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

儿子画油画,擅长人物,瞧不上风景。我曾让他画一幅山水挂在我的书房,他很不屑,鼻子哼出声音,以示拒绝。我尽量看看画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

可能是怕我退休后整天宅在家里,有一天,他突然邀请我去美术馆看看画展。我直接问:让我赞助啊?”“说啥呢,不愿去就不去呗。他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我还是禁不住好奇,跟他去了。儿子告诉我,他的一幅作品获选参展,这很不容易,因为这次展出的画作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他是参展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开幕式新颖而简短,十几位被称为大师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从贵宾室出来,走过长长的红地毯,站在了巨幅背板前,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媒体记者们一阵咔咔咔地拍照。然后便是揭幕,展览开始,人流移动。我走路慢,儿子扶着我的胳膊缓缓前行,不少人都主动向他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地叫着。有人还跑到前面为我俩照相,记录下我与儿子前所未有的融洽亲情。

儿子说,待会儿要开一个小型研讨会,找人先开车把我送回家。我说:别麻烦人了,我跟你去坐着歇会儿,等你忙完了再送我。他说:那也好

会议就在展厅里举行,一幅巨大的油画前摆了几把折叠椅作为发言席,儿子耳语我:今天研讨的作品就是眼前的这幅巨作,长十二米,高三米五,刚获得美展金奖,今天是头一次公开展出。您千万别现场睡着了,您打呼噜的声音能把吊灯震下来。他指了指屋顶。

会议开始了,先请画家本人介绍作品。画家说,这幅画他取名为《上帝之心》,灵感来自他本人的一次奇特经历,这次经历震撼了他的灵魂,从此他梦中反复出现一个神秘诡异的场景,这是梦幻之作……

撒谎!我小声嘟囔。儿子赶忙侧过脸,把食指竖在两唇中间,示意我不要说话。

画家讲完后,参会的各位大家依次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有人从艺术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印象派、现代派、未来派;也有人谈了些主义和理论,如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听得我头昏脑涨。

这画画得挺像,有水平!不知道是怎么了,我突然从座位上站起,大声说道。儿子根本没有防备,吓得脸都红了。他拽着我的胳膊,用力往下拉,希望我坐下。

这位是……?主持人指了指我。

噢,我不是,不,我是……

对不起,他是我父亲。儿子连忙站起来,打断我的自我介绍。

主持人显然认识儿子,他示意一位年轻姑娘把话筒递给我。我儿子满脸涨红,汗水流到了脖子。后来我想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

我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首先,这幅画画得很好,很像!这句话一出口,我儿子差一点儿昏过去。接下来,我讲了如下意思:这不是什么梦幻之作,说白了,就是一幅野外写生作品。他画的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很常见。各位画家之所以没见过这种剖面,说到底,是隔行如隔山,这在地质学家眼里再平常不过了。我看了这幅画也很激动,因为我是一个老地质工作者,看到了我热爱的场景,看到了熟悉,你们却看到了陌生。刚才画家说这是神来之笔,也对,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地壳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绝不是画家的天赋灵感和凭空想象……

那位得意的画家倒在了台上……秩序乱了,场面有些失控,照相机和手机一下子对准了我。儿子惊恐的脸扭曲变形,强行拽我离开了展场。

走,这回我领你去野外看看,什么叫剖面。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安慰他不要害怕。

儿子绝望地听从我的安排,又招呼了几个画家和媒体的朋友,一起开车上路。

我告诉他们,这幅画的原型离这里不远,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准到,地点在黄院村北部。

进村的路不太好走,有几处被昨夜的大雨冲出沟坎,我们下了两次车,撇了几块石块垫在车轮下才开过去。

哇!众人一起发出了赞叹声。眼前山体上裸露的一大片岩层剖面惊呆了我儿子和他的朋友们。跟画家画的一模一样,不,比他画的震撼!

山体整个半边几乎全部剖开,足有两百米长、五十米高。

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可见新元古代形成的中级变质岩,以及寒武纪形成的浅变质岩和奥陶纪形成的沉积岩。经过挤压、拉伸、抬升、沉降等构造运动,形成了顺层流复杂多样的构造现象。

挂在展厅里的那幅逼真的大画太假了,有人小声说,这才是神来之笔!

儿子凑到我身边耳语道:您怎么不早点儿带我来看看,我也能拿个金奖,我肯定比那个家伙画得好!

