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摄大国之间       山川相缪,郁苍苍
B.率尔       去今之墓葬焉
C.为国       城求璧而赵不许
D.赤也为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是(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
A.不然,籍何以至此B.生乎吾前
C.得双石于潭上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下面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A.平时就会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就做什么呢?
B.我做这件事,等到三年,可使每人更有勇气,并且知道办法。
C.(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D.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孔子对子路“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B.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C.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D.文段通过个性化的言行,生动地塑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是弥足珍贵的真实记录。
2024-06-1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职教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麻蒿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事。门徒其勤学,更净衣易之,非圣人言不视。临终诫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谓之行尸走肉耳

(东晋·王嘉《拾遗记》)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西汉·刘向《说苑》)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笈不远险阻——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可推定“负”为“背着”之义。
B.暗则麻蒿以自照——此处“缕”活用做动词,可翻译为“捆绑”。
C.何不烛乎——由上下文内容可推定“炳”为“拿着”之义。
D.门徒其勤学——由“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可推定“悦”为“喜欢、喜爱”之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暗则缕麻蒿自照             ②更净衣易之
B.①削荆             ②窃大王不取也
C.①非圣人言不视             ②炳烛
D.①以记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3.对下列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是宾语前置句,“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B.“晋平公问于师旷曰”是状语后置句,可以理解为“晋平公于师旷问曰”。
C.“非圣人之言不视”是判断句,“非”为判断标志词。
D.“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是省略句,根据文意补全为“(师)每言……”。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1)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①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②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③哪有做臣子的人却戏弄他的君王呢?
④哪有人认为臣子可以和他的君王嬉戏呢?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6-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市中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而葬之     最终B.则其好游者不能   穷尽,走尽
C.而余亦悔随之     自己D.则或其欲出者          责怪
2.下列语句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D.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地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
3.将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讨厌
B.若不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        与:结交、结盟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晋函陵                 军:军队
C.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D.秦伯,与郑人盟   说:同“悦”
3.下列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明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也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军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下面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非能也:游泳B.而江河:横渡
C.声非加也:强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老师
2.以下是周杰伦演唱的《蜗牛》中的一段歌词,不能体现其精神的一项是(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3.选文(一)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选文(二)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可见,在学习中借助外物很重要,谈谈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如何借助外物的。要求:有观点,有阐述。
2024-06-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中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化课统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于梁上。实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选自《陈实与梁上君子》)

【注释】①馁:闹饥荒②归:承认③谕:告诫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梁上       栖:躲藏
B.实见之       阴:暗中
C.实谕之日       徐:慢慢地
D.宜己为善       省:节制
2.下列对“栖于梁上”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判断句B.谓语前置句
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
2024-06-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1.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用法的一项是(     
例:益圣,愚益愚。
A.于蓝B.食埃土C.学而大遗D.则师焉
2.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道不传
A.蚓无爪牙B.吾妻美我者C.青,取于蓝D.士大夫
3.以下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4.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6-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职语文会考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8 . 假如孙玉厚去赶集,走在路上他发现了小偷偷走了他的钱,正准备逃之夭夭,他会怎么做?(     
A.去公安局报警,一定要把小偷绳之以法。
B.抓住小偷,在集市上大打出手。
C.大声呼喊,希望引起身边人的帮助。
D.自认倒霉,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职语文会考卷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结合文章内容,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       会:节奏B.刀刃若新发于        硎:磨刀石
C.官知止而欲行          神:神仙D.如土                  委:卸落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见无非牛者”,说明庖丁一开始宰牛就很有天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合于《桑林》之舞”,意味着庖丁所展示的解牛过程已经由一种技术上升为一种艺术。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庖丁能做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D.“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形象化。
C.本文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是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是庖丁与普通厨师的对比,三是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
D.本文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树之以桑B.王道之始
C.百亩之田D.察邻国之政
2.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密网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死:丧失生命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鸡狗彘之畜                      豚:小猪
3.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当其欣于所遇B.玉斗一双
C.弃甲曳兵而走D.不吾知也
4.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
2024-06-1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