定,受贿相当于一尺绢的,要判处杖刑一百,十五匹判处绞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太宗目睹隋朝灭亡,深刻指出官员腐败的严重后果,并在上任伊始便释放宫女3000名,这反映出他反腐的决心。
B.唐太宗反对官员铺张浪费,出巡山西时严厉斥责赵元楷,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卒”。
C.唐朝对贪污受贿的处罚十分严厉,规定正七品官员贪污受贿相当于其一个多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D.为防止官员对下属及百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唐律规定官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收受百姓财物或向百姓借贷财物等,均以贪污罪论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主要从“德”“行”两个方面对官吏进行考核,“德”包括官吏的品质、道德修养等,“行”包括官吏的能力大小,守职的勤惰等。
B.为了鼓励官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在位长久带来的弊病,唐代开始,实行监察官“二周年一替”制度。
C.唐律规定普通百姓,即使盗窃五十匹绢,也只是流放服役,可见唐律对百姓犯罪处罚比较宽松。
D.唐朝对官员的考核有明确的标准,有对全国所有官吏而言的标准“四善”,还有针对各种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官吏的考核标准“二十七最”。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高级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然文学本身还有一种艺术的功能,一种审美的功能。语言和文字本身,尤其中国的文字它本身就非常的漂亮,就有一种形式的美感。这个事情我也觉得非常的奇怪。这个审美的过程,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这是一个进行无害处理的过程。我喜欢读李商隐的诗,李商隐的诗相当地消极、相当地颓唐。一次科举考试没有成功,他居然在诗里说忍剪凌云一寸心。话说得太重了,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啊!但是他把这些悲哀的东西、消极的东西、颓废的东西变成了非常美丽的艺术品。比如说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这本身悲哀极了,但是他又是珠箔、又是红楼、又是雨、又是归,他把这些变成了一个美的艺术品。比如写爱情的压抑,人和人相通或者交往上的困难,特别是爱情交往上的困难,他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于他说得非常颓废: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真是消极到了极点了。然而这种情绪一旦变成了文字,变成了艺术品以后,很整齐,有对仗,有音韵,又有非常美好的形象。李商隐还善于用蝴蝶呀、花呀、玉呀等各种美丽、富贵的形象来描写他自己颓唐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李商隐对他的颓唐心情的无害化处理。你看他诗的时候,不担心他会自杀,不会有那种紧张感。相反,你除了觉得他很悲哀以外,你又觉得他的这种遣词造句,他的这种精致,他的这种匠心,他的这种营造一个精神园地、一个精神产品的能力太强了。

1.选段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2.选段在阐述问题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作者引用李商隐的多个诗句并加以分析阐述有何作用?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