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用亲临山西,就能近距离欣赏云冈石窟代表性龛像的风采。前不久在国家博物馆亮相的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上,等比例高保真3D打印复制的云冈石窟第六窟文殊问疾屋形龛,让不少观众惊叹连连。展览上,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3D投影和AI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文物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沉浸式的艺术盛宴。

沉睡的文物像是一扇上了锁的窗,推开这扇窗,让文物活起来,可以从中窥见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演变、文化的传承,而科技,就是开锁的一把关键钥匙。《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文物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优先补齐科技基础条件短板。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这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保护文物、延续文脉、繁荣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很长时间内,我国考古领域存在科技手段运用不够、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的情况。如今,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多黑科技被引入考古全链条。比如,在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团队采用高精度磁法、电阻率成像技术等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为岷江河道做了CT检查,通过3D模型清晰呈现砂石下的河道情况,再通过水力学试验分析文物被冲刷产生位移的规律,由此确定了遗址范围和重点发掘区域。从手铲释天书慧眼览古幽,前沿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善了文物发掘的条件,提高了发掘效率,也有利于减少发掘工作对文物的影响,更好地保持文物的原貌。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文物是凝固的时间,用好科技手段,可以让文物说话,讲述背后的故事,让沉淀的时光重新流淌。针对简牍出土后出现变色病害妨碍文字辨识问题,文物工作者采用特殊的光学成像技术,并辅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良好的墨迹显影效果,成功识别简牍上的信息。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科学技术在考古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历史的实证性认识,把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年代如何,自然环境如何,人的体质特征如何,古人是怎样生产食物的……随着研究还原的要素由少到多、由简略到详细,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故事逐渐生动起来。

传承是为了更好发展,发展才能更好传承。当下,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走进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热门展览一票难求,文创产品供不应求。足不出户就可以云游故宫;借助裸眼3D技术走入古画;三维数字文物可在指尖细细赏玩……科技的力量,为文博事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让这些承载着历史风云的宝物得以走进日常生活,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用好科技创新,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才能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好传承文明薪火。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当前,考古领域仍有许多谜题未能解开,无论是更好进行遗址发掘、研究分析,还是进行文物修复、展示传播,都对用好科技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尹双红,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科技助力文化保护的具体实践,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博物馆开设的“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利用科技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石窟文化。
B.数字化技术使得古代文物能够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呈现,如“云游故宫”项目让人们无须实地游览就能全方位体验故宫的魅力。
C.“三维”数字文物因其科技含量低,所以不能满足人们对文物细致观赏的需求。
D.文物工作者利用光学成像技术揭示了所有古代文献上的模糊文字信息,解决了所有古代文献辨识难题。
2.文中举出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的例子,符合其用意的是(     
A.考古领域已广泛应用多种高科技探测技术。
B.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能够精确还原古代战争场景。
C.科技创新在提高文物发掘效率和保护文物原貌方面的作用。
D.水力学试验分析对于确定文物埋藏地点的重要性。
3.关于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章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如云冈石窟第六窟复制龛像和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来阐述科技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B.文章结构逻辑严密,先介绍科技在文物“活化”中的作用,接着阐述科技对考古工作的改进,最后探讨科技对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影响。
C.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文物比作“上了锁的窗”,将科技比作“开锁的钥匙”,形象地说明了科技在揭示文物历史价值方面的重要性。
D.文章通过对比古今考古技术的差异,突出了科技进步对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中职学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2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卢利斯

扶不正的太阳

一个踉跄             撞得清天

泄了             黑幕

A.“踉跄”“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夕阳比作一个步履蹒跚的人,赋予夕阳以动态,把夕阳写得形象生动。
B.“扶、踉跄、撞、泄”四个动词的运用妙在逻辑上严密:“扶不正”就有了“踉跄”,才出现“撞”,才导致“泄”。“泄”字是整首诗的诗眼,妙不可言,既有“过去式”,也有“将来式”。
C.整首诗是围绕夕阳的运动态势来写的,描写日落至天黑的整个过程,极具画面感。
D.整首诗灵动、厚重、富于质感,可见诗人老练的笔触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2024-08-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中职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个脆弱的小生命现在迫切地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去寻觅藏身之所。天气渐渐地冷了起来,霜冻就要来了,迟缓一些就会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四处寻找软土,毫无疑问,它们之中有许多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爪的弯钩挖掘地面。从放大镜中,我看见它挥着镐向下挖掘,并将土抛出地面。几分钟后,一个小小的土穴挖开了,这个小生命钻了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被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来到地面之前,它的地下生活所经历的时间——大约是四年。此后,在阳光下的歌唱只有不到五个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厌烦它那喧嚣的歌声。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

