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38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于梁上。实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选自《陈实与梁上君子》)

【注释】①馁:闹饥荒②归:承认③谕:告诫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梁上       栖:躲藏
B.实见之       阴:暗中
C.实谕之日       徐:慢慢地
D.宜己为善       省:节制
2.下列对“栖于梁上”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判断句B.谓语前置句
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对“王变乎色”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
B.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齐王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C.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该好世俗之乐。
D.齐王显出愉悦之色,认为孟子提到好乐的事,令人高兴。
2.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很敬仰他。
B.孟子抓住齐王的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
C.孟子在论证中善用比喻,以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
D.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完全符合当今构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彻底继承下来。
4.文中画线句在孟子和齐王的谈话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试加以分析。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       过:过错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主:主管祭祀的人
C.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位,职务
D.则将焉用彼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孔子“政治主张”的一项是(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④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记录了在鲁国王室衰微的年代里孔子和弟子冉有的言论。
B.第二段中,孔子从引证到类比、比喻,层层深入,用反问加强语气,指出他的两个弟子在这件事中的责任无可推脱。
C.第三段中,冉有先是汇报事实,再是推脱责任,继而为季氏辩护,在孔子的批驳中节节败退,逐步暴露出他的真实思想。
D.孔子把冉有的言论作为自己的驳论点。层层推进,步步紧逼,先驳后立,表达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几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分析事情的透彻。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从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却不劝季氏走正道,所以孔子说“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如本文中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就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D.季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季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清传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宋清目光远大、经营有方的一组是(     
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
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③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④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⑤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⑥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意场上的交往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宋清就是如此。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士大夫。
3.分析第一段画线部分描写“市人”言论的作用。
4.宋清经商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2024-05-1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