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较难(0.4) |
1 .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笔三分”。小说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得体、动人,句句讨贾母欢心。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就无法领悟作者深藏的七分用意,根据下列情境,解读王熙凤语言的深层含义。

①初次见到黛玉,王熙凤先是细细打量了一回,再送黛玉回到贾母身边并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②王熙凤夸过黛玉的容貌后,又发出了连环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较难(0.4) |
2 .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中国古代写美女的容貌通常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却另辟蹊径,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描写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作者用白描手法勾勒了她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凤眼”“吊梢眉”本来是美的,而作者偏偏加上“三角”“吊梢”,就不尽美了,有失温柔敦厚善良的形象。那么请你分析一下“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一句表达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征?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他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③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作“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上文写雾诉诸_____觉,写风诉诸____觉,写荷香诉诸______觉,多角度写景,所以美感更加丰富。
3.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哨兵?
2024-06-1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   ②则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非异也
A.① bào ② zhì ③ xìngB.① pù ② zhī ③ shēng
C.① bào ② zhī ③ shēngD.① pù ② zhì ③ xì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B.有槁暴             虽,虽然。
C.则知而行无过矣     明,明达。D.青,取之于     蓝,蓝草。
3.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下列对第二段五个比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B.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C.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D.作者在三个比喻的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两个比喻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5.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说,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根据课文,请在“(     )”中填上恰当的内容。
2.依次填入文章“      ”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照                       B.泻                        
C.照                       D.泻                        
3.对文中的“酣眠”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痛快甜美地睡大觉B.比喻月光不能朗照
C.比喻月光朗照D.酣畅的睡眠
4.与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5.以下各项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描绘了一幅苍茫空灵的荷塘月色图。
B.文中既有眼前实在的事物,又有想象中虚幻的景象。
C.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成了作者某种情绪的活的载体,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一句以“小睡”比喻朗照的满月夜。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治学的人
B.吾师道也                                   师:老师
C.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2.下列加点字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B.吾从而
C.吾道也D.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金石可镂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学于师                                          以……为耻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一般人
C.小学而大遗                                      学习小的方面
D.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需要
2.下面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之所存也
A.士大夫之族B.句读之不知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A.耻学于师B.其皆出于此乎C.不拘于时D.学于余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篇正面阐述从师的必要性和标准,“传道受业解惑”是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B.批评当时士大夫阶层存在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并指出其严重的后果。
C.最后一段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赞扬李蟠虽然年少,但精通六艺,学识渊博。
D.综合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句式多样,感情充沛,笔力雄劲。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下列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①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②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 古诗词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下面的文章选自《“雕刻”火药30年航天工匠“一把刀”——记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几十斤重的密封堵盖一打开,刺鼻的气味立马涌出来,这是火炸药的味道。火炸药异常敏感,一丁点磕碰,甚至衣服擦出静电,都可能瞬间引爆,几千摄氏度高温中蘑菇云腾起,人就灰飞烟灭了。

30年来,在这个全世界都无法完全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的岗位上,徐立平忍耐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寂寞,以精湛技艺和过人胆识雕刻火药,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云霄,从航天蓝领一步步成长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

秦岭深处一把刀

已是整形组一把好手的杜鹏还记得,17年前刚到秦岭深山厂房上班学艺,就听说整形组有个徐立平是一把刀

徐立平的手艺也不是生来就有。他进厂的第一天,师傅就带他见识了点火试验。巨大的轰鸣声,窜出的火苗,腾起的蘑菇云成为他一生难忘的记忆,也使他下决心规避危险,胆大心细,勤学苦练。练秃了30多把刀,他的手越来越有感觉,一摸,就知道如何雕刻出符合要求的药面,特准。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徐立平整形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2A4纸的厚度,一把刀堪称完美。

徐立平带班很严。天平砝码摆放要从左到右从小到大,反了不行;没状态就不能上岗;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行;要是谁被发现作业时忘戴防静电手环,他给你一把揪出来:你还要命不?!你还回家不?!你不要命大家还要命……”

没见过大风浪,不经历生死,很难理解徐立平的恨铁不成钢。这工作,太危险!

那是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连续两台发动机试车失利,又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再次发现裂纹,为了找准故障原因,不影响后续研制进度,在当时没有先进探伤设备的情况下,专家组决定,就地挖药,查找病根

徐立平那时工作不到3年,和师傅们一起加入挖药突击队。

挖药,每次只能进一人。在狭窄的空间里,人如同芯材一样被包裹在成吨的炸药堆里,每次只铲出四五克药。穿好防静电的纯棉秋衣、纯棉工服,徐立平小心翼翼地钻躺进去。他感到这个狭小而冰凉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了。

忍受着浓烈的气味,徐立平和突击队员10多分钟一换,打车轮战,如同蚂蚁搬家一样,历经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故障成功排除,为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争取了宝贵时间。但任务完成后,徐立平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行走。

(选自《工会博览》,2019年第33期)

1.文章为什么以描写火炸药开头?
2.在飞船和导弹上雕刻火药,其难度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使用了小标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5.这篇人物新闻报道中有很多数字,请你举一例说明运用数字的好处。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在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田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

袁隆平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1986年,袁隆平在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新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在他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中他提出,若将杂交稻的强优势固定下来,就可以免除年年制种,成为一系法杂交稻。……

1.课文的题目“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
4.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基础模块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