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立刻”强调时间的紧迫,与前面的“脆弱的小生命”和“迫切地需要隐蔽”相照应。
B.“适当的地点”指特别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因为幼虫有着锐利的工具,能够穿透晒干的泥土。
C.“至今还是未被发现的秘密”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D.“秘密”是说人们对蝉的四年地下生活所知甚少,现在了解的情况只是对蝉的地穴考察后的结论。
2.对选文中加横线的语句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从幼虫到成虫的说明,从而也收束了全文。
B.从结构讲,回应了第一部分对蝉穴的说明。
C.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和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
D.表现了作者对蝉的同情和怜爱以及由衷的赞叹。
3.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B.作引用C.打比方D.作诠释
4.下列不属于对“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的说明的是(     
A.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B.困难地走出壳外,蜕皮。
C.选择合适的地方,挖掘洞穴。D.四年地下苦工,一月阳光下的生活。
5.对《蝉》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得十分完整。
B.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一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C.作为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
D.《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
2024-08-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无锡市中职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
B.《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作比较方法的运用。通过大量的比较,使主题深入浅出。
C.《寻梦者》全诗每节采用“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于音乐美。
D.《小树林中的泉水》中作者对祖国语言艺术的认识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全文中最出彩的地方,使文章主旨更加深刻。
2024-08-1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无锡市中职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幕,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做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体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产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湖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两支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在文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C.作者在文中讲述了生活中吃炒米的故事,多用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文中画线句子承上启下,既小结炒米方便的特点,又引出另一种可以急就的叫焦屑的食品。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到郑板桥与炒米的故事、父亲的朋友算卦的故事、避难红十字会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B.文章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如叙家常。
C.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将其放在幼年躲避战乱的背景下来写,增强文章的年代感。
D.文章虽然题为“炒米和焦屑”,但大部分篇幅写的是炒米,用于焦屑的笔墨相对很少,表明作者还是比较钟情于炒米的。
3.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郧阳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郧阳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这段文字没有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引用说明B.举例子C.列数字D.打比方
2.作者在这里引用杜牧诗的意图是为了(     
A.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B.告诉人们古代荔枝的运送方式。
C.揭露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D.说明杨贵妃爱吃荔枝。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证据的一项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
2024-08-1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

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地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1.下列对戏剧经典作品“长演不衰”的奥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经典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
B.经典戏剧艺术善于结合时代变化做出“小碎步”式的调整。
C.经典戏剧作品具有文化的力量,精神永不过时。
D.经典戏剧作品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的温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很容易让人淡忘。
B.《锁麟囊》每演必火,源于张火丁“唱的永远是程派”,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
C.《朝阳沟》的故事虽然过时了,但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仍会深深地感动观众。
D.河北梆子《宝莲灯》唱出了百姓的心声,已演出1400多场,长盛不衰。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生活的温度”和“现实温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活的温度”指作品符合老百姓的是非观念和伦理观念,扬善惩恶。
B.“生活的温度”指要用艺术的形式把百姓的美好愿望变成舞台上的“现实”。
C.“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贴近老百姓的口味,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D.“现实温度”是指戏剧作品要多创作反映现实的作品,用现实拨动观众的心弦。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说谎的人

老舍

公事房的大钟走到八点三十二分,他迟到了两分钟。这是一个新的经验,十年来,他至迟是八点二十八分到,一向是八点半边的人。生命是习惯的积聚,新床使人睡不着觉。周文祥把自己丢失了,丢失在两分钟的外面,好似忽然走到荒凉的海边上。

他应当自动的先找经理去,别等着传唤。一个忠诚的人应当承认自己的错误,受申斥或惩罚是应该的。他立起来,想去见经理。

又站了一会儿,他得想好几句话。万一经理要问有什么理由呢?迟到的理由不但应当预备好,而且应当由自己先说出来,不必等经理问。有了:小春,我的男小孩——肚子疼,所以……他并且想到就手儿向经理请半天假,因为小春的肚子疼也许需要请个医生诊视一下。

他去见了经理,把预备好的言语都说了。正如他所期望的,经理并没有申斥他,只对他笑了笑。到底是诚实人!周文祥心里说。

那么,经理以为可以的话,我就请半天假,回家看看去!这又很得体而郑重,虽然不知道儿子究竟是否真害肚疼。

经理答应了。

周文祥走出公司来,心中有点茫然。即使是完全出于爱儿子,这个举动究竟似乎差点根据。但是一个诚实人做事是用不着想了再想的,回家看看去好了。

走到门口,小春正在门前的石墩上唱太阳出,上学去呢,脸色和嗓音都足以证明他在最近不曾犯过腹痛。

小春,周文祥叫,你肚子怎样了?