今年,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记叙了“我”跟随儿子参观画展并参与小型研讨会,最后带领众人观看岩层剖面的经过,内容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
B.小说第二自然段说儿子擅长画人物画,“我”欣赏的则是山水画,这揭示了父子两人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
C.小说交代进村的过程,不仅起到了延宕情节的效果,而且欲扬先抑,反衬出画作原型带给人的震撼之大。
D.小说从“我”的视角描写了画展中的各种人物,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圈外人的独特感受,这样写更具讽刺意味。
E.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神态等描写,将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朴实自然,浅显易懂。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矛盾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的内心矛盾冲突等等。作者在小说中精心设计了多组冲突关系,请找出其中两组,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删去,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5.请根据文意,为小说增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题目:______
理由:______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子,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

那么,家教与家风又是什么关系呢?简而言之,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则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共有的精气神。中国古代的家教、家风建设,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父训母教,。在古代,父亲读书有文化,作用更多体现在规矩的制订上;而母亲一生大多围着家庭转,她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规矩的实践与维护上。父训母教的配合,其实也就是言传身教的配合,它让家教不仅具有高度,更具有温度。今天,中国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有文化,母亲也有文化;父亲有工作,母亲也有工作。正因为如此,相互协作、言传身教才显得格外重要。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丧偶式育儿,为什么这种育儿方式如此招人反感呢?就是因为父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不够。

第二,,底线思维。德行不是一句空谈,而是体现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的方方面面。《朱子家训》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这其实表现的就是古代仁爱的美德。另外,中国所有的家训、家教都不是顶点设计,而是底线教育。不求贵而求不贱,不求富而求不饥,不求立而求不倾,不求达而求不败,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中国古代家教最重要的智慧之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官员落马,他们忏悔的时候,往往会谈到丧失理想信念,突破人生底线,这才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这就从反面彰显了德育优先和底线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化家为国,。古代讲家国同构,家庭道德可以外化为社会道德、政治道德,家庭秩序也可以外化为社会秩序、政治秩序。正因为如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才会成为古人为政的基本认识。中国古代的家训、家教虽然立足于家庭,但绝不局限于家庭,而是有着鲜明的国家意识。《朱子家训》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但是做官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要心存君国,志在圣贤。这是中国古代家教的特点,它不仅考虑着家庭,也考虑着国家,这让中国的家教、家风能够横跨公私两个领域,同时与家道、国运密切相关。古往今来,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个健全,一个加强,再次彰显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家庭教育这件家事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是家庭的私事,而且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局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正视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部分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全面健康发展;家校社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交流,家庭教育被卷入学校化和知识化的误区;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的力度不足,上不同频,上难共振等等。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家长应担起家庭建设的主体责任,树立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家长要正身,正言,正行;家长要站在少年儿童的立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长还要树立和落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家庭教育理念,多花点时间与孩子开展有意义、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事关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事关培养党和国家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正家而天下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统一、协同育人,共同画好培养健康下一代的同心圆。家长应让家庭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域,让家庭教育回归和创造美好;学校要贯彻家长是学校的同路人的办学策略,实施开放办学,让家长成为家校共建的积极因素和有效资源;全社会应该关心并支持家庭教育,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大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开发力度;家校社要构建起全员沟通、全程协同、全方位互补的大育人格局。

(摘编自叶青《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庭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好的家教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
B.在家庭、家教、家风中,家风是家庭的精气神,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C.当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职责发生了变化,当下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
D.部分家长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并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B.党的二十大报告关注家庭教育,表明家庭教育很重要,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不是一件小事。
C.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其责,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关系,相较而言,材料一对此的论述更详细。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曾子的妻子为哄孩子,欺骗孩子说要杀猪给他吃,曾子听后真的把猪杀了。
B.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次迁居,最终把家迁到学校附近。
C.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身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激励他忠君爱国。
D.司马光写了一篇《训俭示康》,告诉他的儿子要做一个节俭的人。
4.在材料一①②③处的横线上补写内容,要求:内容连贯,符合文意,每处4个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因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而母亲管教不了,王强逐渐养成了旷课、沉迷网游等恶习。请结合两则材料,给王强的父母提几条建议。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对这段话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打破生命的价值序列,关怀和尊重庸常的生命
B.“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明天的三峡文化

李禹阶

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荆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现,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源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源文化的结合体。

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明清以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几千年来,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

