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37837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文脉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城市文脉就是他的基因。城市的文脉,指的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一切显性或隐性的东西。显性的东西包括人、建筑、景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隐性的东西则是指那些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作为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一个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就在重申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关注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在城市中,建筑形式转化为一个地点的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对事物的共同记忆,通过建筑语言的抽象化过程呈现出来,使记忆事件本身与都市建筑一起构成了场所精神,并成为都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积淀成为需要后人加以善待的历史文脉。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果对于城市的文脉没有能够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就会出现文脉的断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失语现象:忽略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寻求彼此间的统一,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建筑设计缺乏创新精神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精神的阐释。

基于此,建筑设计应从诸如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走出来,去关注建筑在城市中设计开始的本源,去关注城市文脉,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寻找具有真正创意的、显现城市生命活力的建筑答案。有学者给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好建筑的六条标准: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角度间接反映文脉

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本身也具有文脉,而它本身也是更大范围内的文脉的体现。城市文脉的传承不仅仅是因为怀旧,更是要使城市充满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创造出高品位的、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要。我们看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独有的中国传统特色正悄然逝去,越来越多的历史遗存,正在被同质化工具化、平庸化,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城市文脉的延续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城市文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作为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及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留存的历史积淀,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并区别于其他城市。
B.城市文脉是建筑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建筑,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传承历史或表现城市文化的角色。
C.城市的景观、建筑形式甚至市民生活都与城市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D.秩序和统一、表达、完整性、平面和剖面、细节、整合,“好建筑”的这六条标准实际上就是城市文脉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阿尔多罗西在提出“场所精神”概念的同时引入了“时间维度”,提醒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历史延续和人文价值予以关注。
B.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阐释,使得建筑失去了文脉,无法成为城市的灵魂。
C.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必需和重要的,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D.城市的建筑设计应该站在更广泛的层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设计开始的本原,从“形式、风格、艺术”等传统解读中摆脱出来。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脉的传承并不只是为了怀旧,文脉不是僵死的标本,保护文脉更需要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环境。
B.建筑成为一种创造孤独形象的游戏,是因为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反映。
C.高品位的城市环境应当具备可以使人感受到历史延续和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精神需要的人性化空间。
D.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却是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三百六十度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些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满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

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选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下列有关“人民大会堂”建筑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重复是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最突出的特点。
B.人民大会堂柱子的重复显示出这座建筑的统一性和宏伟气概。
C.“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句是说门、窗、檐、额也是照着柱子设计,没有新意,所以略写。
D.人民大会堂以重复运用柱子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2.对作者以颐和园长廊为例的用意,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作者用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都做成不同样的,千变万化地排列起来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千篇一律应该是在千变万化的前提下,否则会给人“荒谬绝伦”的感觉。
B.没有节制的变化只会是杂乱无章,没有任何美感。
C.颐和园长廊和花窗体现了艺术创造的“大同小异”,没有了长廊的大统一,花窗的小变化也就失去了美感。
D.颐和园长廊离不开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要在重复中寻求变化。
3.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又领起下文。
B.选文既有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广度和高度做了概述。
C.结尾处作者以一个建筑大师的良知和责任,批评了城市建筑设计的弊端,告诫建筑师们应该遵循艺术规律。
D.“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4.下列对文中提及的“主题”和“变奏”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筑物的总体风格;建筑物细小的部分。
B.支撑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建筑中的次要构件。
C.建筑中大同小异的重复;重复的建筑物中微小的变化。
D.空间与时间的辩证统一;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文的论题是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B.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对自己专业领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C.本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作者借助其他艺术形式以循序渐进的解说方式和大量的实例说明重复和变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关系。
D.本文语言优美、生动,使文章读起来亲切,充满韵味。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余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10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不仅植物药如此,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有改动)

材料二:

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否意味着中药这个宝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走上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从中药中寻找“下一个‘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续。据悉,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此前就与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令板蓝根这种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的抗病毒中药,成为首个进入外国实验室接受药效研究的中草药。业内人士表示,中医正越来越为国际所承认,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近年来,中药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重视。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建立的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多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

不过,中医药走向国际仍有不少障碍,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一大问题。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物植物有5000多种,但做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超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而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4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中,中药有11个,占比只有7.38%。

而即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原创新药青蒿素,由于缺乏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我国反而沦为世界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地。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痛心不已:“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中国)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

据报道,由于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不过,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通过WHOPQ(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授权)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摘编自严慧芳《中药现代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筛选抗疟药物过程中,科研人员查阅了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方向和灵感。
B.提取青蒿素要防止温度过高,以免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以保存其抗疟性。
C.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芍药苷等都属于从植物药材中提取的化学物质。
D.多项证据表明,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和相关活血药物已经得到临床疗效验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研究团队具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也熟悉我国的中草药和中医药典籍,最终成功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B.中药挖掘出更多的类似于青蒿素的药物,将有助于中药现代化,而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会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C.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影响了中药的使用效果,减小了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D.只有具备国际视野,采用先进技术,积极通过WHOGMP认证,我国研制的原创新药才有可能占领国际市场,获得较高利润。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连花清瘟是一款基于古方研制的创新中药,经现代生物学技术检验,专家发现其有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
B.北大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筛选到中和抗体,制成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C.广州医科大学通过研究,获得了蒲公英若干有效成分或组分,证明了蒲公英多靶点、多通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D.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桑枝生物碱以桑树枝条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此药可用于型糖尿病治疗。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面对历史悠久的中药宝库,我们应该如何研发?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认为和、静、怡、真四个字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儒家眼里是中,是度,是宜,是当,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的是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的是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理之论;在饮茶过程中,则表现的是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而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所表现的则是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中国茶道正是要通过茶事创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设想一下,当茶的清香开始静静地滋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个角落时,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便会感到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乐境界。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玄妙。

是指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茨以适己的随意性。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从古至今,参与中国的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中国茶道所独具的这种怡悦性,与日本茶道追求的清寂之美的风格截然不同,它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一切都追求自然、随意,由此奠定了中国茶道的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被喻为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它有三种含义:其一,追求道之真,也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追求对的真切体悟,以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其二,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得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坦然流露,从而达到茶友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其三,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地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以达到全性葆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舒畅,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这是中国茶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节选自王晶《和静怡真话茶道》)

1.对文章整体结构类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并列式B.层进式C.总分式D.对照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茶道讲求通过创设宁静的氛围和空灵虚静的心境来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了道家“宁静致远隐沉毅”的思想。
B.和日本茶道追求“清寂之美”不同,中国茶道不拘形式,自然随意,讲求在茶事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
C.“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极致,具体包括追求“道之真”、追求“情之真”、追求“性之真”三个方面。
D.中国茶道文化包含有艺术、哲学、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它以品茶为契机,讲求用心灵去体悟茶事活动中的玄妙感受。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