还一阵阵地疼,连唱歌都不敢大声地喊!小春把手按在肚脐那遛儿。

周文祥哼了一声。

见着了太太,他问:小春是真肚疼吗?

周太太一见丈夫回来,心中已有些不安,及至听到这个追问,更觉得自己是处于困难的地位。母亲的爱到底使他还想护着儿子,真的爱是无暇选取手段的,她还得说谎:你出去的时候,他真是肚子疼,疼得连颜色都转了,现在刚好一点!

那么就请个医生看看吧?周文祥为是证明他们母子都说谎,想起这个方法。虽然他觉得这个方法有点欠诚恳,可是仍然无损于他的真诚,因为他真想请医生去,假如太太也同意的话。

不必请到家里来了吧,太太想了想,你带他看看去好了。

他没想到太太会这么赞同给小春看病。他既然这么说了,好吧,医生不会给没病的孩子开方子,白去一趟便足以表示自己的真心爱子,同时暴露了母子们的虚伪,虽然周家的人会这样不诚实是使人痛心的。

他带着小春去找牛伯岩——六十多岁的老儒医,当然是可靠的。牛老医生闭着眼,把带着长指甲的手指放在小春腕上,诊了有十来分钟。

病不轻!牛伯岩摇着头说,开个方子试试吧,吃两剂以后再来诊一诊吧!说完他开着脉案,写得很慢,而字很多。

小春无事可做,把垫腕子的小布枕当作沙口袋,双手扔着玩。

给了诊金,周文祥拿起药方,谢了谢先生。带着小春出来,他不能决定,是去马上抓药呢,还是干脆置之不理呢?小春据他看,没有什么病。那么给他点药吃,正好是一种惩罚,看他以后还假装肚子疼不!可是,小春既然无病,而医生给开了药方,那么医生一定是在说谎。他要是拿着这个骗人的方子去抓药,就是他自己相信谎言,中了医生的诡计。小春说谎,太太说谎,医生说谎,只有自己诚实。他细想今天早晨所作过的那些事,所说过的那些话,也都无懈可击,因为所作所说的事都是凭着素日诚实的习惯而发的,没有任何不诚实的地方,只有自己能认识自己。

他把药方撕碎,扔在了路上。

(有删改)

1.细读文本,根据相关情节,说说周文祥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个“不说谎的人”。
2.小说为什么以“不说谎的人”作为标题?
3.小说多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小说生动地表现了老儒医牛伯岩的“不诚实”,对小说的主旨和情节有什么作用?
5.有人认为,生活中不得已撒个小谎,不是大事,老舍的小说有点“小题大做”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春季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了,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人民与牛马同流,——此就中国而言,夷人别有分类法云,——治之之道,自然应该禁止集合:这方法是对的。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即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确应该虚心取法,返璞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然而上文也不过就理论而言,至于实效,却依然是难说。最显著的例,是连那么专制的俄国,而尼古拉二世龙御上宾之后,罗马诺夫氏竟已覆宗绝祀了。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

(选自鲁迅《春末闲谈》)

1.关于作者称呼外国为“夷人”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统治者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心理讽刺。
B.作者对国人麻木不仁的讽刺。
C.对外国的愤怒。
D.作者对统治者愚弄国人的讽刺。
2.下列对“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文字发明对于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B.强调了当时的统治者对仓颉发明文字的恐惧心理。
C.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和鬼一样可憎,卑劣和反动。
D.揭露讽刺了统治者钳制人民思想的本质。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论述了统治者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无法禁锢人民的思想,最终必然导致像罗马诺夫王朝一样覆亡的命运。
B.鲁迅对古今中外统治者奴役人民,想尽一切办法禁锢和麻痹人民的卑劣行径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讽。
C.鲁迅对中外统治者愚弄人民的行径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其不同之处。
D.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鲁迅杂文讽刺、嘲弄、讥诮,正话反说等风格,显示了强烈的批判锋芒。
2024-08-1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