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源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将巫山云比之沧海水,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正是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产生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浓郁深厚的人文特色,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涡漩千回百转,惊心动魄,又使得诗人游子望而生悲:在三峡的山水文学、易理哲学,乃至纤夫的川江号子之中,常常表现出那种悲怆之情。最典型而奇特的,是自古以来流传甚多的三峡咏猿诗。如唐代诗人杨炯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高适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元人赵孟颊古今离恨拔难平,惆怅峡猿声等,皆借猿的悲鸣声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怀与境遇。因此,在三峡文化中,奇幻山水产生的浪漫主义与万丈狂涛、千回百转的惊心动魄共同组成了其人文情怀的特性,使浪漫性与沉郁性、悲怆性同在。

1.下列关于三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B.三峡文化具有盐丹资源文化的特点,是与三峡盐、丹资源丰富且人们以之为中心密不可分的。
C.三峡文化自开始形成起就不断与其他文化碰撞、交融,但是几千年来,它的基本文化内涵却一直得到保持。
D.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巴族,它是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巴、蜀、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峡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和特征鲜明等三大特点。
B.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峡地区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存条件,养育了当地民众耿直剽悍的性格。
C.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中“巫山云雨”的题材,与三峡神秘的山水带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有关。
D.明清以来,三峡地区的民众因为移民而发生了几次重要变化,但三峡文化仍保持了稳定的文化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三峡雄、壮、险、奇的自然景观,三峡山水文化中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也就不复存在。
B.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张开它的双臂,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这使得三峡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C.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滋润着诗人,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千古名句,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
D.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激发了诗人游子的热情,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就借“巫峡啼猿”来抒发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
4.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三峡文化因其奇幻山水的浪漫主义与万丈狂涛的惊心动魄,而富于人文情怀,使浪漫性与沉郁性、悲怆性同在。
B.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
C.三峡的山水文学、易理哲学,乃至纤夫的川江号子之中,常常表现出那种浪漫情怀。
D.三峡的独特山水,产生了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浓郁深厚的人文特色,这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一棵小荆棘,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秆,或者一条灌木枝——蜕掉身上的皮。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仰着头,让前爪成为固定不动的支撑点。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的中线慢慢裂开,里面露出了淡绿色的蝉体。随着蜕皮的进展,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爪,最后是翅膀与后爪。此时,除掉尾部,身体都已经出来了。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在空中向后腾空,只留尾部一点固着在旧皮的鞘中。它翻转身体,使头部向下,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接着又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正常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它已经完全自由了。

在短时期内,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还不十分强壮。它那柔软的身体,在还不具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空气和阳光。它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皮上,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它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慢慢地变成了棕色,它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找到了树枝,大概到十二点半才会弃下它的皮飞去。那空壳仍挂在树枝上,有时竟能保持一两个月之久。

(选自法布尔《蝉》)

1.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点的词“大约”“完全”体现了语言表达准确严谨的特点。
B.加点的词“漂亮的颜色”指的是淡绿色。
C.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
D.选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与说明。
2.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蝉的幼虫孵卵的过程。B.蝉的幼虫蜕皮的过程。
C.蝉的幼虫爬出地面的过程。D.蝉的幼虫到地下寻觅藏身之所。
3.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观察顺序D.事物发展变化顺序
4.本文从蝉的中间环节“幼虫”入手展开介绍,请分析其作用。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职教高考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树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条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在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米一千米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她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大地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公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大地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有删改)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2.“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从全文看,大地对那树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请问没实现的是什么?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做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
B.“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惨遭砍伐的情景,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对口升学考试研究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节选),完成各小题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两个故事之后,我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答复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从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当笔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他们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1)文章叙写了季羡林和冰心两位老人的各一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②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
(3)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这条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用原文语句答复)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新职业教育研究院高三对口高考考前冲刺(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采薇,选自《学生天地》2019.02,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C.“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年画制作技艺包括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修饰语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至第⑦段为“总—分—总”结构,先总说,再分说“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特点,最后进行总结。
C.第⑨段中加点词语“最早”,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⑩段介绍热门藏品时,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
B.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时事题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C.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乾隆岁朝行乐图》风靡全国。
D.最值得收藏的五类传统年画有神像、吉祥图案、历史人物故事、戏曲故事、市井风俗。
2024-08-2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中职学校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语段《我与地坛》(节选),完成各题。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400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50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400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400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15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儿。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有时候待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待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15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15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那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阅读选文,作者双腿残废后,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2)“仅为着那儿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的“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分别指什么?
(3)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来体现地坛“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一特点?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新职业教育研究院高三对口高考考前冲刺(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满身枣花香

