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38715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采薇,选自《学生天地》2019.02,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C.“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年画制作技艺包括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修饰语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至第⑦段为“总—分—总”结构,先总说,再分说“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特点,最后进行总结。
C.第⑨段中加点词语“最早”,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⑩段介绍热门藏品时,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
B.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时事题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C.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乾隆岁朝行乐图》风靡全国。
D.最值得收藏的五类传统年画有神像、吉祥图案、历史人物故事、戏曲故事、市井风俗。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余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10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请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的内容。
2.阅读选文,分析青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
3.如果把选文中引用《肘后备急方》中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4.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执着探索,最终发现青蒿素的治疟作用,拯救了成千上万的患者。联系选文体会科研工作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左边的箭头图来表示:

箭杆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①—洗水壶;②—烧开水;③—洗茶壶、茶杯,拿茶叶;④—泡茶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时间方面的事,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事。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回顾文中所列的三种烧水泡茶的方法,为什么办法甲最省时?
3.作者认为,如何在工作中应用统筹方法提高效率?
4.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共有25分钟,张伟同学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子(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餐(10分钟)。请根据以上信息,运用统筹方法,为张伟同学画一幅箭头图,帮助他合理安排这段时间。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熟的荔枝,大多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从远处固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风光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值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的,如广东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四周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些稀奇的品种,如瘦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由于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包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像“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大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亮,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它为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吃一口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雪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5℃,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由于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很多苦痛。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外表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外形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1.指出以下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
②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亮,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
③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瘦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       )
④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它为假种皮。(       )
2.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告知了我们哪些信息?
3.说说文中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的主要作用。
4.荔枝也有淡红的,如广东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这句话假如删掉了,也不阻碍段落的意思,说说为什么写上去?
5.下面对课文内容阐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六月是指的阴历,阳历应当是七月。由于南方地区荔枝的成熟盛期是阳历七月,所以诗人称之为“南州六月荔枝丹”。
B.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像“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作者认为是夸大的说法,其缘由是荔枝膜比荷瓣、桃花要薄得多。
C.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句中“通常”说明在一般状况下,暗指也有非通常状况下的荔枝。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详细地说明荔枝大小的重量。
D.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亮,有的则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我们吃到的其实是荔枝的种皮。荔枝肉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