李方

①体育馆后面是湖滨巷。巷不长,也就百八十米,两侧全是沙枣树。树不高,耐寒,适宜在北方生长;开花迟,花骨朵小,如米粒一般,金黄色,但非常繁密。夏夜走进湖滨巷,有一种甜蜜的眩晕感。走出巷子很远,身上还有淡淡的香气。小巷的尽头,是农科所的家属院,一幢四层小楼,十六家住户。我结婚后搬进了新房,这里成为父母的二人世界。四年前母亲离世,父亲独居。

②在我心中,父母可做天下夫妻的楷模。尽管他们的学历只是中专,算不上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的恩爱,在这幢家属楼里是公认的。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沉浸在他们所营造的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令我不解的是,学财会专业的父亲,业余爱好却是音乐——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甚至那种让年轻人浑身扭动的摇滚乐,也令父亲沉醉。他不光是聆听和欣赏,还动手演绎优美的旋律。冬日飘雪的傍晚,他坐在阳台上用手风琴演奏《三套车》;夏日落雨的黄昏,用小提琴演奏《梁祝》,没有哪位住户对此提出抗议。

③和父亲如此大动静的爱好不同,学养蜂专业的母亲,业余生活却是那样安静——读书——全是文学类,四本一套的《静静的顿河》,各种版本、不同译者的,家里有五套。最独特的一套,是父亲出差时买给母亲的礼物。当时母亲亲过父亲,接过书刚翻看了两页,就笑得直拍大腿,说道:都说艺术是相通的,但隔行如隔山,喜欢音乐的搞不懂文学。这是盗版的。那一套《静静的顿河》,母亲对照人文社版金人译本,用红色中性笔将差错逐一勘正,并指给父亲看。这让父亲在谈论音乐之外,对文学也有了谈资。

④他们就这样度过了大半生,直到母亲离世。

⑤我不知道母亲的离去对父亲造成了怎样沉重的打击,但他把所有的乐器、唱片、功放、音响,都赠给了他和母亲曾就读的中学。业余时间,父亲就读母亲勘误过的那套《静静的顿河》。

⑥父亲退休的前一年,我差不多有十个月时间没有见到他。打电话给父亲,要么不接,要么就回复两个字:在忙。直到今年六月的一天,父亲发短信给我:来家。

⑦沙枣花全开了。

⑧父亲坐在阳台上,小桌上反常地没有摆放《静静的顿河》,而是其他的东西。他递给我一张纸。我吃了一惊:大粗黑的边框内,是纪委约谈父亲的通知书。我心惊肉跳地看完,发现日期是一年前的,这说明事情已经过去了。我轻轻地放下了那张千斤重的纸,愕然地望着父亲。父亲微笑着问:你看它像什么?

⑨我无语。

⑩父亲说:有时候我想,如果我真的做了错误的事情,这张纸看起来就会像一张讣告啊!你看抬头直呼其名,连同志’两个字都没有!是啊,谁会称呼一个疑似贪污犯的人为同志’呢?但是儿子你放心,爸爸是干净的,组织上对我的工作是肯定的,我是对得起你妈和你的。

⑪父亲将小桌子上的两本荣誉证书打开递给我,一本是嘉奖令,一本是三等功证书。他又把一个细绒包面的精致小木盒打开,里面是一枚三等功奖章。

⑫父亲站起身,打开窗户,望向湖滨巷。沙枣花的香气扑进屋来,四处弥散,倒像是奖章证书自带香气,肃穆而严正,逼退了其他的任何气味。父亲坐下盯着我说:我学的是财会,干的是会计,工作几十年,坚持原则,得罪人是免不了的。有人告我的状,纪委查我的账,这很正常。关键是,自身要干净。现在有了结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嘉奖和三等功,也补发了。昨天,办理了退休手续。做人,要像你妈,把所有的错误都剔除干净,这样手脚才会干净。如果要贪,就要贪读书,像你妈一样,那样你的心才会纯净,才能安稳。讣告’和奖章,我希望你都带走。这两样东西,就是生与死的界限。你干警察,应该比我更懂得它们的意义。

⑬走出湖滨巷,满身枣花香。不用回头我都知道,背后,是父亲站在阳台上深情注视的目光。

(节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小说为什么以“满身枣花香”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第②段和第③段,作者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4.品读全文,说说第1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三轮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